哈姆莱特 教案


请同学们为二位配音者点评,教师相机进行朗诵指导。然后放原剧作配音(最好是孙道临的)从语气语感、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找差距,为进一步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奠定基础。分析后,可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互相点评。
五、布置作业:从课后的“理解•鉴赏”四道题中任选二题,为下节课讨论作发言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给话剧配音很出色,大家应注意到,分角色配音的内容并不完全是对话,还有独白和旁白,括号里的则是舞台说明。它们一起构成戏剧语言,那么什么是独白和旁白呢?请以本课为例说明。
明确:独白是戏剧中角色表白个人的情感和愿望的话。旁白是戏剧中角色假定在场的其他角色听不见而面对观众说的话。
本课中最经典的独白是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话,此外还有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对话后的一段话“啊,一颗多么高贵的心是这样陨落了……”。
旁白除了书上标注的国王的话外,还有奥菲利娅在与哈姆莱特对话过程中的插话:“哎哟,天哪!救救他!”和“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表现出奥菲利娅相信哈姆莱特真的疯了,和她由此产生的极为担忧痛苦的心情。
二、再说“生存还是毁灭”一段,请选作“理解•鉴赏”第一、第三题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这是莎翁戏剧中最经典的哲理性独白,既能表现人物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又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段独白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哈姆莱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第二层次是他对思想和行动之间关系的思索。这之前,他已决定复仇,但他毕竟置身于种种矛盾旋涡中,难以立即付诸行动,这段独白正是他思想转变期激烈的矛盾斗争的产物。面对邪恶,是坚强还是软弱,是拼死作战还是消极忍受,在哈姆莱特看来,这是生死选择,或挺身反抗或自杀了之。而即使选择拿起武器挺身反抗,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哈姆莱特历数资产阶级社会种种不平等和非正义现象,表现“活”也并不容易,但由于惧怕不可知的死后世界,人们并不情愿结束自己的生命,顾虑使人们变成懦夫。这是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场灵魂的对决后转而思索决心和行动的关系,告诫自己过于“审慎”就会使“赤热”的决心蒙上“灰色”,复仇的大业也会“逆流而退”。
三、讨论第三题时,请同学们谈自己对哈姆莱特性格的分析,可自行做出对人物的评价,教师再介绍不同时期人们对哈姆莱特的不同评价。让学生认识每个个人,每个时代的个人都会因不同的境遇和个性、思想文化构成而在不同意义上与哈姆莱特发生共鸣。由此出现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也正是这个艺术形象塑造成功之处。
四、请选作第二、第四题同学说学习体会。
参考答案见“课文说明”。
五、“说不尽的哈姆莱特”留给后人无限的话题,课文虽为节选,我们仍有许多讨论中未涉及的地方。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题中选一个或自行设题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
哈姆莱特——超越时代的艺术典型
我看奥菲利娅
是社会悲剧还是性格悲剧
六、请同学们自行选择角色,自愿结合组成演出小组,课下排练本课的课本剧,一周后演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