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葬歌》教案

(两课时)

课   题

也许

№1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过程与方法

逐步了解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德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

教学难点

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诗集《红烛》、《死水》。新月诗派,20世纪20年代,以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新诗流派。 

 诵读本诗,品味诗情 
①读完此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画面。 
②诗人以《也许》为题目,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中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 
③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选择可以表达作者对亡女怎样的情怀? 
参考:诗人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包蕴在每一个词句中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它是睡着了。

④作者在诗中有没有流露悲伤的感情?为什么? 
参考:诗中并没有直接流露出悲伤的感情。因为作者已把内心的悲痛化为对女儿的怜惜慈爱,所以诗中只流露诗人对女儿的关怀爱护,并没有让人直接感到内心中的悲伤哀痛之情。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也许

现代诗人、学者,新月诗派代表诗人

 

 

课后记事

 

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课   题

也许

№2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闻一多及其创作主张

过程与方法

逐步了解我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概况及创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内心对女儿的强烈的真挚的痛惜之情

教学难点

体味技巧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

讨论: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个“三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主张,“三美”在《也许》一诗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