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词三首 课文解读


    上片:借无从寄予相思之情,写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重视的情况。
    飞云冉冉蘅皋暮,[天上的飞云在空中拂过,长满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冉冉:形容彩云流动的样子。蘅皋:长着芳草的水边高地。蘅:杜蘅,香草名。]彩笔新题断肠句。[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行。彩笔:暗用江淹的典故。《南史•江淹传》载,江淹年轻时曾在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笔,自此文思如涌,当地人称为“梦笔生花”。传说后来江淹晚年时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你处已多年,请归还我吧!”江淹便从怀中取出,还了那人。此后文章日见失色。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若问闲情都几许?[试问闲愁共有多少呢?都几许:共有多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就像烟雨一川青草,像随风飘转的柳絮,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三句各是一种景物,都是用来比喻闲愁之多。川:平川,平原。梅子黄时:指江南的暮春初夏时节。]
    下片: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极写个人闲愁。
    名家赏评 “此首为幽居怀人之作,写景极岑寂,而中心之穷愁郁勃,并见言外。至笔墨之清丽飞动,尤妙绝一世……‘若问’一句,又藉问唤起。以下三句,以景作结,写江南景色如画,真绝唱也。作法亦自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来,单后主纯用赋体,尽情吐露,此则含蓄不尽,意味更长。”(唐圭章《唐宋词简释》)
结构巧解
    《蝶恋花》
    上片:写词人在清晨时对于室内、室外的感受,由此衬托出长夜相思之苦。下片:写这首词的主人公经过一夜相思之苦之后,清晨走出卧房,登楼远望。
 
    《鹊桥仙》
    上片:不仅写夜幕沉沉、星光微茫,而且还传出他们两人相思不得相见,如今匆匆会面又即将分离的万千愁绪。下片:首三句展开想象,词人设想两星相会于鹊桥的情景;末句立意较高,跳出了俗套。
 
    《青玉案》
    上片:借无从寄予相思之情,写自己沉沦下僚、一辈子不被人重视的情况。下片:先以“几许”提问,引起注意,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张的比喻作答,极写个人闲愁。
 
写作特色
    《蝶恋花》
    移情于景
    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鹊桥仙》
1.立意新颖。
    这首词是根据牛郎织女的故事写的。魏晋以来,题咏这个故事的作品很多,要推陈出新,很不容易。秦观此词,不落俗套,自出机杼,反映出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化腐朽为神奇”,用来歌颂真挚不移的爱情。
2.富于诗情画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