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教案
2.杂言和七言乐府歌行以及楚辞句式的使用对表达这种诗歌境界能起到错综参差,节奏徐疾多变,奔放而不流易的效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说:“读李诗者当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
3.诗中的月、影、我是“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的“朋友”关系。但诗人却是认真的,希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因此月亮是知友,是良伴,可以随意约请。明月伴他饮、伴他歌、伴他舞,把明月、身影当同伴邀请,分明是孤单的却又如此热闹,这不是癫狂的形象,而是深刻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极奇妙的想像和极孤独的感觉相辅相成。社会人生中找不到“有情游”,这“无情游”的珍贵,更衬托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1.《送友人》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在于诗人成功地使用了对比手法。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青山有情,横亘于北郭,似在挽留友人。白水有意,环绕东城,不肯遽去。两相对比,尽显朋友分别之情。青山白水,如此佳景,又与下文的“孤蓬万里”相对比,凸显朋友情谊的美好。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漂浮不定,比喻游子的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与落日依依的故人之情形成对比,更显朋友相聚的珍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人与马相对比,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2.此题的回答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用两个长的排比句造成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用黄河的伟大与永恒突出了生命的渺小与脆弱,但出以如此豪放而有气势的诗句,就便人不感到纤弱和伤感,而只会把它当成是巨人的感伤,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在诗人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就当纵情欢乐。诗人虽然短暂地得意过,但那只是一场幻影,有的是失望与愤慨。同时这也不是意气的消沉,而是乐观好强地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必有用”是何等地自信!因此,在诗人看来,这正是畅快痛饮的时候。骨子里的豪情溢于言表。
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人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接着举出陈王来印证“古来圣贤皆寂寞”,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如:“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的狂放豪气尽显于这典裘当马的豪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