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设计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教师点拨: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