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
⑥朝我挥了挥手。他面朝大海。
⑦比爸爸还高呢。比不过鲁迅。
⑧为新中国奋斗。都是为了你。
⑨就按他说的做。按一下按钮。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且这种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
b、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不能单独说出来。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自由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补语等各种语法成分,只有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介词和动词的区别: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可以。例如不能单说“从(今天)”、“把(衣服)”。有时单说一个介词结构,就会变成动宾结构,如“在家(休息)”;有时会改变意思,如“叫他(打破了)”。动词和动词结构通常都可以单独说出来,结构也不改变。
b、介词都不能重叠,大多数动词可以。如,汉语中不存在“把把”“从从”的说法,而“叫了一声”的“叫”可以说成“叫叫他”。
c、介词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过”,动词都可以。如,不能说“我把了”、“我把他过”;而可以说“我躺着”、“我去过”等。
进一步探究:汉语中的介词还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比如有没有纯粹的介词(即任何时候都不能当动词的介词)?介词还有什么特殊的用法(比如介词结构除了作状语还能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分)?汉语的介词结构和外语的介词结构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动宾结构中要不要使用介词)?
的兼类词?请举出一些例子来。
三、课后练习指导(略)
四、补充练习:讨论辨析下面几组虚词
1、因为/由于
“因为”和“由于”都是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用以引出原因的连词,后面常有用来引出结果的连词“所以”、“因而”或“因此”等和它们相配。例如:
①因为这几天实在事情太多,所以你来了以后我没能及时来看你。
②由于问题复杂,对问题的看法又各不相同,因而一时很难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③由于他一贯软弱,委曲求全,因此他仅有的一次发怒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因为”和“由于”虽然都表示原因,但在用法上仍有不同。一是“因为”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用,“由于”一般用于书面语,不用于口语。二是“因为”只能同“所以”配合,而不能同“因而”、“因此”配合。“由于”既可以同“所以”配合,也可以同“因而”、“因此”配合。如前面例①的“所以”不能换成“因而”或“因此”,而例②的“因而”和例③的“因此”倒都能换成“所以”。
2、以至 / 以致
“以至”的意思相当于“直到”、“甚至”,表示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的递进关系(也可用于相反的方向)。连接的成分如不止两项,“以至”一般用在最后一项之前。例如:
①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鲁迅《在酒楼上》)
②这项工艺改革成功的话,生产效率将会提高几倍以至十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