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一反离别的悲苦,写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所以说许多时候作品是与作家相关的。
这就是王勃的个性。
归纳:正是因为宇宙的浩渺,人生的经历,触动了王勃的感触,也留下了这篇唱绝宇内的文章。
四.把这3、4两段朗读一遍。
五.另外,这篇作品质所以称为千古美文,不仅仅因为王勃唱出了人类思想上的共性和个性,还因为它在写景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些精美的诗句。
下面请同学们找找你认为景物描写写得绝妙的句子,能做点简单的点评。
……
重点赏析以下几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欣赏名句时可根据课堂具体事情,调节欣赏诗句的顺序)
1.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运用对偶,白描的写法,从动态、色彩、空间等多角度描写,就像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彩色图画:背景是晚霞,时间在傍晚,有动态的落霞和孤鹜,有静态的秋水和天空。
展示图画
2.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这句写出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
3.运用夸张突出楼之高,水之深。“翠”突出了层峦颜色鲜艳悦目。“飞”字化静为动描绘出阁道如鸟之欲飞。
小结:由此可见,王勃写景颇具特色,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写山水,体现一定的美学特征。这也是《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美文的原因之一。
六.总结
韩愈曾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则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这是因为王勃此序不仅有真实的感情和充实的内容,而且有灵活多变的写景方法。
所以说历史是公正的,它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七.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文章的优美动人之处。
滕王阁序 赏析
一.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父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有诗文集《王子安集》。
二.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三段,第1、2段写景,概述滕王阁的地理风貌,引出参会人物,点明时间,展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第3、4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