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都江堰》教案2

《都江堰》教案2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对李冰精魂、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4、  品读课文
(1)浏览课文第一部分,
找出文中写都江堰的关键句。可以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③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④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⑤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⑥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⑦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⑧它,就是都江堰。
(ⅱ)思考:在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了对比手法,从多方面进行比较,那个方面是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为什么?
作者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举例、文明特征诸方面将长城与都江堰作比较,其中社会功用方面大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这不仅因为延伸距离。文明特征等方面内容依附于社会功用,而且因为对社会功用的评价是这部分文章的核心内容,这里是在为第三部分展开文化反思张本,所以重在社会功用比照两大工程,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见解:“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ⅲ)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出,文章以长城入手,作好铺垫,引出都江堰;文章对长城与都江堰及其文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从而表现了都江堰是一种灵动的文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2)美读课文第二部分。
(ⅰ)美读课文第二段,应读出“闻其声”的层次感;美读第三段,要传达作者紧张喜悦豪迈赞叹的丰富感情。
(ⅱ)作者通过描写都江堰强悍而又驯顺的水,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怎样?
这一部分主要写都江堰的水,突出了水流的宏伟气势,强悍和规整。写水强悍撒野,以见其凶瞒,说明工程艰险;水的规整驯顺,则见治水人的气度手段不凡,将水化害为利。字里行间激荡着作者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对李冰的敬慕的感情,蕴含着对都江堰巨大社会功用的赞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运用上节课的方法自读课文,品味作品深厚的文化内蕴
[教学过程]:1.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1)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含义丰富的句子。
(2)小组讨论交流。①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提示:长城的美在于规模宏大,气势的宏伟,给人一种巨大的惊悸,但时过境迁,它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却直到今天依然在造福人类,给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滋润濡养了天府之国,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所以说它的美具有长久性。
②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奉献。
提示:“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