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2024-02-13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学教案-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学重点: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 ×(935-875÷ 25) [51÷(120 -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 3 :4.38 ÷ (36.94 + 34.3×0.2)

  提问: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 ÷ (36.94 + 34.3×0.2)

  =4.38 ÷(36.94 + 6.86)

  =4.38 ÷ 43.8

  =0.1

  例 4 : [(5.84 - 3.9 ) ÷0.4 + 0.15] ×0.92

  提问: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 - 3.9 ) ÷0.4 + 0.15] ×0.92

  =[1.94 ÷0.4 + 0.15] ×0.92

  =[4.85 + 0.15] ×0.92

  =5 ×0.92

  =4.6

  D、巩固练习:

  1.8×(1.4 - 0.26 ÷2) [7.6 - 5 ×(0.3 + 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 - 52 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368+32×5-8815×(107-35+18)30÷[480÷(24-8)]

  2.说说上面三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来研究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简评:通过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与原来的哪些知识有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增加篮球价格:35元/个,足球价格:63元/个)

  课件出示问题1:王老师用20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还剩多少钱?

  教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鼓励学生尽量写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综合算式(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

  学生1:200-(35×3+63)

  =200-(105+63)

  =200-168 =32(元)

  学生2:200-35×3-63 =200-105-63 =95-63 =32(元)

  教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1:因为要算还剩多少钱,就应先算出王老师一共用了多少钱,也就是3个篮球的钱和1个足球的钱,再从200元里减去一共用去的`钱。

  学生2:我们也可以从200元里面依次减去买两种球各用去的钱,也得到还剩多少钱。

  教师:大家非常能干,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咱们来看看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2:方方用20元买了3本笔记本和1支钢笔,还剩多少钱?)

  教师:讨论讨论我们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解答

  学生1:我们先算出方方买3支钢笔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3.5×3=10.5(元),再算买两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钱,算式是10.5+6.3=16.8(元),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钱,算式是20-16.8=3.2(元)。

  (教师板书出3个算式)

  学生2:我们写的是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2:我们是从20元里依次减去方方买两种文具分别用的钱。

  教师:那你们在计算的时候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3: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们也是写的综合算式:20-(3.5×3+6.3)。

  (教师板书:20-(3.5×3+6.3))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3:我们先算出方方一共应付的钱,再算出剩下多少钱?

  教师:你为什么要加这个括号呢?

  引导学生回答出,因为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如果不加这个括号,计算了乘法以后,就应该计算减法,要使这个运算顺序由先减后加改变成先加后减,就要加上括号。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这样规定的,我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应该这样。

  教师:也就是说加上这个小括号是为了改变运算顺序。在计算的时候,也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生2: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教师:请你们选择一个综合算式,按照刚才讨论的运算顺序算出结果,看看结果是不是和分步解答的结果一样。

  学生算出结果后,与分步解答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

  教师:现在请大家把这4个综合算式进行比较,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200-(35×3+63) (2)200-35×3-63 =200-(105+63) =200-105-63 =200-168 =95-63 =32(元) =32(元) (3)20-(3.5×3+6.3) (4)20-3.5×3-6.3 =20-(10.5+6.3) =20-10.5-6.3 =20-16.8 =9.5-6.3 =3.2(元) =3.2(元)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学生1:(1)和(2)这两个算式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而(3)和(4)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2:我发现(1)和(3)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括号里的,后算括号外面的。(2)和(4)的运算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3:我觉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师: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板书)

  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下面的算式中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最后算哪一步?

  38.4÷6+4.8×227.5-(6.2-2.1÷3)

  学生说运算顺序后,再请学生算出答案。

  简评:本教学环节在情景图中增加了用整数作条件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先解决整数作条件的问题,再解决小数作条件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所列出的整数算式和小数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从刚才我们的研究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们发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出示题目:0.36÷[ (6.1-4.6)×0.8]

  教师: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和像这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吗?

  学生:我想应该是一样的。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凭借你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说这个算式我们又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学生:这道题应先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除法。

  教师:那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

  学生:能!

  教师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为了便于检查和验算,在草稿本上应把同一题的竖式写在一起。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

  简评:由于有了例1的学习基础,在本教学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把例1抽象出的结论

  应用到“试一试”的学习中,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了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

  学生回答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1,3,5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4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125?0.8=0.1

  75.8?0.758=100

  7.49+12.51=20

  100?0.01=10000

  248.54?48=.54

  7.24?2.4=4.82

  0.25?18?4=18

  0.46?52+0.46?48=46

  2、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5.25?12+4.75?12

  0.25?8?0.125?0.4

  12?0.25

  1.25?1.46?0.46?1.25

  问:你是根据哪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

  二、新授。

  1、揭示课题:在四则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2、出示例题:1.8?2.58+1.8?1.42+0.5

  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学生尝试计算)

  1.8?2.58+1.8?1.42+0.5

  =1.8?(2.58+1.42)+0.5问:你根据什么定律得到这一步的?

  =1.8?4+0.5

  =7.2+0.5

  =7.7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可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

  3、基本练习。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4、补充例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技巧训练。

  学生试算:3.72?5.92?0+40?0.25

  =0+10=10

  (1?0.39)?(4.82?0.82)3.92?0.3+1.44?1.2

  =0.61?4=1.176+1.2

  =2.44=2.376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题目及“0”或“1”数字的特点,使计算既合理又正确、灵活。

  三、巩固练习。

  1、改错:

  2.4+7.6?(8+1.4)4.76?(1.8?0.8?4)?0.5

  =10?9.4=4.76?(1?4)?0.5

  =94=4.75?0.25?0.5

  =4.75?0.125

  =4.625

  2、课堂练习。

  练习十第5题

  课后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态度。

  重 点: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难 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 )或者只有( ),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②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 ),又有( ),要先做( )后做( )。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 3.6×6÷0.9

  然后设问:

  ①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②这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

  ③如果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第二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顺序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

  ④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①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①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②运算顺序怎样?

  根据学生回答,改变复习填空②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继续做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容易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

  ②加法和减法叫做第( )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 )级运算。

  ③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 )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 )级运算,后做第( )级运算;如果有两种括号,要先算( )括号里面的,再算( )括号里面的。

  2、课本练习十第4题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