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2024-01-15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能正确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掌握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关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以及它们的表示方法。

  难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教学准备:

  线、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准备好的线)

  生:线

  师用双手捏住线的两头且拉紧

  (安全教育:当我们在用线玩耍的时候,请不要用线来勒住同学或者玩伴的脖子,甚至自己的脖子,这样会威胁到他人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师:刚才老师手中的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变直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线,他们也都是直直的线。(板书课题)

  (二)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亲生经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形成过程,从而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认识线段

  出示情境:老师捏住线绳的两端且拉直让学生观察。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线画出来。

  暴露资源:学生画的图可能是线段图也可能是直线图。

  提出问题:老师的两只手你怎么表示的?

  生:两个点

  组织研讨:像这样的线是什么线?生:线段(板书:线段)

  师:它有几个端点?它有多长能知道吗?

  生:它有两个端点,可以用尺子量出它的长度。(板书: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提升认识:我们现在就可以得到了线段的定义:一根拉紧的线或者弦,都可以看作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课件演示)

  在数学上为了更方便表述,可以用端点的字母表示线段,例如线段AB或者线段BA请同学们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AB。

  2、认识射线

  (1)通过激光演示射线

  出示情境: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教室的墙上。

  提出问题:墙上的亮点与光源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什么?

  为什么?

  生:线段,墙上的亮点与光源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的两个端点,两个端点之间的光线可以近似看成线段。

  师展示:将激光灯的光线射向窗外(或门外)。

  提出要求:现在我们把光线射向窗外,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没有被物体挡住,你们能把这束光线画出来吗?

  暴露资源:展示学生的作品(可能有的学生会点两个端点)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想象,如果激光灯的能量足够大,那么激光灯射出的光线将笔直地延伸出教室、然后延伸出校园、延伸出北京、延伸出中国乃至地球。

  提出问题:你们能用言语描述这束光的特点吗?

  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光线的特点:如:只有一个端点,没有尽头,不能度量长度等。提升认识:像这样只有一个端点,笔直地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线,在数学上我们叫射线。有始无终,有头无尾。(课件演示)归纳射线的特征: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无法测量。

  (2)画射线

  师:你们能画出一条射线吗?自己试试,再仔细想想你是怎样画的。学生试着画射线学生展示:学生画的射线有长有短,是对比两个学生画的射线——一条长一些,一条短一些,请学生思考它们是否还是射线。

  师总结: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例如:射线AB。同学们所画的线只要具备了射线的特点,无论画得长一些或者短一些,它们始终都是射线。在学生的回答中让学生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射线可以用字母表示:

  师:如果给你一个点,你能画几条射线?

  学生试着在纸上画且交流

  生1:一条

  生2:很多条

  ……

  师总结:一个点能够画出无数条射线

  (3)举例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师:刚才激光灯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的看成射线,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太阳光、汽车灯光、探照灯光等。

  师:看来我们只要抓住“从一点出发,笔直地像一方无限延伸”这一特点,就可以将这种现象理想化的看成射线。

  3、认识直线

  出示情境:请两学生和老师用皮筋共同展示一条直线且两端无限延伸提出问题:你们能想象出它是什么样子并画出来吗?

  暴露资源:展示学生的作品

  组织研讨:学生想像这条直线有多长且描述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没有长度、量不出来)。

  提升认识:结合学生汇报,师: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

  (课件演示)归纳直线的特征:直的,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伸,无法测量。

  提出问题:你们能画出一条直线吗?

  师:你们准备怎么表示直线呢?

  学生试画直线且展示,

  学生相互交流表示方法。

  提升认识:师适当总结:只要具备了直线的特点,不管位置、角度怎么变换,都是直线,就是把线段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了一条直线,无始无终、无头无尾。直线可以像线段那样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直线AB或直线l。

  师:请同学们思考并画一下,经过一点能画出几条直线?

  生:无数条

  4、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

  师: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完成这份表格。(请学生回答完成)

  (三)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认识。

  做课件里面的练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习到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篇2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线已经初步的认识,但学生一般会认为直的线都是直线,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学会用字母表示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3、从生活中找“线”的练习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并会用字母正确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点。

  【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引出线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现在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地球)那你们知道哪颗星球离地球最近吗?(月球)那你们知道地球离月球究竟有多近吗?(不知道)想知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用什么办法测量出来的吧?(科学家用激光器测量出来的)

  提问:假如我们将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束激光看成一条线,请同学们想想这束光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表示呢?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画。对比自己和黑板上的线段,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并反问什么是端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的特点)

  根据线段的特点对比这束光是否符合线段的所有特点,如果分别用大写字母AB表示两个端点,该怎样命名?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统一意见,规定线段的命名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抽象出线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线段的特点以及画法】

  二、回到宇宙中,引出射线

  1、假如这束光拥有无穷的能量,同时又没有月球和其他任何东西的阻挡,他会怎样运行。

  2、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运行,无限延长,无法测量。

  3、让学生讨论并试着画一画,然后引出射线的画法,观察射线有哪些特点,讨论射段的命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射线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试着画一画,展示后,再统一强调画法和读法,学生印象深刻,在学习后修改自己的射线】

  三、根据动画区分线段与射线,引出直线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直线的特点有哪些,怎样命名,最后线段射线直线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引出今天的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区分线段与射线的特点,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

  四、进生活,区分三种线

  1、依据图片,独立观察,寻找抽象出三种线

  2、学以致用,做练习

  3、猜谜游戏

  (1)线段:(有始有终)

  (2)射线:(有始无终)

  (3)直线:(无始无终)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

  (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3.关键:理解画图语言,建立图形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一把直尺、木工墨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墨盒,请一个同学演示使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线的过程。

  2.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拉出线是直的?其关键是什么?

  二、新授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小组交流后,总结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其关键在于先固定墨盒中墨线上两个点。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活动,并请学生思考:这个现象符合数学上的什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