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2024-01-15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

  2、体会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自由选择角色,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猴子头饰

  2、猴妈妈丝巾

  3、截取的音乐

  4、完整的音乐

  5、床上的地毯

  6、医院的地毯。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个动物爱吃桃,成天嬉戏树上闹,站起来时像人样,地上行走像狗跑。(我们一起喊,小猴子,出来吧)

  二、出示PPT,依次看图片引出故事。

  1、有几只?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2、谁来了?脸上什么表情?她会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听音乐第一段。然后语词说白,最后加入歌唱。

  4、还剩下几只小猴子?妈妈说,“赶快下来,别再跳。(唱)”他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呢?(出示图片,听音乐,加入语词说白和唱歌)

  5、他们听话了么?那还剩下几只?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6、“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道哪里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受伤的猴子去哪里了?(医院)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7、他们躺在医院里是什么样子的?我这里有张小床,你来学一学。

  8、谁还记得,第一只摔伤的猴子,什么颜色?让我们来一起来看一下。

  9、教师带领幼儿放慢速度清唱。

  三、感受音乐

  1、老师来当猴子妈妈。小朋友们来当猴宝宝。我来把你们分成三组,一组是红色的猴宝宝,一组是橙色的猴宝宝,一组是粉色的猴宝宝。

  2、受伤的猴子要去哪里啊?(医院)那你们的医院在哪里呢?(老师出示医院)一会受伤的小猴子,请你赶紧去医院。

  3、四个小朋友一组。一人当妈妈。三人当宝宝。组成一个小家庭。自己选角色。妈妈来确定受伤的猴宝宝的顺序。现在请猴妈妈来我这里取送给猴宝宝的小手偶。

  4、随音乐开始表演。

  谁是第一个受伤的猴宝宝?第二个呢?第三个呢?你们准备好了么?表演要开始啦。

  四、再见仪式

  不听妈妈的话,你们就不能及时的躲避危险,如果你们收到伤害,妈妈就会很伤心很难过,你们也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感谢那些为我们治疗的医生,以后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孩子们,让我们回家吧。

  播放《三只猴子》(离场)

  教学反思

  1、在活动过程时,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四段歌词导入部分,没有完整的按照节奏把歌词说出来。以至于缺失了第四段的歌词节奏说白。

  2、本次活动我将教材上的目标略作调整,没有把重点定在解决十六分音符上面,而是放在了合作游戏上。第一遍集体游戏的时候请孩子们去后面的“医院”躺下,因为没有放上地垫,刚过去的孩子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躺,是后面的配课老师及时的指导帮助,才避免了后面的孩子也不知道怎么躺的局面。在后来第二遍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领悟到要领,找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

  3、在四个孩子一组进行游戏的时候,有一组孩子是四个男生,这四个男生没有一个愿意做妈妈。这种情况是我没有设想到的,我一直认为怎么样也会推选出一个妈妈来,却没想到这四个孩子都这么坚决。我的第一反应是,直接任命一个男生来做妈妈,但是又一想,游戏嘛,就要让孩子们开心,于是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请孩子们来帮忙解决一下这个问题。于是马上就有两个女生走过来,表示同意进行调换,他们自由选取了一位,进行了组员的调换。这样做,也是尊重了幼儿的权利,给幼儿充分的选择自由。

  4.在妈妈的装饰上面,统一规定了要围在脖子上。这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应该让孩子们自由装饰,将他理想中的妈妈的样子用围巾表现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表演,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2、学习节奏ⅹ ⅹ ⅹⅹ ⅹ∣,并用跳来代替打节奏。

  3、有安全意识,知道在高处不能乱跳。

  二、活动准备

  1、小猴子、猴子他*的图片若干,蹦床。

  2、《三只猴子》乐曲。

  3、节奏卡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猴子他*的图片,请孩子观察猴子的表情(生气),我们来问问猴妈妈为什么生气呢?引出练声部分,根据音乐来唱(练声):小猴妈妈呀,为什么生气?

  2、基本部分

  (1)那猴妈妈到底为什么生气呢?我们来听一段歌曲。孩子回答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相应的图片: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2)哦!猴子们真调皮,在床上跳了起来。我们也来学一学猴子在床上跳吧。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只猴子,一个小朋友扮演猴妈妈,根据歌词表演动作。

  (3)三只小猴子因为在床上乱跳,头上才会摔包,我们小朋友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跟着节奏来跳就不会摔包了,下面我们一起跟着歌曲的节奏来跳一跳。边跳老师边唱歌,巩固歌曲。

  (4)下面我们要增加难度了,出示节奏卡片ⅹ ⅹ ⅹⅹ ⅹ∣,让孩子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节奏。并请孩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做三只小猴来一起跳这个节奏,在跳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安全意识,一定要注意安全跟着节奏跳,头上才不会起包。

  (5)分组,请孩子利用节奏卡摆出自己喜欢的节奏,上前跟着乐曲一起来跳节奏。

  3、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跳的时候都很注意安全,但是小猴子们却很调皮,在床上乱跳起了包之后到哪里去了呢?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歌曲,得知小猴子们都被送进了医院。哎~~小猴真可怜!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他们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3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初步体验歌曲的诙谐和幽默风格。2、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动作,并乐意在集体面前进行歌表演。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蹦乱跳。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能大胆地表现歌曲活动难点: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并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活动准备:三只猴子、床、猴子进医院的图片若干;节奏图谱活动过程:一、        谈话导入师: 瞧,他们是谁呀?出示三只小猴的图片。有几只小猴呀?我们一起来和小猴打个招呼吧!老师出几只小猴你们就跟几只小猴问好!二、了解歌曲内容,掌握节奏1、出示节奏图谱,感受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师:你们看,这三只小猴它们在哪呀?在干什么呢?师:你们想不想和它们一起去玩一玩呀?师:不过老师可是有要求的,跳的时候要跟着我的节奏图谱跳。师:请你看看,你觉得哪里跳的要快一点?(教师跟着节奏图谱示范说:跳跳 跳跳跳 跳跳 跳 …… 幼儿学说)师:那我们双腿当成软软的床,用小手在上面边说边有节奏的跳。2、出示图片,掌握歌词师: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根据三段歌词,摆放图片,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3、尝试有节奏的念歌词师:这个三只猴子的故事还可放到节奏图谱当中说一说呢!三、  学唱歌曲,进行手指游戏(1)、教师范唱、幼儿学唱师:老师还可以把它们玩的这件事情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一听?(教师示范歌曲三段)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2)、创编手指游戏动作,边唱边进行手指游戏师:告诉你们三只猴子的歌曲里还藏着一个好玩的手指游戏呢!师:两只小手怎么做三只猴子和小床?一只猴子受伤了那能不能跳了?(引导孩子三个手指逐个弯下)五个手指谁可以当猴妈妈?(做小床的手翘起大拇指做猴妈妈)师:那就按照你们的方法我们边唱歌边玩手指游戏吧!四、  创编摔包的动作,分角色表演唱(1)、分角色表演 ,创编摔包动作师:它们在床上跳,结果受伤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玩蹦蹦床了,只要跟着音乐一下一下跳就不会摔跤哦!邀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扮演猴子,教师出演猴妈妈,当一只猴子摔了一个包时,请它创编好包的动作就摆好造型不能动了,教师可询问是大包还是小包,你的包长在身体哪里。其他小朋友就负责伴唱。邀请全班孩子进行歌表演,四人一组,一只猴妈妈,三只小猴子,分角色自由表演。(2)、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师:刚才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现在他们怎么样了?请小朋友听一听(教师范唱第四段)。我们能不能在床上跳?为什么?现在你最想对猴子们说什么?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4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   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   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1、 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5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幼儿节奏的培养。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猴子、猴子妈妈等)、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赏音乐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听么?让我们一起听一下吧!(播放音乐)。

  师:你们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呀?(提问幼儿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看是否需要再次播放。)

  二、图谱范唱。

  1、引导幼儿回忆歌词,教师边唱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图片可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让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介绍歌曲名字叫《三只猴子》。

  三、游戏活动

  1、师: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为什么头上会摔包呢?(幼儿回答)师总结:因为这三只猴子不会有节奏的跳,不注意安全,所以才会摔包,如果你们有节奏的跳,是不是就不容易摔包了呢?你们想不想试试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一跳呢?(幼儿跟乐自由跳。)

  2、出示节奏卡片:,请幼儿按这个节奏跳。

  师:你们刚才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跳的,现在我们按照这个节奏一拍跳一下,好吗?(播放第一段音乐)

  师:有人头上起包么?现在请三个好朋友一组上来试试跳这个节奏好么?(完整播放音乐)

  师:刚才有人头上起包么?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

  3、出示节奏卡片:。请幼儿先用手拍节奏,之后请一位幼儿上前按照节奏跳。(教师范唱)

  师:你们谁想和他挑战?想挑战的站起来!(音乐播放)

  之后请幼儿三人一组一起跳节奏。

  4、老师调整节奏为,请一位幼儿上前跳。老师示范其它几种节奏然后,(例如和)请幼儿到桌子旁三人一组商量一种节奏型,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教师指导)

  5、分别请4四组幼儿上来跳自己创编的节奏。

  6、师:刚才我听有的小朋友说太简单,我们来一个难点的跳法,一起来挑战一下吧!(出示节奏,让幼儿一个接一个跳,最后一拍一起跳。之后换成节奏跳。)

  总结:你们真棒!你们这样有节奏的跳,是不是安全一些?也不容易起包了吧?

  四、演唱歌曲

  师:刚才那首歌是怎么唱的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跟音乐唱唱好吗

  (播放音乐,幼儿看图谱唱歌曲。)

  总结:你们猜这三只猴子去哪儿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音乐后半部分。)猴子们头上摔了包去医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好不好吗?(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6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倾听、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歌词图片,第二小节的节奏谱。

  2、“猴子”指偶,不同“猴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但指偶表演,欣赏教师范唱

  师:(出示指偶)你们瞧,谁来了?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猴子来干什么了?

  (二)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1、师:小猴子在干什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放在图谱上,并边放图片百年念相应的歌词,一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可根据幼儿(幼儿食品)回答的情况,把未说到的歌词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

  (1)、师:现在,我们不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

  (2)、师:刚才是老师带着你们念的,如果老师不带你们念,你们能自己念出来吗?来试试吧!

  3、初步看图谱完整学唱歌曲前三段

  (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声,把刚才耐的歌词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唱。(结合第二小节节奏谱学唱第二小节)

  (2)、幼儿自己看图谱歌唱(可请个别幼儿上台百年指图谱边演唱)

  (三)边玩游戏边噶厂,并感受第四段歌曲

  1、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引导幼儿用左手的三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拟猴子按节奏跳,念到第二小节“有一只”时,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中的一个手指,表示这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以此类推。

  2、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1)、师:刚才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现在他们怎么样了?

  (2)、师:有哪个小朋友听出来,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集体念一遍)我们能不能在床上跳?为什么?

  (四)表现歌曲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扮演三只猴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教师观察,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表现,可请个别幼儿表演。

  (可根据幼儿兴趣,重复此环节)

  (五)活动延伸

  1、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并教爸爸、妈妈玩手指游戏,或者和爸爸(爸爸食品)、妈妈(妈妈食品)一起表演三只猴子。

  2、在区角中投放有关安全常识的图片,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开展有关救护、120急救、包扎等游戏。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中国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 ∣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前三段。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节奏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表演小猴子导入。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还会做哪些动作呢?

  二、初步感知歌曲。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结合图谱,熟悉歌词。

  提问:歌里有几只猴子?"发生了什么事?猴妈妈是怎么说的?

  3、结合节奏卡,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体验演唱的快乐。

  1、跟着老师哼唱歌曲。

  2、幼儿集体边跳边唱。

  3、多形式表演唱。

  (1)个别幼儿表演唱。

  (2)分组练习表演唱。

  (3)集体表演唱四、欣赏歌曲第四段,讨论"在床上跳的危害"。

  师:猴子们跳的可开心了,根本不听妈妈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讨论:为什么不能在床上跳?请你告诉小猴子以后要注意什么?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8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1、 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听赏一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了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意在让幼儿听明白歌曲含义,并通过提问:歌曲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帮助孩子理解歌词。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9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并初步学习歌曲的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张;玩偶小猴三只)、粉色小包包三个

  2、表现歌曲内容的图卡十二张、字卡:三只猴子

  3、猴妈妈头饰五个、小猴胸饰十二个

  推荐课件

  《三只猴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老师带上胸饰,做猴妈妈与孩子一起表演。

  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去爬树吧。小猴子们可真乖,爬树的时候都会注意安全。可是,还有三只猴子可调皮了,想知道他们是怎样玩的吗?那就请你们看个节目,节目的名字叫《三只猴子》(出示字卡)

  二、观看表演,组织讨论。

  1、教师操作小猴玩具,通过表演演绎歌词内容。并念最后一句:赶快下来别再跳。

  2、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

  1)谁来说说三只猴子是怎样玩的?(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简单归纳,并分别出示相应的图谱)分段练习说歌词。

  2)教师示范念歌词。

  师:我把小猴子玩得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就变成一手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听?如果你会的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念。

  3)引导幼儿学念歌词。

  师:好听吗?你们要不要试一试?(跟着老师念一遍)师:好听的儿歌如果配上好听的节奏,会怎样呢?听你们听一听。(跟着钢琴节奏念一遍)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清唱歌曲。

  师:好听的儿歌还可以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呢。仔细听好了……

  2、幼儿随乐学唱歌曲,重点练习第二句。

  师:你们想试试吗?你觉得那一句话唱起来有点困难?(重点练习)

  3、学习有表情的演唱。

  1)师:你们觉得小猴子在床上跳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开心)一起用开心的样子唱一唱。摔了一跤后感觉怎样?谁来学一学?妈妈在喊得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句学唱)

  2)那我们唱的时候,把猴子开心、摔了一跤很痛和妈妈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是不是会更好听呢?一起试试看。

  四、歌曲表演。

  1、教师邀请三位幼儿合作示范表演。

  2、分组表演。

  幼儿每四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五、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并渗透安全教育。

  1、师:刚才三只猴子跌下床以后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听一听(老师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

  2、后面的客人老师也不知道猴子道哪里去了,跟着老师一起唱给他们听,好吗?(唱到不能动了的时候,要求孩子在椅子上不能动)躺在医院不能动感觉怎么样?(难受)以后还要不要在床上跳啦?

  那我们也要来让小猴子知道以后不在床上乱跳,应该说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也想用歌声告诉他们,让我来试试看。唱“以后不要再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开心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中国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 ∣ 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通过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加以引导。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重复多,便于幼儿记忆,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因此,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我注重借助图片,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最后安排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为了达到其效果,我从引入开始,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 →最后的游戏,“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唱,玩中来表现。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预计较合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巩固加强练习。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感知歌词的节奏,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三只小猴》。

  2、有初步安全意识,知道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歌曲的音乐 猴子图片 自制歌曲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让幼儿欣赏音乐,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请幼儿说一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幼儿:两只猴子

  2、老师出示猴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

  (1)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2)两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3)有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急的大声叫,快快下来别再跳

  3、放音乐,幼儿听音乐有节奏的跳

  4、出示音乐图谱,让幼儿跟着图谱有节奏的跳

  师:让幼儿分小组(三个一组),放音乐,有节奏的跳。

  让幼儿用拍手的形式打节奏

  5、老师唱歌打节奏,让幼儿听节奏跳(唱一只猴子时,一个小朋友跳,两只猴子时,两个小朋友跳......)

  三:(1)让幼儿自己在桌子上摆出节奏谱(x x x......)

  放音乐幼儿跳,老师指导

  (2)老师打节奏,让幼儿分组表演

  四:猴子们头上起包了,让幼儿猜猜猴子们去哪啦?放音乐

  你们看床上静悄悄

  猴子们不知道哪儿去了

  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11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 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 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图片)

  1、 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图片,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图片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图片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图片。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最后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图片。(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图片,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示范。)"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

  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12

  设计意图:

  歌唱活动《三只猴子》,旨在通过这首幽默、诙谐的歌曲,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本内容以故事形式串联整首歌曲,篇幅较长,不利于记忆,因此,借助图谱,图词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游戏的形式始终贯穿教学,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

  活动目的

  1.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2.在倾听、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活动重点:

  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幽默、诙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发声的形式导入活动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发声练习。

  二、基本部分:本环节利用情境创设,将幼儿带入到愉快的节奏王国,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游戏劲头。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谱的呈现,通过打节奏唱、游戏唱、表演唱等几种不同形式,较好的解决歌曲中的“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这句歌词。

  1、欣赏歌曲《三只猴子》,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刚才你们用手指来做了手指游戏,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玩一玩好吗?这是一首歌曲,听听歌里有什么?(播放音乐) 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出示相应的图片边唱相应的歌词。)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三只猴子》。三只猴子为什么要在床上跳? (幼儿带着问题和兴趣去欣赏,激发了幼儿参与讲述的愿望)

  2、学唱歌曲。

  如果我们有节奏地在地面上跳,会比小猴跳得安全。你们想不想玩蹦床游戏?那我们就去节奏王国玩一玩。不过呢去那儿玩的孩子一定要听准音乐,有节奏地跳。

  (1)、边玩手指游戏(三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边唱歌。

  (2)、教师出示 x x x x 节奏谱,告诉幼儿在这首歌里,每一句话有四拍,一拍跳一下。请想要到蹦蹦床上跳的幼儿试一试按照这个节奏一起跳。(边听音乐边看老师的手势跳)请小朋友分组,按所示节奏跳。

  3、表演歌曲。出示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节奏谱,幼儿根据节奏模式进行游戏。 (幼儿在游戏按节奏跳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歌曲的节奏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反复吟唱更容易让幼儿记住歌词内容。)

  4、欣赏歌曲第四段,感受其中的氛围,知道不能在床上跳。

  刚才三只猴子头上都摔了一个包,现在他们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运用突入呈现的方式让孩子们较好的理解歌词内容,让幼儿自己来思考正确的做法) 我们能不能在床上跳?为什么?在其它活动中,我们也要注意安全,要学会保护自己。 做放松动作。 (通过讨论让幼儿理解乱蹦乱跳是很危险的,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安全教育。)

中班音乐教案《三只猴子》 篇13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的三只、猴子妈妈的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请个别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请集体表演(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请个别幼儿表演)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2.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3.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4.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1)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5.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