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1
一、文本分析
《牛和鹅》讲述了这样一个童趣十足的故事:“我”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追赶、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在他的帮助下,“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及态度。写出了童年的这次经历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文篇幅较长,共十五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部分。
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在对比中,将牛的憨厚老实、鹅的欺软怕硬,“我”的胆小懦弱、金奎叔的仗义相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牛和鹅》是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形式与后两篇课文不同。旁批呈现了学习小伙伴的5处批注,提示学生要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可以把批注写在课文旁的空白处,可以从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等角度批注等。本文侧重于引导学生梳理给文章批注的角度,同时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心情。
阅读链接选自李汉荣的散文《牛的写意》,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牛的眼睛和牛的蹄印,字里行间赋予了牛善良、仁慈、有灵气的品性。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实践材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牛有什么不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批注有一定的认识,而《牛和鹅》侧重于引导学生梳理给文章批注的角度,同时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画相关词句,体会人物心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起着示范引领的作用,为后两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7个生字,会写“甚至、顽皮、故意、脖子”4个词语。
2.结合文中批注,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1-4自然段,体会“我们”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
(二)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提到“牛”和“鹅”,你会想到什么呢?
(2)或许你脑海中会浮现老牛敦厚勤劳的形象,也能自然地吟诵起“曲项向天歌”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牛鹅有关的文章《牛和鹅》。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勾连已知,了解批注
(1)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这篇课文的形式,和我们以往学的课文形式一样吗?
①出示《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的课文图,引导学生交流。
②小结:《牛和鹅》和《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类似。学习小伙伴把读文时的思考记录在课文旁,这种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读书方法,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板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借助学生笔记,唤醒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经历。
过渡语:这样的读书方法,你们并不陌生,
①出示学生平时在语文书上勾画生字词、标自然段序号、写词语解释、写段意、勾画中心句等图片。
②小结:其实,同学们以前读课文作过批注,看——我们读文章时,标出自然段、标画生字词、写词语解释、勾画中心句、写段意,这些都是在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
①出示本课含有生字的词句。
无所谓拳头捶背胳膊衣襟酒瓶恐怖
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②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是否读正确。教师可相机指导“胳膊”的“膊”单独念第二声,在“胳膊”一词里念作轻声,读得又轻又短。“襟”是前鼻韵,可借助熟字“禁”指导读正确。“瓶”与“凭”是同音字,后鼻韵,可结合语境区分字形,理解字义。“瓶”,“瓦”字旁,指口小腹大的器皿,多为瓷或玻璃的;“凭”,“几”字旁,文中有依靠、仗恃的意思。
③开火车读,齐读。
3.默读课文及批注,想想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些什么,完成表格。
4.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把内容连起来说说。
4.聚焦批注,梳理角度
(1)阅读批注,梳理批注角度
①学习小伙伴阅读本文时,一共作了5处批注。默读这些批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自读、思考作答。
(2)小组内交流、梳理批注角度并分类。
(3)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交流预设如下:
①有疑问:如第1处批注“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学生汇报:我发现第一处批注是问句,是学习小伙伴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疑问。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板书:有疑问),可以像学习小伙伴一样把自己的疑问批注在旁边。
②写得好:如第2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学生汇报:第二处批注学习小伙伴说写得很真实,这是从文章写得怎么样的角度来批注的。
小结:原来批注可以关注文章写法,在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板书:写得好)
③有体会:如第3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板书:有体会)
学生汇报:第3处批注,学习小伙伴针对鹅前后的变化谈了自己的体会。
引导思考:像这样对文中内容有体会的批注还有哪些?
指名回答:第4处批注。
小结: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在对课文内容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④有启发:文中第5处批注“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板书:有启发)
引导思考:学习小伙伴是从哪里得到启发的?
指名回答:是从文中第十三自然段得到启发的。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
追问:由此可以看出,我们阅读文章时,还可以从什么角度作批注呢?
指名回答:我们阅读文章时,可以把受到的启发批注在旁边。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学习小伙伴阅读本文时从“有疑问、写得好、有体会、有启发”的角度进行批注。
5.尝试批注,体会态度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出示阅读提示:
A.想想“我们”对牛和鹅分别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在相应的地方做批注。
B.批注后,想想你是从哪些角度作批注的。再读读文章和批注,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给文章作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按批注的角度分类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交流预设如下:
(1)从“写得好”的角度批注。
学生汇报:老师,我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标画了这些句子。(出示: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了。可是用拳头捶捶它的背还是敢的。)通过这些动作,写出了“我们”不怕牛,而对待鹅“我们”却“站得远远地、不小心碰到还得绕个圈”这两个词写出了“我们”对鹅的惧怕。
追问:你是从哪个角度作的批注呢?
学生回答:我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
(2)从“有体会”的角度批注。
提问:针对这部分内容,其他同学有不一样的体会吗?
预设1:我的体会是牛很宽容、大气。
预设2:我的体会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真鲜明啊!
追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体会呢?
小结:针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读,就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也会读出不同的体会。
6.总结全文,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还弄明白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2:我知道了可以在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遇到疑问的地方、有体会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做批注。
小结:是啊,我们阅读文章时,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作批注,在对文章内容有体会、有启发的地方也可以作批注,还可以针对文章的写法,在自已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当然,批注的角度可能还不止这些,不管你们喜欢选择从什么角度作批注,都希望你们养成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的习惯。
(2)练习书写
①出示:“摸、甚、跪、捶、绕、顽、脖”7个生字,引导学生读后观察: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写?
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甚”字最后一笔起笔稍靠左,“竖”稍短“折”略长,要稳托住“其”;“绕的右上部分不要写成“戈”。
②出示:“甚至、顽皮、故意、脖子”4个词语。
提示:单字写在方格中,不顶格不踩线。组成词语的两个字要高矮一致、大小均匀。
③交流评议。
7.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读读课文及批注。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脱、概”等8个生字,会写“扑打、忙乱”等10个词语。
2.用批注的方法阅读5-15自然段,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明确任务
(1)出示生字词“无所谓、拳头、捶背、胳膊、酒瓶子、恐怖、欺负、掐住、凭”,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牛和鹅》。
2.批注实践,体会心情。
(1)学生默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作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全班围绕“我”见到鹅时的相关语句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学生汇报:我标画了这两个句子(①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②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通过“我们”的动作写出了“我们”见到鹅时恐惧的心情。
①引导思考:你是从什么角度作批注的?(写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②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3)全班围绕被鹅袭击的部分展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交流:被鹅袭击时的“我”又怎样呢?
②借助表格,引导学生交流批注。
预设1:我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认为“逃跑、掉、弄脱、又哭又叫、哭叫”等词语写得好,形象地描绘了“我”极其害怕鹅的样子。
预设2:我也从“写得好”的角度作的批注。我觉得文章把“我”语言写得很真实。比如“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鹅怎么能吃人呢?通过语言,我就知道主人公吓坏了。
小结:看来呀,同样的角度,不同的人关注的内容也不一样。
A.点拨:第1位同学从“写得好”的角度作批注,认为词语写得好,能体会到“我”极其害怕鹅,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哪一方面?
指名回答。(板书:动作)
B.点拨:第2位同学也认为被鹅袭击的过程写得好,他抓的是什么呢?
指名回答。(板书:语言)
C.引导: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动、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情。你还能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体会“我”被鹅袭击时怎样的心情?
预设3:我从人物的神态“急急”“吓得脚也软了”等体会到“我”很害怕。
D.点拨:他是从“有体会”的角度作批注,他是抓住了人物描写的哪一方面来体会的?
指名回答。(板书:神态)
(4)引导思考: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哪些方面体会人物的心情?
指名回答。(语言、动作、神态)
(5)提示:在刚才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哪些批注角度或体会是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以把你赞同的补充到自己的批注里。
(6)学生整理自己的批注。
(7)小结:我们从“有体会”写得好”等批注角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批注,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到“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极其害怕的心情。
3.回归整体,领悟主旨
(1)过渡:同学们,被鹅袭击时的我是那么的害怕,那么无助,但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改变了,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课文8-15自然段,边读边批注,想一想:为什么“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
(3)学生独立思考,写批注,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问题一:“我”为什么改变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回答。
预设1:我在第八自然段作了批注,从“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其余三只鹅也怕了”这些词句里感受到鸦在金奎叔面前并不是那么凶猛可怕的。
小结:是啊,鹅在金奎叔面前真是狼狈极了。你谈了自己的体会!
预设2:我在第八自然段作了批注,我觉得“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这句话写得很好。把鹅比作酒瓶子,写出了鹅的不堪一击。
引导:作批注时,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读,会读出不同的理解,所以批注的角度也不同。
文中除了通过金奎叔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鹅很怕他外,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预设3:从第十自然段金奎叔的语言“鹅有什么可怕的”,感受到鹅没有什么可怕!
预设4:从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语言里也可以感受到。
引导:你从第十二自然段金奎叔的话里明白了什么?
预设5:我明白了尽管鹅把人看得小,但是不能让它凭这点来欺负人。
预设6:我从“掐,掉”这两个动作明白了金奎叔教“我”对付鹅的办法。
小结:“我”目睹了金奎叔赶走鹅的情形,让我开始觉得鹅并不是那么可怕;然后金奎叔告诉我“鹅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明白鹅并不可怕;当“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金奎叔的一席话,鼓励“我”不再怕鹅,还教给“我”对付鹅的办法,更坚定了“我”不再怕鹅的想法。金奎叔的行为与语言,逐步消除了“我”怕鹅的障碍,所以,“我”从此不再怕鹅。
引导:那为什么“我”又改变了对牛的看法和态度呢?
预设7:金奎叔的言行改变了“我”对鹅的看法,而后“我”想到了不应该平白无故地欺负把人看得大的牛,所以对牛的看法和态度也改变了。
预设8:可能是金奎叔改变了“我”对鹅的看法后,也引起了“我”的反思,觉得鹅仗势欺人不对,我们也不能仗势欺牛啊!
②问题二: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过渡: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你可以从这些地方思考——出示学习提示:
A.金奎叔的话是什么?
B.联系课文,想想金奎叔的话是什么意思?
C.联系生活,说说金奎叔的话给你什么启示?
你标画出金奎叔的话了吗?从他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呢?
预设1:联系上下文,我发现金奎叔想告诉我们,不管鹅怎样看我们,只要我们以实际来看它就行了。
引导:换个角度看问题,结局也许就不一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欺骗,要看到事物的本质。还有我们不能欺“牛”怕“鹅”。
预设2:金奎叔的话给我的启示是:不能像鹅那样仗势欺人,欺负弱小。我们做人也应该如此。
引导:这是从收获的道理、获得的人生启示的方面来谈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总结收获,迁移运用
(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总结:我们用一边读一边用批注的方法学习了《牛和鹅这篇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了“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链接《牛的写意》。
①尝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短文,注意从多角度给短文作批注。
②和同学交流所作的批注,并修订、补充自己的批注。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是从“写得好”的角度来批注的,我画了第一自然段,这个自然段用了几个排比句,写出牛眼睛的特点。
预设2:我是从“有体会”的角度来批注的,我从“它不在意自己身后留下了什么”“每一步都是实实在在走过去的”等语句,体会到牛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
引导:在你身边是否有这种品质的人。
预设3:有。比如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她每天检查卫生非常认真,发现做得不彻底的,就会和大家一起打扫,总是最后一个回家。
引导:是啊,像这样具有勤恳踏实、乐于奉献的人还有很多,这样的人也常常被人们称为“老黄牛”。还有从其他不同角度批注的吗?
预设4:我从“有疑问”的角度作批注的。我针对第一句话提出的问题是:牛为什么终生都在流泪呢?
引导: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目前,我们还解答不了,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一下,明天我们一起交流。
4.引导:听了大家的交流,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预设1:我听了大家的交流,发现自己主要是从有体会的角度进行批注的,感觉自己批注的角度没有其他同学丰富
预设2:我边阅读边作批注时,只关注到了牛本身,没有从牛联想到具有牛的品质的人通过交流,加深了我对短文的理解。
......
小结:大家能从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等角度给短文作批注,有的在相应内容旁写批语,有的标画了词句。课后,大家可以再读读短文及自己的批注,相信会有新的收获
5.练习书写。
(1)出示“脱、概、惹、昏、握、摔、凭、掐”8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你认为比较难写的字有哪些?
(2)重点指导书写“惹、摔、掐”,交流书写要点“惹”:上下结构,上下部分都要写得略扁,心字底要稳稳托住“若”。“摔”:左右结构,“率”上半部分的笔画多,要向中心聚拢,写得紧凑,“十”要写得舒展。“掐”左右结构,右下“臼”不是“白”,注意笔顺先左后右再封口。
(3)学生练写。展评,再练写。
(4)其他生字学生自主交流书写要点,练写。
6.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2
教学重点是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由直呼别人姓名的好与不好,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2.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习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习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3.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习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4.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习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5.拓展总结: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胸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从本文的谋篇布局和文章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同时,也有意识地抓住以上特点对学生渗透习作的指导。尤其是童趣十足的语言,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尽情地品味、感受,从而试图达到烂熟于心、进行运用的效果。我想:就这样来教课文,让学生从读中学读,从读中学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得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就草草收场。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初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从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接着分析重点段落,边读边用不同的标记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然后分片段朗读、表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学生把这两种态度体会到位之后,再引出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这一部分多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重点品读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重点句:“它虽然把我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感悟从中受到的启发。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教学目标: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构想: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学生可能会非常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 “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欺负 怕
我
不欺负 不怕
牛 和 鹅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做《同步探究》的题目,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同位互批。
3.评价并改错。
二、做《同步探究》的题目。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中的这点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三、小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四、小练笔;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结合周围发生的事情写一写。
(让学生通过漫画演示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为后面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五、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作业设计: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板书设计:
牛和鹅
牛和鹅的眼睛
尊重客观事实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
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教学中、难点:
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准备:
1、准备课件
2、制作什么是批注的微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作家任大霖回忆童年时光的文章第18课《牛和鹅》。大家看老师板书课题,觉得奇怪吗?老师为什么这样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说说呢?回答得这么完整,看来你预习得真好!请坐!
二、检查预习。
1.那么同学们字词掌握得怎样呢?下面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组:
自由练读一下。你发现这一组词有什么特点?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谁来给大家读一下?非常正确。请大家一起做着动作读一读这一组词。
再来看第二组。这两个都是什么?对,人物的称呼。咱们大家一起来称呼一下这两个人物。读好儿化音。
2.结合课文说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词语读得非常好。谁来借助这两个主要人物来说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怕鹅——摔鹅——不怕鹅)说得棒极了,让我们为他鼓鼓掌吧!
三、结合课文认识批注。
1.同学们,在预习中,你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学习过的普通课文有什么不同吗?(出示课文)这样的小字就是读者阅读时加注的批注。那么,究竟什么是批注呢?请大家来看一段老师录制的微课。
2.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微课,你都知道了什么?对,什么是批注,批注的种类。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课文旁边一共有几处批注?对,5处,请你给这五处批注标一下序号。那么,这几处批注分别是作者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小读者为什么会写下这样的批注呢?让我们赶紧去看一看吧!
3.第一处。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处。老师请两位同学来对读课文和小作者的批注。请你读课文,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大家有什么感受呢?难怪作者写下了这样的批注。大家一起读。大家认为这一处的批注是从什么角度进行的批注呢?提出疑问的角度。
4.大家来看课文的二、三、四处批注集中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呢?对,是写怕鹅、摔鹅这场“人鹅大战”的精彩段落5-8自然段。认真读课文5-8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写鹅的相关的句子,用“Δ”标出让你有深刻体验的字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前后桌在一起交流一处自己画出的句子,谈谈感受吧!咱们全班在一起交流一下吧!
A.第一处。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
①你从哪些重点字词中体会到什么?(这让你感觉这群鹅可真——!鹅神气极了,丝毫不把人放眼里。)
②这里面有对鹅什么的描写?(动作、神态)这神态、这动作,分明是在说什么?
③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鹅这神气不可一世的样子。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鹅向人挑衅,不可一世的样子。好一幅群鹅争霸图!
B.第二处。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这让你感觉这群鹅可真——!这一段又有对老公鹅什么的描写?(动作)(声音)老公鹅竟气势汹汹的对我动武力了。大家一起读一读。
如此骄傲的鹅后来怎样的呢?齐读。
鹅最终像个酒瓶被金奎叔摔在了远处,像丧家之犬一样灰溜溜地落荒而逃。难怪小作者下了这样的批注:鹅之前多么神气,现在多狼狈啊。这是从什么角度下的批注呢?从抒发感想的角度。
5.鹅是如此嚣张,我在遇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表现呢?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写“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具体表现的句子。想想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A.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抓住重点字词谈谈你的感受。你来补充这个句子:“我当时可真是——!”。
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再来补充这个句式说一说“我当时可真是——!你发现这两处句子抓住了“我”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动作、语言、神态、语言)对,抓住这些方面把“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小心翼翼和惊恐万状写得淋漓尽致。看看小读者在旁边者写了一条怎样的批注,你认为读者这是从什么角度所作的批注?(点评写法)
5.对鹅的描写和对自己的两种描写就像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把人鹅大战写得精妙绝伦。
四、实战演练练写批注
咱们也像书上的读者这样,给文章下一下批注。学生写。指名读。读了第几自然段,我的批注是。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感受到了作家笔下人鹅大战的精彩,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真是个好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进一步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文章围绕牛和鹅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评价
2.那么起初,文中的“我”是怎样对待对牛和鹅的?
【板书: “我” 牛 鹅】
自读3-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名读,谈体会
牛——不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的?
——牛长得那么结实,强壮,作者为什么还敢欺负它?
【板书: 欺负】
——回答,引读第一句“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
——因为“我”站在牛的角度,我们比牛大,所以我们敢欺负牛
鹅——怕 【板书: 不怕】
——从哪儿体会到怕?
——谈体会
——我们连强壮的牛都敢欺负,为什么这么怕一只小小的鹅呢?
——回答,引读第一句“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因为“我”站在鹅的角度,我们比它小得多,所以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他是那么怕鹅。
朗读:男声读第三段。女生读第四段。
过渡:可是后来,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1.齐读12自然段
2.指名说 【板书:不怕 不欺负】
3.总结板书
二、细读课文5——11段、感悟理解
1.自由出声读5——11段,思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
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1.默读5——7段,用横线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你对这些句子有什么体会,读完可以在旁边用简短的语言做批注。
2.汇报交流 读句子,谈体会
(1)当看到四只大白鹅时——“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指导:
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马上不响了”
放学的路上,也许我们正有说有笑,也许我们正追逐嬉戏,当一看到鹅,我们立刻收住声音,放轻脚步,屏住呼吸……
还从哪儿体会到我怕鹅?
贴着”“悄悄” 为什么不用“沿着”墙壁而用“贴”呢? 两句对比读。
看见鹅,我们大气都不敢出,足见有多可怕。
指名读——再轻点,要不然就把鹅引来了,再指读——引齐读。
过渡(情境):我心里这么怕鹅,一心想躲开它的视线,可我躲过去了么?
(2)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这是一群怎样的鹅?(神气十足,目中无人。)
从哪体会到它很神气?
一摇一摆地、神气地——神态中体会到什么
“吭吭”——叫声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鹅听见了,就抬起头来,直着眼睛看了看,——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对比扇着大翅膀——动作中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
这还是一群怎样的鹅?
你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目中无人
齐读——一起来认识一下这只神气十足,目中无人的鹅。
鹅为什么这么神气、目中无人?
过渡——鹅越是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就越害怕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3)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指名读 谈体会。
看到鹅后慌忙逃窜,我逃掉了么?
鹅追得更快了。
还从哪里看出我怕鹅?
(4)“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刚才还说敢骑在牛背上呢,现在见到鹅就腿软无力,我都这么害怕了,鹅有没有就此罢休呢?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除了目中无人,神气十足,这又是一只怎样的鹅?
“啪嗒啪嗒”是形容鹅跑的声音,“吭吭”形容鹅的叫声,从象声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还是一只怎样的鹅?
从哪看出鹅的胆大妄为?还从哪看出?
一口就咬住、拉住我不放。
男生读,让大家再来见识见识这只胆大妄为的老雄鹅。
(4)连人都敢咬,真是胆大妄为!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指导:
指名读,谈体会
看图:作者怕鹅怕到什么程度?
眼神——惊慌失措
用手挡——不敢看鹅,不光是怕啄,更不敢面对这一切
身子向后,快要倒地——怕到极点
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扣子挣脱了——顾得上捡吗?敢去捡吗?
此时此刻,作者心里会想什么?
听老师读,闭眼想象,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读
师旁白,生读我的话。
再看图,鹅又是什么反应?
指名说。
我越是胆小,鹅就越是胆大,我越是哭叫,反而还把这只老雄鹅激怒了
引读——只见,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和它一样高呢!况且还有别的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从老雄鹅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让我们通过读再次感受我的害怕与狼狈,鹅的神气与大胆
女生读我 男生读鹅 老师来读其他句子
我怕鹅怕的胆战心惊,怕的魂飞魄散——我为什么这么怕鹅呢?回归首段。
我十分恐惧,时间似乎突然凝住了,我的脑子里乱乱的,只听见心儿扑扑地直跳——就在这时,池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引读8-11
(六)读8-11段
1.同样对鹅,金奎叔是怎么做的?
2. 刚才那只胆大妄为的鹅见了金奎叔是怎样的反应?
3.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
指名说。
因为站在人的角度看,……,所以……
——引读:金奎叔说——
4. 再读两遍,看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指导“这样看”指的是谁怎么看?
那我们呢,我们该怎么看?
5.对!鹅有什么可怕?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他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实在”可以换成什么词?
我们人比鹅强在哪儿?
是啊!鹅怎么看我们,那是鹅的事,可我们确实比它大,比它强!
怕它干嘛?我们——不要怕它!
6.这以后,我不再怕鹅,鹅呢?——
指名读
鹅没有变,还是那么吭吭的叫着,可我对鹅的态度变了,它便不敢再欺负我了。
所以我看到牛,也不再欺负它了,因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呀!
7.回归板书,从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8.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
引——第一段第二段——不要总相信固有的观念,要敢于尝试。《小马过河》
从牛和鹅的故事中,你还有什么收获?
一是不应该因为鹅把我们看得小,我们就把自己看得小,我们要站在正确的角度去看到自己。
二是不要因为我们比人强就去欺负他们。
“不以己强而欺人,不以己弱而惧人”
三、总结升华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角度决定看法,看法决定想法,想法决定做法,而做法决定了结果。”
四、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
板书设计
牛和鹅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牛 不怕——欺负——不欺负
我
鹅 越来越怕————不怕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回顾全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谁能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师:是呀,课文开始就告诉大家,“我们”深信这句话。所以我们对牛和鹅的态度就不截然不同,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喜欢的符号勾画,朗读)
二、细读探究,引导感悟。
1、“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因为“我们”用了牛和鹅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2、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应该平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3、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释放主题。
1、快速浏览5-11自然段,找出在这件事中有几位主角?(指名生说:鹅、“我”和金奎叔)板书:金奎叔 “我”
2、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围绕这三位主角发生了什么故事?(指名概括:“我”被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教育我不要怕鹅。)
3、自由读5-11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 写作 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太嚣张、太飞扬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为是)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我当时真是__(狼狈不堪 抱头鼠窜 软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板书:不再怕)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 (指名说:金奎叔说的话。)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生汇报)
四、总结凝练 ,升华主题。
师:说的多好呀,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灾难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幸,但换个角度讲,灾难不正是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吗? 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 我” 不怕 怕
不再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金奎叔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课件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板书:牛(生自由说)
(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把自己比作牛。他还称赞: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给人们的印象总是吃苦耐劳,却又默默奉献。)
(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看法?(生自由答)板书:鹅(牛字稍小,鹅字稍大)
师: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一篇关于牛和鹅的课文。(补充板书:和) 齐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师提炼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什么牛字小,鹅字大?)板书:1、主要内容 2、牛小 鹅大
师:答案都在课文里,我们一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指名汇报,你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1)本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名说)
(我原本十分怕鹅,看见鹅就躲得远远的,后来有一次在金奎叔的帮助下,我再也不怕鹅了。)
师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注意全面和简洁,这两点你都做得很好!
(2)为什么把牛字写得小,把鹅字写得大?(生自由说)
师:牛小,鹅大,从字体上它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课文中,我们对它的态度也有多处对比,你能找出来吗?
1)生:文中第3、4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我”害怕鹅而不怕牛。板书:不怕 害怕
2)生:课文开头写作者害怕鹅和欺负牛,而结尾写作者再也不怕鹅,也不欺负牛了,它们形成了对比。
师:是啊,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快速浏览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
(被鹅追赶、金奎叔赶鹅、与金奎叔的谈话)
2、请同学们读读你喜欢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然后把描写鹅、“我”和金奎叔的语句划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你还可以和伙伴们交流交流。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描写鹅的语句(请一生读一读)
这只鹅真是太——(神气了),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它很神气?(指名说)这时候鹅心里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真是一只鹅老爷呀!谁愿意来展示这位鹅老爷的威风?(指名读——评价——齐读)
(2)继续看看我的表现吧!(请学生读出描写“我”的语句)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指名读,齐读。读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
(3)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1)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2)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在与金奎叔的谈话中,“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板书:不再怕)
3)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勾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4)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于是我再也不欺负牛了。板书:不欺负(擦去小牛,写上和鹅一样大小的牛。)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同学们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呢?(生自由答)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领悟到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1、读故事,想办法。(课件出示)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生自由谈后课件补充出示——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女儿高兴,因为他卖伞的生意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儿子高兴,因为他又可以晒布了。)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今天我来个“实话实说”。(课件出示话题,告诉学生可选择大屏幕上的话题,也可以说自己想说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点:
通过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牛)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鹅)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从这篇文章中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牛和鹅》 齐读课题。
老师从同学们差异的眼神中读懂了,同学们可能在想:老师为什么把“牛”字写得那么小,“鹅”字写得那么大呢?读课文,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预习了吧?找几个同学来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跟着在心里默读,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请你来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来叙述)
师:你现在知道老师问什么把“牛”字写小,“鹅”字写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师:作者相信这与话吗?他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牛和鹅的呢?
板书:欺负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鹅的做法?
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啊!
师:后来,对待牛和鹅的态度有变化吗?
生:有。(不再害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一件事,我记住了金奎叔说的话,而且直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话,金奎叔的话真有魔力呀,对作者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底金奎叔说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来吗?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师:那么,关键是其中的哪句话影响了作者的一生?
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师:“凭这点”是指鹅凭借哪一点来欺负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是啊,鹅总是凭这点来欺负人,所以我们总是(远远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可是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鹅便狭路相逢了。到课文中去找相应的段落。
(生读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体会鹅的[神气])
孩子们大喊一声,……鹅要咬死我了(体会到鹅的霸道、神气、嚣张)
师:你能试着读出鹅的神气、霸道吗?
师:你还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我得狼狈不堪,)你能试着读出来吗?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即把鹅的神气、霸道,又把我的狼狈读出来,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从鹅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师:在你的想象中,由这只神气的、霸道的、嚣张的鹅,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给了我们观察的机会,书籍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学以致用)
师:当这只鹅,这些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怎样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负吗?金奎叔怎么说的?(那咱们可不赞成)
师:好,我们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时是怎么不答应的?
他飞快的走了过来,……逃命了。
师: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生动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从金奎叔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师: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说,“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确实比它强啊。
师: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确实比它弱啊。
师:从牛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师: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师总结: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话
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得到了启迪,直到现在,仍记者金奎叔的话,其实他是记住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应该互相尊重,不论他是强者还是弱者。(修改板书:牛鹅)
师:我们都应平等地对待,不存在欺负与害怕,只要我们时时换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你曾经讨厌的同学是否也变得可爱了许多?你曾经反感的父母的唠叨是否也亲切了许多?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9
本课是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
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二、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牛)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鹅)的图片:这是什么?你对牛有什么印象?
2、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
“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从这篇文章中你会得到什么启发?
板书课题:《牛和鹅》 齐读课题。
老师从同学们差异的眼神中读懂了,同学们可能在想:老师为什么把“牛”字写得那么小,“鹅”字写得那么大呢?读课文,你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都预习了吧?找几个同学来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跟着在心里默读,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边读边写词语: 扳牛角 掐住 束缚
师:请你来谈谈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可以用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顺序来叙述)
师:你现在知道老师问什么把“牛”字写小,“鹅”字写大了吧?
生:自由回答:(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
师:作者相信这与话吗?他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牛和鹅的呢?
板书:欺负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牛的做法?
害怕 文中哪些词来体现我们对鹅的做法?
这就是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啊!
师:后来,对待牛和鹅的态度有变化吗?
生:有。(不再害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一件事,我记住了金奎叔说的话,而且直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话,金奎叔的话真有魔力呀,对作者产生了如此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到底金奎叔说了什么?你能快速地把它找出来吗?
生说,(出示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扔到池里去。记着,下次可别再怕它们了。”
师:那么,关键是其中的哪句话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师:“凭这点”是指鹅凭借哪一点来欺负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是啊,鹅总是凭这点来欺负人,所以我们总是(远远的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师:可是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我们最怕的事情偏偏容易碰到,你看,作者和鹅便狭路相逢了。到课文中去找相应的段落。
(生读5、6自然段) 你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生可能抓住第5自然段的句子,体会鹅的[神气])
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一声,……鹅要咬死我了]
(体会到鹅的霸道、神气、嚣张)
师:你能试着读出鹅的神气、霸道吗?
师:你还抓住那些词语,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我得狼狈不堪,)你能试着读出来吗?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即把鹅的神气、霸道,又把我的狼狈读出来,其他同学闭眼倾听,在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从鹅的角度看人,它把人看得比它小)
师:在你的想象中,由这只神气的、霸道的、嚣张的鹅,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的形象)生活给了我们观察的机会,书籍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我们要学以致用)
师:当这只鹅,这些人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该怎样做?心甘情愿的被欺负吗?金奎叔怎么说的?(那咱们可不大英)
师:好,我们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时是怎么不答应的?
[课件出示:他飞快的走了过来,……逃命了。]
师: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找一找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生动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从金奎叔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师:是啊,正如金奎叔所说,“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确实比它强啊。]
师:因为从鹅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同样的道理:[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确实比它弱啊。]
师:从牛的角度出发,(生)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师:但从人的角度出发,(生)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师:此刻,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吗?
师总结:[再次出示金奎叔的话]
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得到了启迪,直到现在,仍记者金奎叔的话,其实他是记住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生命应该互相尊重,不论他是强者还是弱者。(修改板书:牛鹅)
师:我们都应平等地对待,不存在欺负与害怕,只要我们时时换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你曾经讨厌的同学是否也变得可爱了许多?你曾经反感的父母的唠叨是否也亲切了许多?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课后反思、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图片引入,抓住人们对牛和鹅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通过前后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变化,来引出金奎叔的话,从金奎叔的话中,引申出课文相对应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通篇采用学生自主读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讨的快乐。纷纷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并能从文中的重点词句、前后的变化,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不同。”并进到学生从学文中总结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
但在通篇的学习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总感觉老师引得太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从而可能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11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
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
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教学目标:
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构想: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学生可能会非常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悟其中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 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 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 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 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 “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 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 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 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 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欺负 怕
我
不欺负 不怕
牛 和 鹅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语,做《同步探究》的题目,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同位互批。
3.评价并改错。
二、做《同步探究》的题目。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中的这点指的是是什么?
3.金奎叔的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
三、小资料:
牛和鹅的眼睛
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四、小练笔;
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你能不能结合周围发生的事情写一写。
(让学生通过漫画演示真切地感受到不能带着固有思想看问题这一点,为后面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生生互相提醒中,共同提高。)
五、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作业设计: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板书设计:
牛和鹅
牛和鹅的眼睛
尊重客观事实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 篇13
今天我聆听了由张芒老师执教的《牛和鹅》这篇课文,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以谈话引入,抓住人们对牛和鹅的看法,“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通过前后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变化,来引出金奎叔的话,从金奎叔的话中,引申出课文相对应的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通篇采用学生自主读文,抓重点词句体会,教师适时引导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学生在读文、品句中享受了分析、探讨的快乐。纷纷提出了个人的不同见解,并能从文中的重点词句、前后的变化,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文中所揭示的道理,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所得结果不同。”并进到学生从学文中总结道理,运用到处理身边的事物中。
张老师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习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教师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习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