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2024-01-05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精神,人为什么要有精神。

  2、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精神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PPT、图片、音乐等若干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国旗班升旗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他们的仪态。并请同学站起来模仿。

  2、PPT展示课本第七面主题图,让学生回忆一下,还有哪些样子也精神。

  3、出示几张小动物行为的对比图,让同学们比一比谁最精神。

  二、学习新课

  1、解释精神的'含义。

  2、强调一下,为什么要有精神才好。

  3、怎么样才能每天都有精神?

  4、小组比赛,展示小组的精神劲。

  三、反馈练习

  1、游戏,比比谁最精神

  2、小组讨论互评,如何才能更精神。

  四、作业:

  将好的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辨明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

  2、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消费,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辨明自己需要和想要的东西,学会合理消费。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消费方面的资料,做购物调查。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大家都购过物,你想要的东西有哪些?你希望父母能够满足自己的哪些需求?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这些需求,都满足了吗?为什么有的需求不能满足呢?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些问题。

  2、板书课题:合理消费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那些我想要的东西

  (一)设计心愿卡。

  1、设计:你特别想让父母给你买的东西有哪些?

  心愿卡

  我想要的理由

  2、请猜想一下,心愿卡上的哪些东西,父母是不会同意购买的,为什么?

  【设计理念】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需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二)想一想,猜一猜。

  1、读一读:案例P37。

  2、想一想:你觉得他的`父母会同意购买吗?为什么?

  (三)演一演,改一改:

  1、演一演p37的情景剧。

  2、想一想:剧中这些同学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样答复他?

  3、改一改:再看看你的心愿卡,你觉得你的理由充足吗?没有想改动的地方?

  ①我仍然坚持的心愿……

  ②我想要改动的部分……

  【设计理念】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父母不答应的原因。

  (四)想一想,写一写,学一学。

  1、想一想,写一写:

  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不合理的?为什么?

  合理的要求:①生活必需品;②……

  不合理的要求:①价格过于昂贵;②……

  2、学习p39“小贴士”。

  (五)p39帮一帮。

  1、问题:

  我也知道有些东西不应该要,但是心里特别想要。怎么才能让我忍住,我那么想呢?

  2、出主意:

  ①我的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妈妈不同意给我买漫画书,我很不开心。后来,我到爷爷奶奶家住了两天,就把这事忘到脑后了。

  ②……

  ③……

  ④我的办法是……

  【设计理念】学生先学习探究问题原因,而后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参与实践,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学会合理消费

  (一)比一比写一写,讲故事。

  1、比一比:

  计划的消费一一量入为出过度的消费一一入不敷出

  2、写一写:

  请你想象,这两类不同的消费方式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合理消费的好处……

  过度消费的坏处……

  3、讲故事:你听过关于合理消费或过度消费的小故事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分辨好坏,明白道理。通过讲故事,强化学生认知。

  (二)阅读体会。

  1、生阅读p41“阅读角”。

  2、谈体会:谈谈你对有奢入俭难的体会,养成什么样的消费习惯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合理安排。

  1、列计划:

  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需要自备午餐。请到超市看看,了解一下食品的价格,计划你的开支,安排一顿既经济又营养的午餐。

  我的午餐计划表

  ①……花费……元

  ②花费元

  ③……花费……元

  ④……花费……元

  2、说一说:

  我这样安排的理由是……

  我还想准备的食品是……

  3、交流分享: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午餐计划表,看看大家都是怎样选择的,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提建议:从营养、花费、便利性等方面互相评一评,看谁的计划比较合理,并说说理由,也可以请同学给自己提出改进建议。

  【设计理念】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合理消费。

  (四)阅读感悟。

  1、生阅读教材p43“阅读角气

  2、谈体会: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课堂总结。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学措施

  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五、教学时间安排

  略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守信的意义;

  2.让学生有守信的意识,做到对别人对自己守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有守信的意识,做到对别人对自己守信。

  2.让学生体会守信的意义;做到对自己守信。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守信的名言、名人故事。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

  2课

  第一课时

  一、谚语导入。

  1.师出示“诚信”谚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师:这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告诉我们,说话要算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说话要算数的话题。

  2.板书课题:说话要算数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谁还相信他的话

  (一)想一想,议一议,演一演。

  1.生阅读“爱保证”同学的故事。

  2.议一议:“爱保证”同学多次说话不算数,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假若你是他的老师、朋友或家人,你会做些什么呢?

  3.分角色演一演。

  (二)收集有关失信的成语或故事,与小组同学分享。

  1.与小组同学分享故事。

  2.谈启示。从这些由于失信而导致害人害己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理念】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特别是不讲诚信方面体会到说话算数是人的一个重要品质。说话不算数不仅会对别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活动二:那些说话算数的人

  (一)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1.生阅读p12“阅读角”。问题:假如李媛没去少年宫,向朋友说明原因,她还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吗?如果你遇到李媛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2.说一说我敬佩的人。

  ①你的.生活中有说话算数的人吗?跟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②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同学们提供的故事,选出那些让你敬佩和信赖的人,并写出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回顾“爱保证”,帮他改正

  (一)回顾“爱保证”的行为,了解他说话不算数的真正原因

  1.看图片,讨论爱保证为什么总是说话不算话?

  2.面对诱惑你该怎么做呢?

  3.如何才能不忘记自己的承诺?

  (二)故事交流会

  1.以小组为单位,自我分析自己说话不算数的经历:当时怎么想,怎么做?

  2.小组排代表交流

  (三)小结过渡,随机板书

  小结:说到做到是一个人诚实守信的重要标志。一旦对他人作出保证,就要想办法尽力完成。

  二、对自己说话算数,制定合理计划表

  (一)辩一辩

  1.听张明和徐强的故事

  2.讨论如何看待两人不同的观点。

  (二)情景剧:张勇的故事。

  1.如果你是张勇,你怎样做到对自己说话算数。

  2.制作“整理房间时间表”。

  (三)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1.学习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遵守它

  总结:我们不仅要对别人说话算数,也要对自己说话算数。

  板书设计:

  抗拒诱惑

  说话要算数请人监督

  及时记录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本课教育性较强,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源头活水,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为载体,才能让学生由体验到感悟再内化为实际行动。不断丰富、发展学生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知识。

  教材分析:

  《挑战第一次》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同学说出自己的第一次,能说说自己的第一次挑战经历,我安排一课时,首先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激发孩子的兴趣,再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哪些事情可以挑战。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地区,处于小学二年级年龄阶段的孩子,家人都是视若掌上明珠,不愿意让孩子去尝试,去挑战自己。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挑战,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愿意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关于挑战的知识和本领,知道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

  教学难点:

  体会挑战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挑战,明白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教学时间:

  20xx年4月26日上午第二节课

  教学对象:

  华冲、贾楼、何岭三个教学点的学生

  教学地点:

  xx小学在线课堂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视频《小马过河》)

  师:同学们,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师: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小马敢于尝试着自己第一次过河,并获得了成功。可见,任何事情挑战后没有那么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的一课《挑战第一次》。

  设计意图:以视频故事的形式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的第一次

  1、师: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的经历,你们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情的情形吗?你们是怎样完成挑战的?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在你们挑战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你们当时有何感受?

  4、学生讨论交流。

  5、师:请同学们以“我试过……当时心里……试过之后……”这样的句式,向大家描述一下自己第一次挑战后的心情和感受。

  6、指名汇报。

  7、师小结:可见,只要努力过,尝试过,成功会带给我们喜悦,失败将教给我们经验。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体会到挑战会带给我们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

  活动二:我还想试……

  1师:刚才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挑战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所得,我发现你们都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那你们还有哪些想尝试的事物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同学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你们一定要保持下去啊l

  4、师:但是,你们知道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吗?

  5、生l:我也想回答问题,但就是不敢举手——要大胆试。

  生2:我想自己单独出去游泳——不能试。

  生3:我想学翻跟头——有大人保护才能试。

  6、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对。接下来让我们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整理出来并做成卡片,送给其他同学

  7、学生动手制作经验卡片。

  8、师小结:当我们明白了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后,再去尝试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老师祝你们都能挑战成功!

  设计意图: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不能一味地去尝试,明白哪些事要大胆试、哪些事不能试、哪些事有人帮着可以试。

  活动三:我们一起来挑战

  1、师:同学们,你们想进行哪些挑战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那怎样做才能挑战成功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多尝试,多练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4、挑战项目预设:

  (1)脸盆里练憋气。

  (2)在大家面前唱歌。

  (3)下叉腰。

  (4)跳长绳。

  ……

  5、师:现在你们挑战成功了,有哪些故事或感受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6、学生积极发言。

  7、师: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挑战后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挑战活动,有利于他们将知识学习、生活体验、问题探究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第一次,有第一次成功的喜悦,也有第一次失败的烦恼。可以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只要我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懈努力,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板书设计

  挑战第一次

  课题研讨课《挑战第一次》

  我还想试……敢于尝试

  我们一起来挑战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我能行”的含义和表现,培养自信心。

  2、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培养肯定自己、努力试试的愉快心态。

  3、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积极学习他人的优点,学会取长补短。

  【教学重点】

  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做得更好。

  【教学难点】

  真正体验我能行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故事《咪咪学本领》。

  学生:搜集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任务1: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咪咪学本领》。说一说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肯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能行》。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大拇哥”送给你和我

  任务1:课件出示教材的图片。请全班学生参与进来,给自己或同学的“大拇哥”起个好名字,送给你和我!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我的大拇哥叫“再试一次”,我把它送给我自己,因为我相信自己再试一次,也许能行。

  活动二:我哪里还不行呢

  任务1: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情境:班级联欢会上有好多同学表演了节目,全班同学开心极了!主持人邀请小亮上台表演节目,小亮推辞并说道:“我不行的!”

  提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你们是不是要挑战一下自己?

  学生1:我也有胆小的时候,觉得自己不行,不敢上台。

  学生2:不管表演的好不好,我认为小亮都要勇敢试试。

  学生3:即使做得不够好,也要努力试试。

  教师小结:看来,我们有些时候会认为自己不行,但是我们应该勇于挑战自己,努力试试。

  任务2: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情境:课堂上老师让小明站起来回答问题,可他的声音太小,老师鼓励他:“你可以再大点声吗?”

  提问:哪位同学给他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回答问题时要声音洪亮。

  任务3:课件出示教材图片。

  情境:图中小朋友学踢毽子,怎么也学不会,心理好难受,说道:“唉,我还是学不会……”

  提问:图中小朋友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行呢?

  学生:图中小朋友缺乏自信心,不能很好地承受压力,从而觉得自己不行。

  教师小结: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自卑畏怯的心理,相信自己今天不行,好好努力也许明天就行了。

  活动三:我也能行

  任务1:课件出示教材图片。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情境一:小刚在纸飞机上写着“我踢毽子不行……”

  情境二:小华和小丽知道小刚的'困惑后,对他说:“我们来帮你!”

  情境三:小华和小丽来到操场上给小刚做示范,并对他说:“像我这样,把毽子抛起来。”

  情境四:在小华和小丽的帮助下,小刚终于会踢了,小刚可高兴了!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有不行的地方,但是我们要虚心向他人请教,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行的。

  活动四:谁会真的行呢

  任务1:课件展示教材图片。结合图中情境,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不能只说行,努力才能行!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摆脱自卑胆怯心理,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有所进步。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光说不做也不行,要努力付出行动。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行,并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