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

2023-08-0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履行责任的代价,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思考教材P69“运用你的经验”)

  教师归纳、过渡:面对老师的表扬,决心以后多为班级建设尽力;面对店主多找的零钱,及时退回;看到有人驾车撞人后逃逸,打电话报警等,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呢?我们来学习《做负责任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一)代价与回报

  活动一: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

  (展示“最美孝心少年”梁维月相关资料)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床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思考:梁维月为了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付出了什么代价?得到了什么回报?

  教师讲述:梁维月付出了时间、精力、体力,得到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的回报。由教材可知,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目标导学二:选择了责任应承担

  (二)选择了就要负责

  活动二:我要竞选班干部

  (学生阅读教材P70“探究与分享”)

  1.思考: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

  2.如果竞选成功,可能的结果是什么?

  3.不参加竞选,可能付出什么代价?

  4.当上班干部,可能得到什么回报?

  5.他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

  提示:1、竞选班干部。2、做事公平公正,同学们拥护支持;如果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就会失去威信。3、失去锻炼的机会,尽管学习成绩提高了,可生活缺少光彩。4、勇于承担责任,虽然失去部分朋友,但却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信任。5、义无反顾地承担。

  教师总结: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目标导学三:我承担我无悔

  活动三:小青参加舞蹈队

  (学生阅读教材P71—72“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提示:值得。小青承担了责任,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获得了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教师总结: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目标导学四:不言代价与回报

  (三)敢于担责

  活动四:敢于担当感动你我

  (展示材料)

  1.思考:你认识这些人吗?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

  2.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

  3.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角度来评价他们的行为。

  提示:1、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四川爱心医生梁益建、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等。2、他们为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3、他们在承担责任时,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总结: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目标导学五:勇于承担责任

  活动五:责任面前的选择

  (展示材料)

  “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当前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地承担着社会责任。

  学生思考并回答: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愿意成为哪种人呢?

  教师讲述: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任何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懂得了对于可以选择的责任,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对于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做到我承担我无悔;我们应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社会的人。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3板书设计

  做负责任的人不言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义无反顾去承担可以选择的责任我承担我无悔学会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地承担责任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有些抽象,宜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思考探讨如何对待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补充拓展了一些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明确了正是因为许许多多的人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奉献社会,才使我们的生活如此美好,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品质。这些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有利于达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破本课难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2

  (第6-10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

  教学难点:

  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全班学生歌唱《大中国》

  2.师: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溯本求源。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而我们的大中国也是文明古国之一,让我们一起去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看图发现规律

  1.出示: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

  2.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汇报发现:

  (1)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2)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多数都在中国。

  ……

  4.小结: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二)做小小考古学家

  1.师: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和位于黄河流城的半坡人(距今约六千年),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1)半地穴式房屋示意图

  (2)河姆渡房屋示意图

  (3)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

  (4)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5)半坡出土的碳化粟(小米)

  (6)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种

  2.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3.师小结:

  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查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1)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一条狭长的河谷,并在出海口形成一片广阔的三角洲,这是古埃及人的家乡。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河水灌溉沿岸和三角洲平原的农田。他们栽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把尼罗河流城建成了“粮仓”。

  (2)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被称为“两河流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3)古印度人在印度河、恒河流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它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如: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等。

  3.师小结:

  文明古国创造的灿烂文化还有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它们都对人类文明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拓展延伸

  从医学、数学、建筑、文学、艺术等方面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其中一个方面的古代文明。

  板书设计:

  早期文明发祥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图片激趣引入

  1.课件播放图片:青铜器,陶罐,万里长城,金字塔,空中花园,奉姬陵……

  2.师:无数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这些光辉璀璨的文明,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历史文明的产生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人们把最先产生科学文化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样地。

  3.揭示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二、新知探究

  (一)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殷墟

  (1)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

  鼓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xx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了解殷墟

  股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2.金字塔

  (1)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2)尝试探究: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探究。

  (3)探究分享:

  据史料记载,至少有10万人参加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仅墓室和拖拉石料道路的修建就用了10年,其建造过程采用了最简单的工具——坡道、滚筒和杠杆。 金字塔本身的修建则花费了20年的时间。

  金字塔是安葬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法老死后会被制成木乃伊。木乃伊放在密不透风的基室中,经久不坏。

  3.汉谟拉比法典

  (1)PPT播放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2)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为了维持统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 石柱竖立在巴比伦的一 座神殿里。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现在,这块石柱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3)感叹古代人民的聪明民智慧。

  4.查一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怎祥保护它们?

  5.师小结在我国,一共有53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故宫、颐和园、峨眉山等。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要随意去破坏,也不允许别人去破坏。

  (二)搜集古代文明资料

  1.了解“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首都波斯波利斯官殿,其建筑者中有希腊的石匠、巴比伦的砖匠、黎巴嫩的木匠、埃及的金匠、中亚的宝石匠等。

  2.选择调查

  的“奥林匹亚遗址”和“古罗马斗兽场”中任选其一进行资料收集,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课后作业)

  3.思考: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总结: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板书设计:

  6探访古代文明

  金字塔——古代埃及的象征

  埃及——尼罗河的赠与

  古代巴比伦——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

  古代希腊——丰富多彩的古希腊历史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2.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海陆分布。

  教学难点:

  在了解不同的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搜集关于亚马孙雨林火灾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地球的演变过程。

  2.思考:观看视频以后,你有什么发现?

  3.师:人类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陆地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但却是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是否感觉到地球的神奇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文化。

  4.揭示课题: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

  (一)看“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1.出示“世界的海陆分布”图。

  2.找一找:在图中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1)学生与同桌边找边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3)师小结:

  七大洲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3.说一说:地球表面的陆地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观察交流。

  (2)老师小结:陆地表面高低起伏,形态多样。有连绵起伏的高山,有低洼的盆地;有宽广的高原,有低平的平原……

  (二)看“世界地形图”

  1.出示“世界地形图”

  2.试着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一找:

  (1)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2)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

  (3)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三)自然景观大搜查

  1.出示东非高原, 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和北极地区自然景观图。

  (1)东非高原树木稀少,成群的野生动物在草原上游荡。

  (2)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几乎没有植被,地广人稀。

  (3)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 那里地势低平。

  (4)北极地区终年白雪覆盖,气温非常低。在这里,整个冬天看不到太阳;夏天,直到午夜,太阳还在地平线上。

  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1)观察这几处图片中的信息,小组交流每种地区中的环境特征与生物特征。

  (2)谈谈你喜欢哪一种?

  3.拓展了解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横跨8个国家,覆盖了南美40%的面积,而且它占据了世界雨林面积的一半,占全球森林面积的20 %,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它贡献了地球大气中20%的氧气,对全球变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马孙森林着火并不是新鲜事,因为天然的潮湿环境和充足的雨水,亚马孙并不像其他森林一样容易发生自然火灾,多数林火的发生来源于人类活动。当地农民一般会选择在较为干燥的八月到十一月通过火烧清理田地,这就引起了森林火灾。

  (1)了解亚马孙雨林情况。

  (2)思考:亚马孙的大火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

  (3)议一议:通过亚马孙雨林之失以及对环境巨大的影响, 你有什么感触?

  (4)师小结:

  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做好垃圾分类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介绍自然景观

  1.请选择你游览过或是了解到的一处世界自然景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一下,让大家一起感受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地理位置:

  特点:

  2.在小组内将自己浏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向同学介绍。

  3.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介绍。

  4.歌唱《大中国》

  三、师总结我们大中国有许多风景名胜、壮美山河,全世界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这些景观都需要我们去保护,让我们为保护环境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板书设计:

  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亚马孙平原、北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意义,体会今天的我们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能力: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和行为,提高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们为什么受法律特殊保护,法律怎样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学难点:学校保护、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辨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平常乘车会给那些人让座?因为老弱病残孕是弱势群体,要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同样,我们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也需要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来保护我们。

  2、课件展示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讲授新课

  ㈠、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我们受法律保护,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谁?未成年人指那些人?

  〖情境互动动一〗(见课件)情境再现:上述这些图片和和情境案例,给我们的感想是什么?结合以上图片和案例,你能说出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的保护吗?

  结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侵害。

  原因:

  ①、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②、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除了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应该有什么原因?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吧。

  〖情境互动二〗(见视频)想一想: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原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国家和民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结论:我们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过渡性交流:通过上述的分析了解,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青少年为什么要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的总结,大家对照自己的理解,看一看你总结的对吗?

  〖我的小结〗:青少年为什么需要受到特殊保护?

  1、自身方面,未成年人有许多弱点和不足:未成年人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不够成熟,辨别是非和区分良莠能力较差;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强,容易遭受不法侵害。

  2、国家方面:我们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

  3、现实方面: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受到一些不法侵害。

  ㈡、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名言欣赏〗:马克思名言(见课件)。

  过渡性交流:〖益智小测验〗为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下边我们进行一个益智小测验,看谁能首先分辨出下面图片中我们都受到了来自哪些方面的保护吗?请举手回答。

  〖调查报告〗(见课件):你还能列举身边的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典型事例吗?

  温馨小提示:父母对我们悉心照料;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学校进行危房改造;对未成年人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智慧展示台〗(见课件):结合上述情境材料,你能说说家庭、学校、社会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过渡性交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自觉履行职责对我们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生活环境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面对下列情境,你会怎样做?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过渡性交流: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还制定了两部专门法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责任。你知道这两部专门法律是什么法律吗?你知道还有那些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