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打招呼教案

2023-12-31

我会打招呼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每天跟不同的熟人打招呼。

  2、学习在打招呼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并面带微笑。

  3、培养幼儿讲礼貌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各种打招呼的图片,一段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请事先排演好的两名幼儿上前来表演故事。

  教师:你们仔细看,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又说了什么呢?

  两名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呀?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他们表演了早上来幼儿园的情景,两个小朋友见面后互相说了“你好”“你早”。

  教师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模仿对话,并注意提醒幼儿在打招呼的时候眼睛要注视对方,并面带微笑。

  二、出示挂图。让幼儿观看挂图,再次巩固孩子们的礼貌用语及动作。

  教师:刚才的小朋友都是很有礼貌的,老师还带来了一幅图片,你们来看看图片里都是谁?他们说了什么话?在说话的时候,她又是怎么样做的呢?

  (请幼儿有秩序的回答,尽可能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图片人物所说的话)

  学习儿歌《我会打招呼》

  教师:图片里的人真是有礼貌,看到熟悉的人都会说一声“你好”“你早!” 而且他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眼睛都是看着别人的,而且脸上都是有笑脸的。今天老师把小朋友有礼貌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请大家仔细听。

  教师有节奏的朗读儿歌。

  针对儿歌内容幼儿进行提问。

  小可喜欢的表情是什么呀?她都遇到了谁呢?和他们是怎么样打招呼的呢?

  玩音乐游戏。

  玩法:教师将游戏i打招呼方式的图片排列在黑板上,并标上序号,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走不,等音乐结束时迅速找一个朋友打招呼,等第二段音乐结束时,必须按第二张图片提示的方式找一个朋友打招呼。有几张图片就重复放几次。

  游戏重复几次,可以把图片的顺序进行游戏。

  五、结束活动。

我会打招呼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他们对陌生人不易接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了使幼儿更好适应班集体生活,懂得一些打招呼的方法,体验朋友在一起游戏的快乐,所以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打招呼的乐趣。

  2、 引导幼儿尝试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与不同称谓的人打招呼。

  3、引导幼儿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与同伴打招呼。

  活动难点:大胆的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主动和不同称谓的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与老师打招呼的经验。

  物质准备:电视机、录像、ppt、歌曲“打招呼”。

  活动过程:

  一、听着“打招呼”的音乐入场,鼓励幼儿打招呼。

  1、鼓励幼儿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

  2、鼓励幼儿单独向客人介绍自己。

  二、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

  (一)播放小熊嘟嘟躲在妈妈身后的画面,引导幼儿了解嘟嘟躲在妈妈身后的原因。(不敢打招呼)

  (二)播放 “同伴打招呼”的录像,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同伴见面是如何打招呼的。

  1、提问:

  (1)她们做了什么动作?(招手、拉手、抱抱)

  (2)说了什么?(说出同伴的名字、问好)

  (3)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微笑)

  (4)听到同伴的招呼,心里怎样?(高兴)

  2、引导幼儿尝试与同伴打招呼,感受与同伴打招呼的乐趣。

  3、播放嘟嘟的画面,感谢小朋友教会它与同伴打招呼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式与园内其他人打招呼。

  (一)通过播放 “与园内工作人员打招呼”的录像,引导幼儿打招呼。(保安、班级教师、保健医、食堂人员)

  提问:

  1哥哥姐姐是如何与幼儿园里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的?(称呼不同,如保安爷爷)

  2、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二)通过播放ppt,请幼儿尝试与园内工作人员打招呼。

  四、游戏:听音乐“打招呼”拍手行走,体验打招呼的快乐。

  (一)引导幼儿同伴间游戏。

  (二)引导幼儿邀请客人老师游戏。

  五、延伸:通过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中国与外国打招呼的不同方式。

  活动反思:

  一、目标的制定及内容的选择:

  小班初期的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少数幼儿能主动问好,他们缺乏在不同场合与他人交流与对话的经验,所以才表现出不敢说的行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逐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为了使幼儿,懂得一些与同伴及其他人打招呼的方法,体验朋友在一起游戏的快乐,所以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材料投放与环境创设:

  1、为了完成目标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使用了两种主要教具,一种教具是录像,引导幼儿直观的去感受打招呼的方法。另一种教是小动画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环境方面,在活动中我为幼儿营造温馨的游戏情境,为帮助小熊学习打招呼为任务线索,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育形式与手段:

  小班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我采用动画片引入,让幼儿唤起原有的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调动听觉及视觉等感官,再以体验的形式知道如何与不同的人打招呼。

  四、活动反思:

  (一)优点: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此次活动内容能与艺术领域音乐游戏、语言领域进行有机整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幼儿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简单一点的问题。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本次活动以幼儿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为主,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来。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中兴趣较高,能够积极的参与活动。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比较专注,都能投入到游戏中。

  (二)不足:

  对幼儿的回答教师没能很好的转移到主题上来,偶尔说的词语还不能够完全被幼儿所了解。

  (三)改进措施与启示:

  可利用园内教师资源,引导幼儿实际体验打招呼。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周围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须通过体验、内化才能真正形成,在今后的日常活动中,我会创设更多的机会,引导他们体验更多与其他人打招呼的乐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我会打招呼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打招呼是一种礼貌行为。

  2、学会说“早上好”、“再见”等日常礼貌用语。

  3、乐意与人打招呼。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学挂图。

  2、小兔,小猫等小动物头饰。

  3、设置游戏〈找朋友〉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画面,听故事学习说礼貌用语。

  师:这个小朋友叫什么?

  师:早上妈妈送她上幼儿园时,小花花对爸爸说了什么?

  师:小花花碰到隔壁家的`奶奶,她会说什么?奶奶怎么夸她的?

  师:当她碰到小朋友时她会说什么?

  师:到了幼儿园,小花花对老师又会说什么?

  师:大家怎么夸小花花的?

  师:教师完整复述故事一遍。师生共同小结:小花花真有礼貌。

  二、教师朗诵儿歌《老师早》。

  师:小宝宝进幼儿园先说什么?

  师:谁见了咪咪笑?谁听了跟着叫?

  师:小宝宝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三、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学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师:平时,我们还会见到谁?怎么打招呼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找朋友〉,当我们找到朋友时,我们会怎么和他们招呼呢?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和许多人打招呼。你们也要做个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好宝宝。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结合传统的礼仪教育,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小养成见人主动问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将会让孩子们受益一生。将我们的传统德育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