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篇1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多少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筐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有一家的小动物来我们这做客,你们猜猜会是哪家小动物呢?看看他们是谁?(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谁呢?(爸爸、妈妈、宝宝)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那哪个是妈妈呢?妈妈长的怎么样?妈妈比谁高,比谁矮,所以妈妈长的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2.看哪个给爸爸的?(最大的)什么颜色的?(红色)说一下理由,为什么要给爸爸最大的。
3.哪个给宝宝呢?(最小的)什么颜色的?(蓝色)
4.那最左边的绿色的给谁?(妈妈)
5.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6.教师小结:三只大小不一样的碗,最大的给爸爸,最小的给宝宝,不大也不小的给妈妈。有了餐具开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第一样东西吃什么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给爸爸吃的?为什么?三瓶瓶子一样吗?(不一样)中间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给爸爸吃。
3.那哪瓶给熊宝宝吃?为什么?
4.哪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5.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对吧?(对)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这次吃的东西,它们长的一样高的,(出示:玉米)你们看都是一样高的是吗?一样高的玉米,哪个给爸爸吃,哪个给妈妈吃,哪个给宝宝吃,谁会分一分呢?为什么?三根玉米一样长,为什么第一个要给爸爸。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那这个除了说胖,还有一个词叫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3.教师小结:你看这三跟一样长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细不一样,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还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点,那细的呢,看上去要少一点,你们现在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分的对不对。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数数看,一共要吃几个苹果?6
个苹果给三只熊分,到底怎么分呢?你们可要听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师在后面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小筐筐,里面放了6个苹果,请你把苹果分给三只熊,插在哪儿呢?插在红线上面。明白了吗?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点,熊宝宝要吃得少一点,熊妈妈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儿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评价:找出不同答案,进行对照分析。看看老师找了几种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请做错的幼儿上来重新摆放。
六、情境“分蛋糕”
2.打开PPT我们来看看怎么分。
3.结束:熊宝宝一家在小朋友的细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饱了,它们要休息了,我们小朋友也休息一会儿吧。
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篇2
活动目标:
1、 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 乐意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3只熊的底板.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啦,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分餐具并陈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并陈述理由
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
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考。
小班教案:三只熊的早餐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通过高矮、大小、粗细等多纬度比较来感知物体的多少。
2、乐意给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画有3只熊的底板,6个苹果
2、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
师:出示小熊一家,今天我们来和小熊一家做朋友。来,打个招呼吧!(你们好!)
师:都来了谁呀?(爸爸、妈妈、宝宝)
师:哪个是熊宝宝呀?(个头最矮)熊爸爸在哪?(服装上可以看出;而且熊爸爸个子最高、说明它平时吃的也很多,身体很强壮!)熊妈妈的个子?(不高也不矮。)
总结:大家根据“个子”高矮认出了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师:小熊一家长得这么健壮,猜猜它们喜欢吃些什么东西。(幼猜)
它们究竟喜欢吃什么呢?看!几种食物?(幼认识:玉米、鱼、蜂蜜、苹果)品种真丰富啊!
二、分配食物
师:它们还有自己喜欢的碗呢!这里有三只碗,看看哪只碗适合爸爸用,为什么?(爸爸大吃得多,大碗适合爸爸)蓝色的小碗给谁用?(小熊)为什么?(小熊最小用小碗)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用不大也不小的碗。
总结:三个大小不一样的碗,小的给宝宝,大的给爸爸,不大不小的给妈妈。这样可真合适。
师:碗分好了,开饭罗!看看这三瓶蜂蜜怎么分呢?
师:爸爸吃哪瓶?(最高的)最高的那瓶 蜂蜜多还是少?(多)爸爸个子最大当然要吃最多的了;妈妈个子不高也不矮吃第几瓶?(第x瓶)都一致认为;宝宝个子小,就吃最矮的那瓶。都难不倒你们!
(点图)
总结:原来一样粗的瓶子,我们可以从高低上看出,高瓶的蜂蜜比较多,矮瓶的蜂蜜比较少。
3、出示玉米图。师:诶!这玉米一样高,怎么分呢?熊爸爸饭量最大吃哪根玉米?为什么?(幼:最大的)
师: 哪根最大?哪里大?哦!这叫什么?(粗)(幼儿做动作粗和细)
总结:原来一样高的东西,我们看粗细也能知道,粗的,食物多一些,细的,食物少一点,不粗不细的食物不多也不少。这样分合适吧!
师:接下来要吃什么呢?(苹果)看看一共有几只苹果,你是怎么数的?(幼儿说,然后一起数)
总结:是呀!只要找到一个点,顺着数就能知道有多少个苹果了。
师:那苹果怎么分比较合适呢?(出示图卡)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并请他们操作:分苹果并陈述理由。很好!你考虑到了,熊爸爸饭量最大需要多一点。在后面桌子上的盒子里有6只苹果,你们都去分分看。找出最合适的分法。分好后,放到椅子下面来。
师:谁来介绍你的分法。(3种)你们觉得哪种分法最合适?为什么?(熊爸大吃的多,熊宝小吃的少,熊妈不大也不小就吃不多也不少。)你们同意吗?
点评错的。那这种分法合适吗?为什么?(幼说理由)那怎么办?(幼说办法)现在这种分法合适吗?指错的,这个,谁来想办法?
总结:三只熊的分法和我们一样吗?点图。
三、延伸活动
(价值分析:通过数量不同,大小不同的鱼,给幼儿留下疑问。)
师:还剩哪样东西没有分?(鱼)好记性!鱼就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有几条鱼呢?(2、3、6条)
师:把哪个盒子里的鱼给爸爸吃?(6条鱼)
师:是吗?我来打开盒子,展示出不同数量不同大小的鱼,你还认为这6条鱼给饭量大的爸爸吗?
师:这些鱼有什么不同?2条鱼很大,6条鱼反而很小,该怎么分呢?那怎么样分才合适呢?(2名幼自由说)
师:到底有哪些好办法,我们回去再试试。分好了,把你的想法告诉熊的一家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