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2023-12-1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 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 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 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 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article/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 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 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1、 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 出示句子: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 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 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篇4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提问:同学们,平时你与别人都是用什么方式交流的?

  2.小结:是的,我们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书信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今天我们上的课文内容就是两封信,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观察比较

  1.师: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封信,找找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反馈: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这两封信有什么共同之处?

  指名说基本格式。(课件出示原文,并标明格式的名称)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请你们再仔细看看这两封信,这些标出来的名称它们有什么特点?

  (1)称呼。把对方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就和我们平时写得作文一样,开头空两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结尾的祝语分两行写,像“敬祝”、“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像“身体健康”、“健康快乐”等字眼应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日期。信写完了还得写上署名和日期,署名和日期都写在这封信的右下角。我们在写的时候应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再写日期。

  师:刚才讲的那几点都是信的基本格式,我们以后写信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这样的格式写。

  4、出示格式有误的第二封信让学生修改。

  5、引导学生发现:在内容上,一封是信,另一封是回信。(板书:信   回信)

  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能说出这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两封信的内容。

  三、说烦恼和原因

  1.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一封信,想想第一封信写了什么?(多指几名学生)

  (张国强同学给柯岩老师写了封信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2.师:你真会概括啊!请你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用手中的笔把张国强的烦恼划下来。

  3.反馈:能在课文中找到张国强的烦恼吗?(指名)(课件出示)

  我在班里原来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得了奖,县报、市报都有记者来采访我。……有的还不理我了。

  可过去热闹惯了,现在进进出出……我感到寂寞。

  师:是啊,一个人进进出出好寂寞啊。(卡片出示“寂寞”理解意思)

  4.张国强在这封信中向柯岩老师倾诉了烦恼,还倾诉了原因,他认为疏远的原因是什么?

  (张国强同学认为同学因为他获奖而嫉妒他。)

  (1)师:对,你把这个词语读对了,你能再把这个词语读给大家听听吗?谁还想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你把这个词语读错了,跟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谁还想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2)你能帮它找个近义词吗?(找的'真棒)

  5.张国强的烦恼和原因我们都找到了,那我们来读读第一小节,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些什么?

  (张国强是第一次给柯岩老师写信)

  理解“冒昧”。

  师小结:对啊,这是张国强第一次给 柯岩老师写信,所以他用上了“冒昧”这个词语,那么我们再什么时候能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如果学生打不上来)比如说你第一次打电话,就可以可以用冒昧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用上冒昧这个词语呢?

  (第一次请别人帮忙,第一次问路……)

  师:你已经会用“冒昧”这个词语了。

  四、找原因,说道理

  1.过渡:读了张国强的信,我们知道了张国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但是柯岩老师在回信中却为张国强的心态而感到担忧。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二封信,找找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张国强的烦恼的。你可以把找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

  2.交流:(课件出示)

  (1)“你说是因为同学嫉妒你。不排除个别人是这样……咱们还是从自己找原因”(柯岩老师让张国强先从自身找找原因。)

  师“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2)“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师:刚才同学们在形单影只这个地方读的有点小疙瘩,这是个新的成语,跟老师把这个词语读读。谁能来说说形单影只是什么意思呢?

  理解“形单影只”的意思是孤独,一个人的意思。

  师:相信同学们认识这个新成语之后,这段话读得更通顺。一个人起……

  师: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柯岩老师就是要我们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板书课题),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也都应该要明白这个道理。

  (齐读:一个人……)

  6.过渡语: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只要彼此交心,相互扶持,才能有很大的收获。那柯岩老师小时候明白这些道理吗?(不明白)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能不能把它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

  ①生读: “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也并未真正入耳。”

  ②齐读。

  师:是呀,直到后来柯岩老师她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意。于是她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改正自己的不足,慢慢的就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7.同学们,两种不同的心态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学生举例说说。

  8.同学们,带上你此时的体会,最后一起读读今天的课题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五、小练笔

  1.张国强同学第一次向柯岩老师写了这封信,柯岩老师的回信中语句亲切感人,字字在理,看得出来,大家学习后都有很大的触动。张国强看了回信,心里更是久久不能平静,他认真地反省了自己,现在他又和同学们和好如初了。他想给柯岩老师回一封信,表达对柯岩老师的感激之情。他会写些什么呢?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帮助张国强同学写几句的感谢的话给柯岩老师回封信吧,在写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信的格式。

  2.学生练写。

  3.交流,幻灯出示学生的小练笔,让其他学生再一次回信的格式和内容。

  六、作业:把小练笔的内容抄写在书上。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回复:从自身找原因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