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2023-12-14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使用电饭锅制作蛋糕,体验动手做蛋糕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2.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以及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分离蛋黄、蛋清,打发蛋清

  教学准备:

  鸡蛋五个、牛奶、色拉油、低筋粉、糖、电饭锅、打蛋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过生日的时候都会吃什么?你觉得味道怎样?你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在家利用电饭锅就可以做了。

  (二)总结做法:

  1.看看,说说,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说说它的制作流程。

  3.请同学说说面粉的知识。

  4.讲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

  (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蛋糕,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做给平时为我们操心劳累的父母吃。回家同学们可以再查查,做蛋糕还可以用烤箱。如果再用一些其他的材料还可以做不同口味的蛋糕,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试一试哦。

  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2

  教学要点:

  1、 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 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 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

  一、学习1---9自然段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也说明我很懂事)

  “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

  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随机练习朗读)

  3)“我的力气大得很。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

  师引读小赵的话。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 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

  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

  1、 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2、 指名读写第二天挑煤的段落。

  3、 师:这里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就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他是凭着怎样的信念把这担煤挑到车站的?(齐读句子)

  4、 师:伤痕累累的我在第二天挑煤时将同样面临第一天所遇到的困难(用手示意板书),可以想象第二天挑煤更加艰难。(板书:更加艰难)

  5、 师: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指板书并箭头示意),并通过对工作的艰难的描写更加反映出他个性的坚强。

  6、 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星级题:

  出示:在课文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生动详细地写下来。

  充分运用课文语言,把第二天的挑煤过程较详细地写下来。

  开头:第二天一早,我挑煤上肩,开始向着目的地进发。

  7、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8、 交流反馈习作。师生评议(二篇)

  评议要点:有否将挑煤工作的艰难及我个性的坚强写出来。

  三、了解作者及《把一切献给党》。

  1、 师:大家知道吗,那个个性坚强的少年名叫吴运铎。正是从小经受过这么多的磨难,锻炼出了顽强的意志,才使得他在抗日战争爆发时,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解放后,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就节选自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他本人也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课外搜集一下,有关描写旧中国苦难劳动人民生活的文章,并抄录下来,到时汇编成一本集子,好吗?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路远 滑

  受 人 欺 负 艰难

  第一天 肩膀肿 破 坚强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塑料手工制品,在讨论中完善作品,并动手制作,完成作品.

  2、培养学生对设计技术、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思考和评估能力,养成亲近技术、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对创作的兴趣,提高美的感受力、鉴赏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式塑管小动物,泡沫塑料雕刻工艺品,塑料花等塑料制品。

  2、学生准备:

  3、收集到的各种塑料工艺品,自己制作的小塑料作品,铅笔,尺,白纸,收集到的各种塑料材料等。

  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

  出示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让学生评价。

  请你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提供相关,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塑料材料制成不同的作品。

  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及作品,让学生谈谈作品的构思、用料及技能技巧上的独特和巧妙,启发创新思维。

  3、说一说。

  阅读书本“说一说”,回答问题。

  4、设计制作。

  问:看了以上的一些,给了你什么启发?你能设计一件塑料手工作品吗?

  学生按以下步骤创作:构思、讨论,设计、画出草图,准备材料、工具,制作、修改。

  提醒:在使用美工刀、剪刀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5、评议。

  展示作品,在小组内交流、评议。

  作者向全班同学介绍思路和创作过程。

  6、全课总结。

  学生谈体会、感受。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做小圆子,体验动手做七彩小圆子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2.养成遵守纪律、认真细心、勤俭节约以及与他人合作协商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糯米粉若干,菠菜、南瓜、玉米粉、紫薯等果蔬。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春节、元宵节我们早晨都会吃什么?你觉得味道怎样?你想知道它是

  怎么做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做汤圆。

  (二)总结做法:

  1.看看,说说,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2说.

  说它的制作流程。

  3请同.

  学说说面粉的知识

  4讲.

  解注意点及制作方法。

  (三)学生动手操作(各小组分工合作,教师巡视)

  (四)评比小组民主评议,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评它?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做七彩小汤圆,回家以后,我们可以做给平时为我们操心劳累的父母吃。如果再用一些其他的果蔬材料还可以做更多颜色的汤圆,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试一试哦。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在家里多动手,多才按语,做生活的主人,减轻父母的负担,做他们的好帮手。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生活自理的能力。

  2.知识与技能: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己家的厨房,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厨房知识。

  4.行为与习惯: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安全使用厨房设备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厨房里常用的设备

  难点:

  知道厨房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厨房整体布局的图片、各种灶具炊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既宽敞又明亮。

  出示一组厨房图片:你知道图片中展示的是新家的什么地方吗?

  2.思考:是厨房吗?你通过什么来判断就是厨房的呢?

  小结:通过一些厨房用品我们来判断这是一间厨房。

  3.揭示课题:房子宽敞明亮了,厨房也改变了墨阳,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你家的新厨房吧!

  二、新课:

  板书课题:《我家的新厨房》

  1.参观新厨房:出示书本P1页图片

  要求:图片中展示了一件新厨房,仔细观察,这件厨房里有些什么物品?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厨房设备记录在图片下面的表格内。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你发现了厨房里的哪些设备?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小结:有灶台、灶具、抽油烟机、水池、冰箱、微波炉、砧板、消毒柜、锅碗瓢盆等。

  3.进一步思考:你知道这些厨房设备分别有什么用途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调查:课前布置要求调查自己家的厨房设备。

  组织学生交流:你家厨房里有哪些常用的设备?

  5.比较:刚才我们通过图片参观了一间新厨房,仔细比较一下,与自己家的厨房有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厨房的格局比较不同,从厨房的设备比较相同的地方。

  6.介绍:厨房设备越来越先进,厨房功能越来越完善,但是如果厨房格局布置得不合理,反而会影响设备功能的发挥,让我们的烹饪活动变得不方便。

  设计厨房:以平面图的方式设计一间厨房

  设计要求:物品摆放合理,便于使用

  出示相关图片给予借鉴.

  三、总结拓展

  1.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2.拓展:生活水平在提高,科技水平也在提高,厨房设备越来越现代化,你知道有哪些高科技的厨房设备吗?

  3.布置课后准备:选择1~2种厨房设备,调查它们的用途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作品(盆景、杯垫、毽子、彩球),了解制作方法,分析制作步骤,熟悉材料和工具。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

  3.培养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范作如盆景、杯垫、塑丝毽子、涤纶彩球各一套。

  2.师生共同准备:

  (1)塑料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2)假山欣赏。

  (3)工具:剪刀、美工刀、圆规、毛笔、针、梳子。

  (4)材料:泡沫塑料板、各色塑料管、涤纶薄膜、塑料、各色称纸、双面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了解塑料的种类和特点。

  (1)一一展示书上的各种物品。问: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2)学生介绍自己对塑料材料的认识。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了解塑料的发展、性能、特点。

  对生活的作用及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实践操作,完成作品。

  (1)展示四种常见的塑料小制品。

  观察意识哪个这些作品,说说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

  “盆景”选用泡沫材料,采用分割、胶合、挖刻、上色灯操作方法。

  “杯垫”采用分组捆扎的方法。

  “塑丝毽子”采用对折、穿绳、打结、梳丝等方法,将塑料丝绳制成毽子。

  “涤纶彩球”采用了分组制作的方法,运用了画、剪、卷、贴的方法制成喇叭状,最后用针线进行组合。

  (2)学生制作作品。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学习制作哪件作品?

  3.评价,完善作品。

  组内交流作品的制作过程,经验得失。

  4.全课小结。

  学生谈谈体会感受。

  5.组织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