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宝宝小班教案

2023-12-12

豆宝宝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2、在活动中,能大方大胆地说出上、下、里、外、前、后等方位词。

  3、能用AB、ABB的模式进行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准备:

  1、姑娘的服饰、魔棒、豆做的项链。

  2、幼儿人手一份黄、红篓子(其中红篓子里面放蚕豆、豌豆、细铅丝)

  3、布置春天的场景,事先将篓子两两叠好分别放在场景中的屋顶上、草丛里、篱笆前、小树下等等。

  4、录音机和各种音乐

  活动过程:

  一、跳“春”的律动操

  1、教师以春姑娘的口吻说:我是美丽的春姑娘,你们喜欢我吗?我们一起跳一跳春天的舞蹈吧。

  2、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二、找“春”的礼物

  1、表扬幼儿,春姑娘要奖励他们一份礼物,激发幼儿快乐的情绪。

  2、指导幼儿去各个不同的地方去找礼物,并鼓励幼儿用准确的方位词表述礼物的所在地。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请他站在找到礼物的地方,由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帮助他说出准确的方位词。

  三、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①指导幼儿认识豆子,知道大的是蚕豆、小的是豌豆,里面都住着豆宝宝。

  ②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黄篓子里。

  ③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2、比一比

  ①幼儿观察剥好的豆子,教师提示

  :将豌豆和蚕豆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②小结:豌豆小、圆圆的;蚕豆大、扁扁的。

  3、排一排

  ①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变”出事先用豆做好的项链。

  ②告诉幼儿项链就是豆宝宝变的,请幼儿仔细观察项链上面的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帮助幼儿说出豆子排队的规律。

  ③师示范做ABAB规律的项链,注意动作和语言的协调一致,演示使用铅丝的过程,给幼儿良好的示范效果。

  ④启发幼儿思考,豆宝宝还可以怎么排队呢?引导幼儿认识ABAB、ABB、和BAA的简单模式

  4、做一做

  ①幼儿动手操作,把豆宝宝穿在铅丝上,教师再次提醒幼儿使用铅丝时注意安全。

  ②播放背景音乐

  ③先做好的幼儿和教师讲讲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教师帮忙把铅丝两头连起来。

  四、秀“春”的礼物

  ①春姑娘宣布开一场“豆豆秀”,幼儿和教师用自己做的项链、手镯等打扮自己。

  ②幼儿随音乐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活动结束。

豆宝宝小班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带给孩子们许多的乐趣。在自然角中,我们收集了各种的豆子,有圆圆的赤豆,白白的扁豆,小小的绿豆,扁扁的蚕豆等等,孩子们最近沉浸在探索豆子的乐趣中,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认识了豆子,还用豆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数学活动“有趣的豆宝宝”就是用蚕豆和豌豆这两种生活中的材料进行的排序活动。活动的题材来源于生活,既再现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有所提升。

  数学是抽象的,需要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因此,整个活动以“春妈妈”这一角色融入到幼儿中,通过“剥一剥”、“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引导幼儿观察豆子的形状、大小并进行排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体验春天的快乐氛围,喜欢春天的美好。

  2、尝试简单的排序,在操作中学会保护自己。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细铅丝、每组一份蚕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环、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跳“春”的律动

  师:“我是春妈妈,愿意和我跳个舞吗?”

  师:你想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春天来了?(小花、蝴蝶、柳树等)

  师:我们和春妈妈一起来跳个舞。

  2、做“春”的礼物

  (1)剥一剥

  师:“春天来了,许多有趣的豆宝宝也出来玩了!,可这些豆宝宝还在被窝里睡觉,我们把她们叫出来好吗?”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宝宝放在红色篓子里,剥下的豆荚放在蓝色篓子里。

  2、幼儿操作开始剥豆子

  (2)比一比

  指导幼儿认识蚕豆和豌豆

  师:“篮子里的豆宝宝有几种?”

  师:“你认得它们吗?它们叫什么名字?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蚕豆和豌豆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 :蚕豆长的大,豌豆长的小;蚕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圆圆的。

  师:“你喜欢吃蚕豆豌豆吗?”“你吃过什么东西是用蚕豆、豌豆做的?”

  师:“以后,你们食堂里、家里吃蚕豆豌豆时都要喜欢吃,它们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今天,春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蚕豆豌豆做的好吃的东西。”

  (3)排一排

  师:“看,老师把豆宝宝变成什么了”?“仔细观察项链上的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教师示范做项链,师:“先拿一个蚕豆宝宝穿进去,再拿一个豌豆宝宝穿进去,要小心点,最后把铁丝两头连接起来。一条豆宝宝做的项链就做好了。

  启发幼儿思考,“豆宝宝还可以怎么排队呢?”

  (4)做一做

  A、幼儿动手操作,把豆宝宝穿在铅丝上,教师提醒幼儿使用铅丝时要注意安全。

  B、先做好的幼儿和教师讲讲豆宝宝是怎么排队的,教师帮忙把铅丝两头连起来。

  3、秀“春”的礼物

  A、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用相机给幼儿留念。(放各种节奏的音乐,让幼儿跟着节奏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 。

  B、师:“你们想不想看自己的表演?”

  C、放录像给幼儿看。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把表达与表现有机的进行整合,为孩子们创设了条件,使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树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把孩子们自己发现的问题交由孩子们自己解决,大家各抒己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达表现自己的认识,让孩子与老师,孩子与孩子,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互相学习,互相感染,真正发挥了幼儿学习主人的作用,使孩子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豆宝宝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⒈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发准“生”、“装”等字音。

  ⒉通过倾听和参与表演,感知、理解和记忆儿歌的内容。

  ⒊能相互合作,积极、有序地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活动准备:

  1、毛豆荚、毛豆粒、熏豆、黄豆、红豆、蚕豆等实物

  2、不透明的小塑料袋

  3、 网上拉取的各种豆豆的图片

  活动组织:

  一、导入活动。

  ⒈师:小朋友,你见过哪些豆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⒉教师出示各种豆豆,主要引导认识蚕豆、青豆和黄豆,还有黑豆和红豆。

  二、引导幼儿观察“豆妈妈”,感知儿歌中的角色。

  ⒈教师手拿装有各种豆子的不透明塑料袋,装扮成秋妈妈,坐在幼儿的面前。

  ⒉请幼儿猜一猜袋子里装着的是什么东西?

  ⒊教师边做形体动作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在表演时要突出儿歌的朗诵)

  三、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并练习发准字音。

  ⒈发准“生”

  ⒉发准“装”

  ⒊教师:请你们和秋妈妈一起来念儿歌。

  四、教师指导幼儿边玩游戏边朗诵儿歌。

  ⒈教师以点兵点将的方式帮助幼儿分配好“豆娃娃”和“盘子”的角色。

  ⒉扮演“豆娃娃”的幼儿分别戴上头饰藏在教师的大披风里,扮演“盘子”的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表示盘子。

  ⒊游戏几次,边游戏边朗诵儿歌。

豆宝宝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根据豆宝宝的某一特征分类(例:颜色、大小)。

  2.引发幼儿对事物的简单特征感兴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收集过水果、蔬菜的种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分类。

  材料准备:大、小红豆、绿豆,大、小白芸豆,豆宝宝图形,分类盒(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豆妈妈和豆宝宝一起游戏,每人找一个豆宝宝贴在身上然后到豆妈妈这里来。

  二、基本部分

  1.按儿歌要求给豆宝宝分类。

  (1)这些豆宝宝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按颜色给豆宝宝分类:游戏《给豆宝宝分家》。

  儿歌《给豆宝宝分家》

  小豆小豆爱玩耍,叽里咕噜真顽皮。

  现在我们分开站,一样颜色(大小)站一起。

  要求:豆宝宝按最后一句的指令分开站好。

  (3)按大小给豆宝宝分类。

  小结:虽然豆宝宝有的大小不一样,但只要它们的颜色一样就可以站在一起。有的虽然颜色不一样,但大小一样也可以在一起。

  2.每人一份豆宝宝,按颜色给豆宝宝分类。

  (1)这些豆宝宝看起来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把颜色一样的豆宝宝放在同一间小房子里。

  (3)红色的豆宝宝有几个?白色的有几个?

  (4)小结:虽然形状、大小不一样,但颜色一样的也可以放在一起。

  3.按大小给红豆宝宝和白豆宝宝分类。

  (1)红色的豆宝宝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按大小给红豆宝宝分类

  (3)按大小给白色豆宝宝分类

  (4)一起验证分享。

  三、结束部分

  我们帮豆宝宝按照他们的颜色和大小找到了合适的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过程以情景为导向,让每名幼儿都粘上豆宝宝的图形扮演豆宝宝和妈妈一起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兴趣,为积极参与活动打下了基础。利用游戏形式,再配以好听的儿歌做指令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游戏中独立发现豆宝宝的不同,自主学习,建构经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按颜色,按大小分类的技能。活动过程中老师利用情境设计的方法引领孩子们进行一步一步的操作,使孩子们思维清晰,操作明确。在感知体会中掌握了按颜色、按大小分类的技能。这种策略既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又体现了老师的支架作用,这种师生的双边互动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起了关键作用。

  不足之处:

  1、帮助孩子提升经验时语速还是较快,关键词句语气不够强烈,这样会影响孩子获得经验。

  2、指导过程中只关注到了操作失败的`结果,没有追问原因就武断地让孩子重新操作,失去了生成下次活动的机会。

  小百科:豆是指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

豆宝宝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托班幼儿学会水杯口朝上拿杯子。

  活动准备

  小豆豆、水杯、装豆豆的筐子。场地一端是装满豆豆的筐子,另一端是空筐子。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在装满豆豆的筐前站好,说:小豆豆要搬家,请小朋友想想怎么把这么多的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

  2.幼儿回答完,老师说:"咱们用小水杯帮忙运豆豆好不好?"

  3.老师交待用水杯运豆豆的方法,强调杯口一定要朝上,否则豆豆就撒出来了,边说边给幼儿示范。老师提示说:要是撒了就小心拣起来再向前走。

  4.幼儿将豆豆运到对面的空筐子里倒进去再回到起点,重复前边的动作。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听音乐。

  小班游戏:小兔子捉迷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步,并能按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

  2、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出花的不同造型动作、小兔动作和自然物。

  3、体验游戏中小兔和兔妈妈捉迷藏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机、磁带

  2、日常活动中带领幼儿观察并模仿花的造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来到》,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小动物出来玩的样子。

  二、熟悉音乐旋律,了解游戏玩法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a、b、c三段音乐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三段音乐)

  2)、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都有谁出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听音乐看表演(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了解游戏情境)

  教师表演后提问:

  1)、你们喜欢刚刚的表演吗?想再看一遍吗?你们要注意看看都有谁出来了?它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情节)

  2)、刚刚的游戏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游戏顺序和小兔动作)

  3)、它们是不是一开始就在捉迷藏啊?

  (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两段音乐,感受两段音乐表现的不同内容和游戏情境)

  3、学习蹦跳步和小兔子动作

  幼儿游戏:大灰狼来了

  一、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体验到相互合作的快乐,感受到齐心协力的力量大于一切;

  2. 让幼儿能了解到布袋的多种用法;巩固合跳、跨跳、四散跑的能力;

  3. 幼儿能够听懂音乐,发挥想象感受到不同的情节性音乐,并通过游戏充分的表现音乐。

  二、 活动准备:

  1. 每人布袋各一个,老狼头饰一个,小兔头饰与幼儿人数一致;

  2. 完整情节的录音音乐磁带一盘;

  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小兔子们跟兔妈妈做起床操。(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音乐做情境游戏)

  1、“寻找食物”: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套着布袋蹦脚前进跳;

  2、“吃完东西回家”:在草地上吃东西,吃后扛着袋子回家。

  (1) 教师带领幼儿一个接一个并脚跳,不套布袋;

  (2) 听到了河流声,小兔们过独木桥:幼儿把袋子扑成一条木桥,然后小兔过桥;(教师引导作用)

  a. 一个跟着一个并拢双脚跳一次

  b. 一个跟着一个跨跳一次

  (3) 收拾布袋,套着布袋跳回家

  3、 “大灰狼捉小白兔”:

  a.大灰狼来了,幼儿躲避大灰狼四散跑(恐怖的音乐响起,另一老师扮演大灰狼进场);

  b.小白兔藏进布袋里,大灰狼在周围巡视;

  c.发现一小兔被抓,所有小兔拿起布袋当棍子打狼,最后胜利了,高高兴兴地 回家了。

  活动结束:

  小白兔们高高兴兴随着胜利的音乐走出场.

  小班游戏教案:螃蟹宝宝搬瓜

  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