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2023-12-08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1

  一、学生特点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体育和生物课堂学习对体育和人体机能方面的知识略有所知,但是对体育与机能发展就很生疏了;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锻炼身体,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机能,学生需要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和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为以后的体育锻炼及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人们若想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发展运动能力的方法。

  1、什么是身体机能;

  2、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3、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身体机能;

  4、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与身体机能有关的知识,对自己的身体机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2、使学生了解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明白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3、学会在发展身体机能中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

  难点: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发展身体机能时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人体生理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是人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而人体进行锻炼也是为了提高包括运动能力在内的`各种身体机能。人体的运动能力可以体现在肌肉力量、运动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多方面,只有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生理机能的发展,才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和发展人体的技能。

  (一)什么是身体机能?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

  (二)初中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

  教师介绍初中阶段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身体机能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是不一样的,男女间、城乡间是有差别的;青少年的心肺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利用多媒体来教学)。

  1、初中学生的心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每分钟大约80次。

  2、初中学生呼吸频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每分钟18—22次。

  3、初中学生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生在2500—3000毫升,女生在20__—3000毫升左右。

  4、初中学生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收缩压在14—15千帕,舒张压在—千帕。

  把你们的安静心率、肺活量、血压与课本上的数据对照一下,看看自己身体机能发育状况是否良好?(心率、肺活量和血压学校一年一次体检)

  (三)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机能(10——12个学生分成一组讨论)。

  (1)学生推荐2——3个同学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讲解。

  (2)利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爱锻炼的人的安静心率、平时心率和肺活量进行比较,说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

  (四)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

  1、多媒体展示运动员和一般不爱运动的人的身体机能的相关数据。

  2、讲解为什么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五)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分组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说明,教师小结)

  1、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注意呼吸道卫生。

  2、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屏气(讲解、示范呼吸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3、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运动项目要丰富,如健身操、跑步、羽毛球、网球和游泳等。

  4、使学生学会控制运动时间和强度。

  七、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一个组一道题分组讨论,指定1——2人回答,教师小结)

  1、请分析下蹲练习中的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2、从下面练习中选择1——2种提高心肺功能的最佳练习方法:踢足球、短跑、健身操、打篮球、长跑、蹲马步、引体向上和跳高。

  3、描述身体机能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安静心率、肺活量、收缩压、舒张压)

  4、在跑步中怎样养成正确的呼吸方法?

  5、发展身体机能的练习中最忌讳的是什么?(过多的力量性、静力性练习和练习中过多的屏气)

  八、作业安排:

  1、你觉得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体机能有哪些好处?

  2、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提高你的心肺功能。

  九、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和华东版课本及人教版教本。

  十、自我问答:

  通过学习学生哪些方面有提高?

  (1)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一些方法;

  (2)学生对身体机能的测试很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学会了倾听他人发言、尊重他人和独立思考。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的任务。

  2、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反应速度及反应能力。

  3、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

  学习内容:

  集体合作跑;多姿势起动快速跑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

  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追逐跑。

  2、第一次练习

  “开火车”各小组成一路纵队。

  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篮球场)

  3、第二次练习

  多姿势起跑学生在起跑线上以各各不同姿势(如蹲撑、俯撑、正面直腿坐、背对直腿坐等)准备好,当听到开始的指令后,迅速向终点跑去(距离约15米)

  4、第三次练习

  多姿势起动追逐两人一组,相距一臂左右,同时做各各不同的起跑姿势,如面对蹲撑、正面对坐、俯撑等。

  听到开始的.指令后,按事先约定的信号,以不同的姿势,一人追逐,另一人逃避,在一定距离(约15米)内,以追逐或逃避成功者为胜。

  5、小组讨论

  师:成功的关键的什么?

  生:合作、默契、灵敏性好、反应速度快。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篮球竞赛的主要规则(违例及其罚则)

  二、教学任务:

  学生认真听讲,认真作好笔记。

  三、组织:

  教师讲解,示范裁判手试。

  四、裁判员的职责与权力。

  裁判员包刮主裁判员和副裁判员各一名,计时员记录员和24s计时员各一名为其助理。

  五、违例及其罚则。

  违例是违反规则的行为,罚则是发生违例的球队失球,由对方在最靠近发生违例的地点发界外球。(直接位于篮板下后面的地点除外)

  1、持球移动违例(走步)

  中枢脚的确定

  持球移动

  2、球回场后违例

  (1)判断球回场的三个必备条件。

  必须是控球队才能出现。

  必须是控球队使球进从前场进入后场。

  必须是控球队的队员在后场首先接着球。

  (2)球回后场违例的几种情况:

  前场发界外球,直接将球传给或球碰篮圈或篮板后反弹回来。

  队员骑跨中线运球时停球后。两名队员骑跨中线相符传球时一脚踩在中线上静止接后场同队队员传来的球时。

  (3)不算球回场违例的情况:

  运球队员在中线附近由回场向前场做后转身运球。

  控制球队在前场进攻投篮出手后,球碰篮圈或篮板弹回后场,该队队员又获得球。

  (4)干扰球违例。

  在投篮时,当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兰筐水平面上时,进攻或防守的队员都不能接着球,但在接着兰筐后或明显不会接着兰筐时除外。

  违反以上规定即为违例,进攻队员违例,球既使投中也无效,防守队员违列,球既使没投中也要判给对方2分或3分。

  (5)球出界与发界外球违例。

  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与界线或界线外的地面接着时,既为队员出界,当球接着界外队员或任何其他人,线上或界线外地面或任何物体,蓝板柱或背面,球出界前,最后接着球的'队员是使球出界的队员。

  发界外球,发球队员应站在裁判员指定的离违例地点最近的界外发球入场。蓝板后面除外,在球为出手之前他不能横向移动超过正常的一步,但他可以向后移动。

  (6)踢球与拳击球违例。

  篮球是用手进行的运动项目。踢球或用拳击球为违例,故意地踢球或用腿的任何部分拦阻球为违例,脚或腿偶然地碰到是正常的。

  (7)时间类违例。

  3s违例——某球队控制球时,该队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不得超过3s、

  5s违例——罚球队队员在裁判员把球交给发球队员后,在5s没有投篮出手。发界外球在裁判员把球交给了发球的队员后或以将球放在他可处理球的地点后,5s没有将球发如场内。

  若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时,在5s内没有将球传、投、滚或运球时,5s违例。

  8s违例——在后场控球,8s内没有进入前场。

  24s违例——当一个球队在场上控制一个活球时,该队必须在24s内完成一次投篮,投篮时必须篮球要接着兰筐,否则24s违例。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掌握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学会安全运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介绍体育运动安全小知识:

  运动可强身健体,又可为我们带来无穷乐趣。做运动时因一时大意,引致身体受伤,因此预防运动意外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避免受伤,做运动时应紧记以下各点:

  1、确定所用器材是否安全

  进行运动前必先详细检查清楚所需器材有没损坏。

  2、适当的`服装和鞋袜、保护性用品

  进行不同的运动应穿着适当的运动服装和鞋袜。某些项目进行运动时还要配戴保护性用品可减低运动受伤的严重性。例如:护镜、头盔、护膝、护腕等。

  3、运动前应先了解清楚场地和环境的情况

  无论在户内或户外进行运动,都可能会有某些因素引致容易发生意外,例如天气潮湿、地板太滑、光线不足、风势太大等等。运动前都应先了解清楚场地和环境的情况所以进行任何

  4、遵守运动的规则及整理运动

  经过剧烈运动后应做一些较温和的活动,例如散步及缓慢地深呼吸。这些活动又名整理运动,能令心脏血管系统逐渐回复正常.

  三、大家说一说体育运动中还要注意什么?

  四、作业:

  课外安全运动。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教学事故隐患的预防;

  2、掌握在运动中出现异常现象该怎样处理。

  教学重点:

  在运动中出现异常现象该如何处理。

  教学难点:

  在运动中出现异常现象该怎样处理

  一、体育事故隐患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2、加强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

  3、做好准备活动,加强医务监督;

  4、加强保护措施;

  二、田径运动伤害事故的隐患和预防?

  1、场地不平整,设施不完善,操场是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组织广播操的主要场地,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

  2、活动安排不当;

  3、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良,未能及时调整;

  预防:

  1、改善和规范活动场地,加强设备的建设和维修;

  2、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必须严密组织,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高质量;

  3、建立运动监督制度;

  三、运动出汗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运动时有大量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所以在运动后喝点加盐的温开水是有好处的。运动出汗后千万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应用干毛巾擦干身体,最好歇息一段时间后用热水擦身或沐浴,换上干衣衫以防感冒。

  四、运动后能否马上吃冷饮、冰棒?

  运动后马上吃冷饮和冰棒对身体是不好的`,因为这样做既不符合物理规律,也不符合卫生要求。一是容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等各种疾病。二是容易引起腹痛,甚至出现肌肉痉挛,严重者会出现绞痛。此外,在剧烈运动时,咽喉部位的粘膜处于充血状态,运动后马上吃冷饮或冰棒,易引起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现象。

  五、运动时肚子疼怎么办?

  运动时发生肚子疼,只要用手揉压一会儿就会逐渐消失的。有时不去管它,适应一会儿也会消失的。有时不去管,然而加深呼吸也可以使肚子疼得到缓解。为了预防运动时肚子疼,首先要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不要在运动前吃得过多,更不要喝一肚子水。如果在十分钟内不能解除肚子疼,就要停止运动,立即找医生检查。

  六、怎样对待脚扭伤?

  脚扭伤多发生于奔跑,下台阶不慎或其他剧烈的活动时,由于关节用力不均,过猛,造成关节不正常扭转,损伤了踝关节周围的组织。脚扭伤后关节局部青肿痛。活动受限,较轻的扭伤不需要特殊处理,可在扭伤的部位用冷水敷或外用一些红花油等。如果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消肿,应去医院做外敷中药等治疗或用白酒调七厘散外敷后用沙布包扎好,扭伤1~2天后才能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

初中体育活动安全教案 篇6

  一、设计理念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了解自己了解同学,培养学生互助、协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习目标

  1、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

  2、了解青春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3、了解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

  4、能利用计算机互助、协作、探究性学习

  5、认真完成教室布置的作业

  一、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

  2、难点: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二、教学准备

  常规学习用具

  三、教学过程

  导入:让同桌的两位男同学起立,然后握手拥抱一下,观察学生的表情。让学生坐下,静看学生几秒钟(使学生疑惑),再让刚握手的其中一位男同学站起来,再让他身边的一位女同学站起来,然后让这两位同学握手,观察情况随机应变。导出:人际关系敏感(与异性在一起不自在)的心理特征。从而导出本课题;青春期心理健康。

  (一)你了解青春期心理健康吗?

  1、健康的概念:(略)心理、身体、社会适应

  2、青春期的三个阶段(略)结合课本

  前:(女:10-12或9—12岁,男:12—14或10—13岁)中:(女:13—16岁,男:14—17岁)后:(女:17—23岁,男:18—24岁)

  3、青春期心理健康特征(p10彩表)

  (二)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原因(p11彩表)

  1、让学生看清楚布表格里的内容

  2、对照表格的'内容看看有哪些心理问题正在困扰着你?

  3、用小纸条写下来

  (三)调节心理健康的途径

  1、积极的体育锻炼是调节和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

  2、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①自我调节

  ②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咨询的方法。

  (四)分组讨论

  (五)教师总结

  作业: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咨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