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教案

2023-11-18

《傅雷家书》教案 篇1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 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1908—1966)

  傅聪的有关介绍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材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明确:

  四、课堂练习:

  理解下列词语的形、音、义。

  舐犊之情:

  重蹈覆辙: 庸碌:

  惊心动魄: 凭吊:

《傅雷家书》教案 篇2

  一、导入 :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相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五、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六、学生参照第1课时,自己划分并归纳段落大意。

  七、总结:

  八、布置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2、尝试给亲友、师长写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傅雷家书》教案 篇3

  傅雷家书两则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给他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信。此设计按照其人一其文一其家的思路推进,中间适时穿插一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一、傅雷其人——多角度评说人物

  1.反复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的角度读傅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傅雷的评价。    \、

  2.学生发言,小结。一个----的父亲;一个----的朋友;一个----的学者;一个----的中国人;一个----的教育家;一个----的知己…

  3.穿插辅助资料——傅雷简介。

  二、傅雷其文——多方位品读文采

  1.有感情地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比喻说理的句子、蕴涵哲理的句子、直抒胸臆的句子、整齐划一的句子、启迪心智的句子......

  2.品读你积累的句子,交流,共同鉴赏傅雷的文采。

  3.竞背积累的句子。

  三、傅雷其家——深层次感悟父爱

  1.声情并茂读课文,说说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藏着的深深的父爱么?

  2讨论交流。

  开头就用“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的称谓,“亲爱”一词给人亲切感,似有万般柔情;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及时给予儿子鼓励,鼓励儿子坚强面对;当儿子在艺术上取得成就,拥有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时,他则赞美儿子的谦卑和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理智与坚强。关心儿子成长的每一个脚印,为儿子的成就而欣喜,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信中没有一句说教式的语言,把儿子当朋友,同情儿子,理解儿子,愿意听儿子诉说,愿意帮助儿子……

  3.穿插辅助材料——《重读<傅雷家书)》,感受傅雷这份父爱的伟大。

  4.一句话感悟:父爱是什么?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书是学生自己读懂的。立足于这样的想法,设计“探究主旨”的活动,开展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2.简介傅雷以及傅聪。 3.再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二、质疑解难

  1.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2.讨论解疑。

  三、探究主旨

  1.话题: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你们读了这篇文章,会想到什么?要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淡谈你的体会。

  2.学生回答。

  “父爱”——《傅雷家书两则》表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父爱。他时刻关注儿子点滴的成长,儿子消沉,他循循善诱,化解儿子心头的迷雾;儿子演出成功,他为其骄傲,赞赏儿子的谦卑与理智。开头那声亲切的呼唤更是柔情万丈。

  “朋友”——朋友应该是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互相理解、互相关怀。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傅雷父子在艺术上的志同道合,他们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在进行艺术和心灵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亲切的。

  “激励”——父母对孩子的激励永远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

  “家庭环境与成长”——傅雷给了傅聪以爱。既是慈爱,也是严爱。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赞赏孩子的同时,也鼓励孩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做新中国的钟声”,终生地追求,苦练。正是这样严格的要求、崇高的目标,才塑造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家。

  3.就自己的话题说—句话。

  .教师示例:父爱是你做错事时重重的一巴掌。

  4.教师小结,肯定学生探究成果,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说说写写——从朋友的角度延伸话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书信体的写作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话题导人

  话题1:朋友是什么?用或精练或优美或含蓄的语言表述。

  话题2:读课文,说说傅雷和傅聪是朋友吗?

  二、说话活动

  1.这两则书信里,傅雷对儿子傅聪到底说了些什么?分别概括两则书信的内容。(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第二封信,写在儿子音乐会上成功演出后,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傅雷和儿子的关系。

  3.阅读作家白桦给儿子的书信,感受书信中透露的人间亲情和心灵的交流。

  4.说说你和父母的关系。

  三、写作活动

  1.了解书信格式。①称呼。②问候语。③正文。④祝颂语。“此致”“敬礼”的写法和一般的“祝身体健康”等的写法  ⑤具名和日期。

  2.书信写作: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知己,诉说自己的烦恼或快乐。

  3.写信封。

《傅雷家书》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和精彩的语句。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把握融汇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3、理解第一封信的内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第一封信中“坚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在读中品味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胜不骄,败不馁。

  [教学方式]

  1、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思考。第一则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则家书,写于儿子成功之际,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消沉时,要坚强;成功时,也要坚强。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坚强的,故将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两封家书结合在一起看,联系起来思考更具启发性──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强。

  2、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3、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倾诉对象、倾诉方式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两封家信。板书:傅雷家书两则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如:傅雷是谁?给谁写的?写了什么内容?……)

  二、简介傅雷及傅雷家书,出示学习目标

  1、先来认识一下傅雷(多媒体展示)

  2、展示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多媒体出示为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两封信分别针对儿子什么情况而写的?写这两封信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学生交流

  四、深入理解第一封信

  1、师范读课文,思考:傅雷是怎样劝慰儿子的?用横线画出来

  2、分析:开头用什么称呼,为什么?

  说一说你画出的句子,并说出你的理解。

  文中有两个比喻句,找出来,并说明其含义。

  3、从信中来看,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怎样的人?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坚强)

  坚强是什么意思?

  4、从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五、小结:

  从第一封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学识渊博、感情细腻的慈父。傅雷的信如和风细雨,款款安慰消沉痛苦的儿子,那么第二封信中傅雷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时,又对儿子表达了怎样的期望呢?下节课我们在来学习第二封信。

  六、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课外阅读傅雷家书中的其他内容。

《傅雷家书》教案 篇5

  一.教学设想: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针对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本课在讲授时主要采用自读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自我体悟的前提下,通过讨论进一步去理解感受本文的主旨。

  二.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庸碌、凭吊、谀词、扶掖、涕泗横流”等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揣摩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怀。

  三.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儿子和风细雨的教诲及循循善诱的一往深情。

  2、知道傅雷先生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较较艰深的语句含义及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五.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碰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包括你的父母、亲友,他们是如何帮助你的呢?当你在学习上取得一点成绩时,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呢?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来研读一下《傅雷家书两则》吧,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板书文题、作者)

  二、请你介绍傅雷、傅聪。

  听傅聪演奏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投影显示傅雷、傅聪影像及傅雷家书手迹。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初步感知文意。

  词语积累投影:

  注音:庸碌(lù)、谀词(yǘ)、扶掖(yè)、重蹈覆辙(zhé)、涕泗横流(sì)、

  廓然无累(kuò)

  词义: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谀词:奉承人的话。

  扶掖:扶持,提携。

  庸碌:普通而无所作为。

  涕泗横流:涕,眼泪。泗,鼻涕。本文指因激动而泪水四溢。

  凭吊:对遗迹而悼念古人或感慨往事。

  重蹈覆辙:蹈,踏上。辙,车轮轧过的痕迹。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2、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两封信分别是在傅聪处在什么情况下而写的?

  (2)两封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作者在信中倾注了对儿子怎样的一种情怀?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学生展示成果。

  3、品读课文,感知文意。

  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2)傅雷在给儿子的另外一封信中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展示成果。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疑难词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

  学生质疑问难,老师选择共性问题组织学生研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出示问题:

  1、应当怎样理解文中的“坚强”?

  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3、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展示探究成果。

  五、揣摩语言,理解文章的深沉意蕴,体悟人生。

  1、多媒体显示: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的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学生讨论、揣摩、交流、展示。

  2、学生自由选例评析,深化对人生境界的体悟。

  六、结束语:

  作者傅雷先生不仅是一位译著颇丰的文学翻译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取得成绩,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让他向更高的艺境迈进,要其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双馨、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感谢傅雷先生,因为他的家书已不仅仅是傅雷的财富,它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它已经或必将给已为人父或将为人父的人们,在对待后代的教育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摘抄几句自认为有深刻含义的话,并简谈看法。

  2、课外阅读《傅雷家书》。

  3、以《有话要对老爸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傅雷家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学习第一封信。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目标

  教学难点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教 学 过 程

  导入

  傅雷与傅聪的故事。

  检查预习

  读课文,整理文中生字词。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后,快速回答:

  1.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

  2.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作者在这两封家书里给了儿子什么人生提示?

  4.这两封家书,作者分别以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展现出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自主学习

  1.结合内容提示,小组自主学习第一封信:

  1)这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2)你能从第一封信中找出两句傅雷送给儿子解决困惑的建议吗?

  3)找出本信中的两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体会其作用及含义。

  2.交流后,归纳要点。

  课堂小结

  这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课题:傅雷家书(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刘绍荣教学时间: 20xx年 月 日累计课时: 第 节

  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封信。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

  教 学 过 程个性化批注

  导入

  复习导入

  自主学习

  1.结合内容提示,小组自主学习第一封信:

  1)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2.交流后,归纳要点。

  3.小讨论:两封信中都提到了“坚强”,找到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

  品味语言

  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两之间的关系如何吗?请举例说明。

  体验反思

  傅雷是伟大的,傅聪是幸运的。其实,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健康顺利成长。现在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你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

《傅雷家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文本

  2、了解两则家书的内容

  3、理解两则家书的内涵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2、体悟父母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上正课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手臂上的这几个宝贝光临时我耽误了同学们节课,大家已记不清楚了,其实我也记不清楚了,但卧床静养时,《武当》刊物中“人心蛊惑,命运难测”八个字让我终身难忘,尤其是“命运难测”四个字,让刻骨铭心我。的确,人生并不是一味不变,而是五味俱全的',它有烦恼、有消沉;它有鲜花、有赞誉,那么,在扑朔迷离的人生境遇面前,我们该怎样应对,如何端正自己心态呢?被誉为“中国父母成功家教的典范”的傅雷家书会给同学们满意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20分钟)

  分组诵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信件是人们感情的交流、是人们心情的流露,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心境而写的?

  预期目标:

  第一封:消沉苦闷

  第二封:欣喜成功

  2、针对“消沉苦闷”、“欣喜成功”的心境,“我”是怎样解说与劝慰的?

  预期目标:

  第一封:泰然处之、引以为鉴

  第二封:谦卑不傲、赤子攀登

  三、研读体悟(11分钟)

  “命运难测”,在时有烦恼、有消沉,时有鲜花、有赞誉的命运面前,我们该怎样应对,如何端正自己心态呢?相信同学们现在已有了感触,请写出来。

  预期目标:

  做一个坚强(败不馁,胜不骄,宠辱不惊,得失泰然,无惧孤独。)的人。当遇到挫折时要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坚强;要不怕孤独,要有一颗赤子之心,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

  四、拓展感悟(11分钟)

  傅雷在一封信中提到“……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这种“父子如友”的关系是很让人羡慕的。或许同学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心他、爱护、引导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父亲为什么对自己总是这么严格,总是这么挑剔?其实,虽然很多父亲不能像傅聪的父亲那么有才华,给我们写出如此谆谆教导的家书来,但是,我相信,以同学们现在的实力足可以写一段让父母感动的话语。

  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好好回想父亲对你们的爱,然后把最想说的话用信件的形式展现出来。

  板书设计

《傅雷家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

  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二、师生问答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 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 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答: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 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 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 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 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 心”? 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 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三、作业: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 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 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内容,把握融会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

  2、理解“坚强”的内涵,真切体会到作者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3、领悟如何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坚强”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导入,并复习书信格式。

  1、刚才我们听的是李春波的《一封家书》,那你能说说书信的格式你听出了哪些?

  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结尾还要写上署名和日期

  2、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流露出很强的游子思乡思亲之情,尤其能从游子的思亲中感受到父母的思子。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书信无疑成了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著名翻译家傅雷,在其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自己的惦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封家书。(出示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

  说说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心境)而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第一封信:1954、10、2消沉苦闷之时。

  第二封信:1955、2、26欣喜成功之时。

  2、从这两封家书中,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勇敢、坚强的人

  三、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不错。正是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使这两封不同时间、不同内容的家书具有了相同的内在精神,为这两封家书谱写出了一个主旋律。

  1、仔细阅读两封家书,结合家书内容说说“坚强”的内涵。

  2、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

  3、讨论: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则:

  (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2)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3)“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第一则:

  (1)控制情绪,泰然处之;

  (2)正视错误,理智分析

  不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你面对挫折,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要做一个坚强的人。这个我们能理解,但第二则写于儿子成功之时,傅雷为什么还要告诉儿子需要坚强呢?“坚强”又有什么新的内涵呢?我们来看第二则。

  (1)“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谦卑。”“坚强”就是不能被鲜花、掌声所迷惑,要永远保持谦卑,这比失意时要坚强、振作更困难。

  的确,鲁迅先生说过:不满足是向不的车轮。“坚强”包括两个方面,即“胜不骄,败不馁”。我想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正如海面有时会掀起狂风暴雨,但也有阳光满照的时刻。对于狂风暴雨来袭,我们往往会谨慎有加,极度重视;而恰恰是阳光满照时,我们又容易放低警惕。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谨慎,时刻坚强。这也正是傅雷的伟大之处。

  (2)那么,作者认为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赤子之心。

  (3)你们能否结合家书内容谈谈怎样的心灵才称得上“赤子之心”呢?作者在家书中流露出对儿子怎样的希望?

  (1)保持谦卑

  (2)怀有赤子之心(心灵纯洁、爱国之心——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有了这样一颗赤子之心,就会使自己变得强大,所以傅雷告诉儿子,你再也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了也不怕的了。著名学者周国平也曾说过:

  补充: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著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周国平

  孤独产生于爱,不错,傅聪当时在国外,身边没有亲人陪伴,或许身边没有知音,但只要胸怀爱心,爱祖国、爱亲人、爱世界、爱生活,那么他就能和普天下的赤子相接相契相抱。我国古代不就有高山流水之说吗?唐代诗人:王勃——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品味语句,体会感情

  傅雷也总是用自己的爱心,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帮他排疑解难,助他顺利成才,成为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从两封家书中,你能看出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如何?(关系亲密,不但是父子,亲如朋友。)何以见得?

  读一读,找一找,从这两封家书中“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两封家书因儿子的境遇不同,展现了不同的风格。

  第一封: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的鼓励

  第二封:满怀欣喜,激情洋溢的勉励。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读到此处,令人不禁感叹:《傅雷家书》真不愧为亲子教育的典范!我们来看看傅雷自己如何阐述写信目的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既是儿子生活中、思想上的良师,又是儿子艺术上的导师、知音。儿子受挫,他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儿子成功,他谆谆教诲,激励鞭策,让他勇于追求艺术的至境,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并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感谢傅雷,因为他的家书已不仅仅是傅家的财富,它已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阅读《傅雷家书》,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六、作业:

  1、结合名著导读,在课外阅读《傅雷家书》。从中摘录生动优美、感人至深的文字,并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至少5句)。

  2、“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你苦闷时父母倾诉吗?你成功时与父母分享吗?请以《有话要对爸爸(妈妈)说》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以书信的形式写)。

《傅雷家书》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信中“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学习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预习检测

  1、介绍作者:

  傅雷:(1908~1966)字( ),号( ),( )家、( )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其中巴尔扎克占15种:有《 》《 》《 》等等。罗曼·罗兰4种:《 》及三名人传──《 》《 》《 》。伏尔泰4种。此外还有苏卜、杜哈曼、丹纳、罗素、牛顿等人的书。《傅雷家书》(1981)整理出版后,也为读者所注目。

  二、写作背景

  《傅雷家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一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简介传布给别得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三、问题探究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

  ⑴ 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⑵ 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⑴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讨论明确: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⑵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讨论明确: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5、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讨论明确: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四、主旨概括

  这封信,通过对儿子在苦闷消沉时的款款相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展现出作者对儿子的舐犊深情,全篇展示给我们的是浓浓的父爱。

  五、本课总结

  这是一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傅雷家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2.理清傅雷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线索,从而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教学重点 】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

  1.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2.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突破】

  理解“朋友”的内涵。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引导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2.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2.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一、从“家信”入文。设计情境(约 分钟)

  1.阅读一封教师自己的家书,设置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从“挫折”入手.分析第一封家书(约 分钟)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2.组织学生讨论: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生:1.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讨论得出,劝解分为三层内容: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回答: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过与不及都不好。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4.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三、从“父子”和“朋友”入手,体会情感(约 分钟)

  1.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 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 的涓涓教诲。

  生:1.仔细倾听同学的朗读,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感受傅雷在字里行间投注的浓浓父爱。划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比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第 2 课 时

  一.从“礼物”入手.体会威情(约 分钟)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提示: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生:1.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二、拓展思维,理解“坚强”(约 分钟)

  1.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 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2.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4.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5.组织学生讨论: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生:1.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2.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3.找到信中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4.回答: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5.积极讨论,能够体会到: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通的美好愿望。

  三、把握作者层层递进的抒情脉络(约 分钟)

  1.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2.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生:1.希.望傅聪f6j嘶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2.讨论并回答: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四、课堂练习 :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板书设计】

  【教后小记】

《傅雷家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和蕴涵其中的感情,体会作者严密的思维特点、富有逻辑性的表述方式,把握主题思想。继续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书信的内容;通过仔细研读,再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品味“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鼓励学生对文中提到的艺术、人生等问题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舐犊深情、殷殷期望,对于“人生”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由介绍傅聪引出《傅雷家书》,了解傅雷和《傅雷家书》的主要内容。

  二、通读两封家书,感知内容

  1、读傅雷的两封家书,看看它们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目的?把两封信结合起来看,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坚强”?

  2、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傅聪曾说过:“‘家书’的基本精神就是艺术的献身精神而不是功利。我父亲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价值。”“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如意,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称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感情,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三、揣摩语言

  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难懂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争取解决。

  四、研读分析

  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傅雷的严肃、严厉和脾气的暴躁是出名的,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傅雷和傅聪这对父子间最初的相处并非如朋友般融洽,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和儿子对父亲一番苦心的理解造就了《傅雷家书》。傅聪说:“我不敢看‘家书’,一看便激动到一天无法做其他的事。”这种父子间的深情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的。

《傅雷家书》教案 篇13

  广东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教学目标 :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阅读《傅雷家书》,了解傅聪所写信的内容,并对傅雷有整体的了解。布置预习作业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准备一封自己的或记忆深刻的书信。

  2.第二课时前,了解傅雷的艺术观,准备傅聪弹奏的钢琴曲磁带,阅读《傅雷之死》。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完成预习作业 。查找傅雷、傅聪父子的资料,有条件可以欣赏傅聪的钢琴曲磁带。

  2.第二课时前,熟读课文,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过程 及内容要点:

  (一)整体把握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第一封信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对于感情的创作,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第二封信,起因于傅聪在音乐会上的历功演出。孩子的成功总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但傅雷与其他父母不同的是,他的幸福与激动还来自于艺术的成功、祖国的光荣。“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作为父亲的傅雷,毫不矜持地对儿子表达了他异常激动的心情:“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若是一般的父母,也许仅止于此了,而傅雷的伟大,就在于他借助儿子的成功之机,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他首先赞许儿子:“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而这,正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如果说,上一封信是要儿子在消沉时保持坚强,那么,这里所说的成功时“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更是坚强的表现。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傅雷对“坚强”含义的理解,浸透了人生的感悟,十分耐人寻味。“坚强”的最高境界,乃是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因为“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这可以说已经是人生至境了!

  接下来,傅雷奔放的思绪又从艺术飞到了中国的“黎明”。他从傅聪如流水般的演奏风格中,想到了克里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的“复旦”,想到了滔滔不竭的中华文明。他激励儿子,被这般伟大的文明之河哺育过的艺术家,“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化的信心。

  书信最后,傅雷再次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第一封信里,他曾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这一次,他又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从而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让“完美”的地平线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前进。

  (二)问题研究

  1. 对于“坚强”,应怎样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儿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即使孤独也不怕”(见第二封信),并且“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见第一封信)。二是“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艺术的谦卑”。这两方面合起来,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第一封信里所讲的“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第二封信所说的不怕矛盾,相信“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也都是这个道理。

  但“坚强”的最高境界,可以说还在于葆有一颗“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不摧的坚强。”

  2.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当代哲学家周国平则说过,孤独、寂莫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对孤独的理解,与之和而不同。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周国平说“孤独产生于爱”,傅雷说“爱让赤子不孤独”,实在是异曲同工。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艺术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这里企及了。

  3. 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三)关于练习

  1. 此题目的是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含义。第一封信里,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衡;进而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之鉴。第二封信,希望儿子在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仍然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2. 此题目的是要体会傅雷与傅聪的父子深情,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这一问题。有些方面可以从《傅雷家书》的其他篇章中寻找例子。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娓娓而谈,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本课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多重?相信读过《傅雷家书》的人,会有深刻的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入到傅雷对儿子的拳拳爱心之中,使学生理解从父子到朋友,乃至知己,这之间的飞跃在于傅雷、傅聪父子共同的艺术追求和人生境界。教师建议学生,把自己阅读傅雷家书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给父母写一封信,谈人生、谈追求、谈理想、谈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练习设计

  ◆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庸( )碌 谀( )词 扶掖( )廓然无累( ) 涕泗横流( ) 枘凿( )

  答案与提示:yōng yú yè kuò tì sì ruì záo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枘凿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问题,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答案与提示:(1)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应有的心态。

  (2)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个性练习设计

  1.傅雷在家书中屡次提到要傅聪学会“坚强”,请结合课文,理解“坚强”的含义。

  答案与提示:“坚强”是贯穿两封信的内在精神。在面对挫折、成功,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时,能够宠辱不惊,得失泰然,能够平和、理智地对待现实。“坚强”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答案与提示: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常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也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目的在于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现实c,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趋向完美。

  3.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请你比较傅雷和周国平对于“孤独”的理解。

  4.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

  教学探讨与反思

  在本文的教学中,应该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内涵。因为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要彻底理解艺术真谛和人生境界还有一定的困难,关键在于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获得一些感悟。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领会爱的几重境界。

《傅雷家书》教案 篇14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阅读理解 小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 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课时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8、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你能够找到吗?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10、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11、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傅雷家书》教案 篇15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一本书信集,由傅雷写给儿子的很多信构成。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贯穿本文两则家书的主旋律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的界限,已成为朋友,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5、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略

  (二)整体感知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

  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给儿子回信的?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得知?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高峰。

  (1)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可知。

  (2)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可知。

  3、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试试怎样读好?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

  [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学生试读,教师点评。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告诉儿子要控制好情绪,否者适得其反。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告诉儿子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冷静、洒脱。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4、选择学生朗读第一封信,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划出所受感动最深的句子。可以是讲道理的,也可以是表达感情的,关键是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的涓涓教诲。

  如:“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

  (四)小结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五)作业

  抄写课后词语并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