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的教案

2023-11-12

关于江南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印糕板形状、图案的美,初步了解印糕板的多种寓意与用途,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2、学习将一般图案转化成团花图案,并用线描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3、欣赏民间艺术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形状的印糕板图案,各种供幼儿示范的图案;长方形、圆形白纸各一张,2朵可平方可弯曲的花。

  学具:每组大、小印糕板各一个,共6组;幼儿作画工具(记号笔、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印糕板的图片,导入活动。

  1、欣赏各种不同图案的印糕板。

  (此环节一张ppt放4张印糕板,为保证幼儿的视线更清晰,建议可当孩子具体说到那张图片时自动放大,让全班孩子更清晰地观察到每个印糕板的内部图案。)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图案?这些图案人们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引导孩子关注具有明显特征的图案,如有状元、一朵莲花、一条鱼、喜字、寿字等)

  教师小结:这个叫状元糕;这个有一朵花开了,代表着花开富贵;有条鱼代表着年年有余;这个是结婚的时候用的糕点;这个是做寿时用的糕点;这个是以前人家过年时吃的糕点,他们都有不同的用处和有趣的意义。

  2、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不同图案印糕板有不同的花纹。

  请你们去摸一摸这些印糕板,他们长得什么样子的?

  你摸上去什么感觉?有哪些图案呢?这些印糕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此环节教师目的想引导孩子说出“团圆”这个寓意,但一个孩子说看到圆形想起了月饼,又想起月亮也是圆圆的,老师对她的回答没有过多的回应,建议可以继续追加一句“那什么时候的月亮是圆圆的,那时我们一家人也都怎么样了?”把幼儿原有的思路引导团圆上,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孩子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教案《大班教案《江南印糕板》》。)

  教师小结:圆形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图形,看到了圆形大家都想到了团圆。这些圆形的图案我们叫他为“团花图案”。

  二、通过比较帮助幼儿加深对团圆图案的理解。

  1、出示两幅水平放置和团圆放置的凤凰图案。

  这两幅凤凰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原来将凤凰的头和尾弯成圆形,就成团圆图案了。

  2、通过幼儿个别操作,集体观察,进一步体验团花团图案的特点。

  出示长方形和圆形2张白纸,

  请幼儿想办法将花贴到纸上。

  (教师给幼儿准备的纸张的形状已经给孩子很好的暗示,我觉得教师不需在纸张上事先就贴好双面胶,这样一定程度上局限孩子自由的操作、探索、思考,导致在画团花图案时,个别孩子对团花图案的概念不是很明确。建议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把孩子感到有困难而发生出错的现象展现在集体面前,组织孩子通过集体讨论,最终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本次活动中缺少的幼幼互动,还可以使本次活动的难点更加突出,为孩子下一环节的画团花图案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幼儿绘画活动——设计团花图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

  教师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水平放置的图案供幼儿参考。

  现在请你也来设计一下好看的团花图案,你可以用自己想的图案,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参考老师上面的图案,并想想你设计的团花图案是什么时候用的?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绘画。

  四、幼儿作品展示,互赏各种各样的印糕板。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此环节没有给孩子一个可以安静、轻松的欣赏范围,教师请幼儿上来,导致后面的孩子不停地再挤或干脆不看左右走动,而前面的孩子由于距离过近和都到后面孩子的干扰,也无法安静地欣赏同伴的作品。建议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安静地欣赏。

  幼儿前面环节的时间过长,导致真正给孩子欣赏的时间不是很充分。)

  2、教师播放教师设计的团花图案,结束活动。

  活动总体评价:

  1、活动环节清晰,环环紧扣,重难点比较突出,某些细节处有待继续深思。

  2、教态自然,亲切和蔼,师幼互动积极、充分,但幼幼互动没有。

  3、教案选材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题材新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浓厚。

  4、教学支架设计出彩,幼儿欣赏到设计中间搭建了一个支架(通过比较两只凤凰放置位置的不同,帮助幼儿感知团花图案中“环形围绕”的特点。)

关于江南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揭示新课。

  二、朗读课文

  1、指读第一行,这里的“莲”指的是什么?看图:姑娘是怎样采莲的?

  2、是啊!江南一带的小河里、池塘里长满了荷花,夏天莲子成熟了,人们就乘着小船去采莲。所以课文说——江南可采莲。(指读)

  3、大家看:这满池塘的莲叶长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从颜色上来说说。

  (2)引导学生从形状上来说说。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说说莲叶的特点。

  (4)这句是赞美莲叶的,“何”可以理解为多么,莲叶是多么——漂亮、多么碧绿茂盛!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话。

  5、看图描述:小姑娘在莲叶丛中一边采莲,一边唱歌,听她们唱的多快乐呀!(放录音)小姑娘的歌声惊动了谁呀?

  6、看图:鱼在干什么?它们是怎么游水的呢?

  7、诗句里是怎么讲的?(指读)

  8、鱼儿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游的怎么样?

  (1)指导朗读。

  (2)比赛读,齐读。

  (3)请学生扮演小鱼活动活动。

  9、连起来读课文。

  三、背诵练习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是背诵。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帮助学生设置台阶,从自己尝试背诵、老师引背到表演背诵,让学生装体验学习的快乐。)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渗透教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西”“可”。

  2、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1)“可”字的末笔是竖钩。(组词)

  (2)“西”按笔顺写准确。(组词)

  4、学生描红,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