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健康游戏教案

2023-11-06

幼儿园小班健康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活动的趣味和愉悦,能坚持到底的进行活动。

  2.练习边爬边用头向前顶球的动作。

  3.掌握爬和顶球的技能。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已经能够熟练的爬行2.物质环境准备:塑料充气彩球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备好的木地板或者地毯活动过程:

  一、做模仿操,进行热身活动。

  1.教师扮演妈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练习爬行。

  教师:天气凉了,孩子们跟着妈妈锻炼身体,做早操吧。

  2.幼儿跟着"妈妈"做模仿操:拍球、吹泡泡、骑自行车、吃竹叶、跳舞等,然后自由练习手、膝着地爬行。

  二、练习手、膝爬行。

  1.出示彩球,让幼儿练习玩球,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玩法。

  2.教师示范不同的玩球方法,引导幼儿尝试练习边爬边用头顶球的动作。

  教师:我们可以用手滚球,用脚踢球,还可以用头顶球呢!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玩一玩边爬边用头顶球的游戏?

  3.幼儿分散探索练习顶球爬行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分散找空的地方,不要拥挤碰撞。

  4.请动作完成较好的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演示:手、膝着地,一边向前爬行,一边用头向前顶球,再爬行再向前顶球。

  5.幼儿分散继续练习爬行顶球的动作。教师个别指导幼儿顶球和爬行找球的动作,鼓励幼儿坚持到底。

  三、游戏:"妈妈在哪里"小熊猫听到口令"妈妈在哪里,宝宝快来找",要迅速从场地一端出发,边爬边用头 顶球至妈妈处。教师应不断交换幼儿的爬行方向,并逐渐加长的爬行距离。

  四、放松游戏,结束活动。

  1.玩"抛球下蹲"的身体放松游戏。

  2.活动评价。表扬幼儿聪明、能干、爱锻炼。

  3.幼儿抱球跟着妈妈回家。

  延伸活动:

  1.幼儿园:在自由活动中可引导幼儿继续练习顶球的'方法。

  2.家庭: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顶球的游戏。

幼儿园小班健康游戏教案 篇2

  一、情况分析

  最初开始角色游戏,大部分幼儿对于这种自主的、摆弄性强的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游戏水平具有很大差异,是否上过托儿所,个性开朗或内向都是影响游戏水平的因素。常常会发现:当大部分孩子兴致勃勃地“办家家”时,有一部分孩子却在教室中闲逛或抱着娃娃无所事事。有个别对新环境还没适应的孩子,一听到“妈妈”两字,竟然触景生情哭了起来……

  此外,对于还在游戏的孩子,有半数左右出现以下现象:当问在喂娃娃吃饭的孩子”。再问:“你在干什么”?“我在喂娃娃吃饭”。再问:“你是谁?”得到的回答却是:“我是张熠”。 可见,这类幼儿有装扮动作,尚没有扮演角色的意识。

  说明

  以上那些尽管处于游戏群体中,却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的孩子,不能算是真正的游戏。因为,一般认为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只有积极地参与活动的才是游戏。另外,不能分辩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说明幼儿尚未确立角色意识,角色意识的出现晚于角色行为。因此,对于前者教师应使其愉快投入游戏激发角色行为。后者可深入一步进行角色意识的培养。

  二、游戏要求

  1,学做爸爸、妈妈,激发角色行为,培养角色意识。

  2.建立游戏常规: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

  三、游戏准备

  1.提供材料:设置阶梯

  (1)一人一娃娃,餐具若干;

  (2)两人一娃娃,一诀大积木(桌子),两个凳子(床),餐具若干。

  2.丰富经验:

  (1)观察爸爸、妈妈平时做些什么;

  (2)谈话: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为孩子做了哪些事?

  说明

  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的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当零星、个别的装扮动作成为动作系列,也即以连续的方式将个别动作组织起来,形成系列动作,这时装扮动作就成了典型的角色行为。所以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通过谈话加强记忆表象,帮助幼儿积累装扮动作经验,逐步形成动作系列,从而激发角色行动。

  四、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1)启发:托儿所放学了,爸爸妈妈快来接宝宝回家吧。

  (2)观察:幼儿投入游戏的情况

  (3)指导:激发幼儿尽快投入游戏。

  C.对那些无所事事、到处游荡或哭泣的孩子,教师可带着他一起玩,或与能力强的幼儿结对。

  说明

  由于游戏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所以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这种外显行为是辩别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它可以将游戏从闲荡静观中标识出来。而孩子只有处在外显的活动状态,能参呈现出积极的想象、情绪和思维。特别是小班幼儿,其内心世界越显示出外显活动的特征,其想象越依赖于对物的操作,所以教师应引导幼儿去操作游戏材料,尽快投入游戏。

  2.自主展开:

  (1)重点观察:幼儿有哪些装扮动作?是否形成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如何?

  (2)指导:

  A.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可以启发:这是你的宝宝吗?你打算为宝宝做什么?也可以用游戏情节感染幼儿:你的宝宝好象在哭嘛?她想做什么呀?她是不是肚子饿了?

  B.丰富装扮动作,形成角色行为。当幼儿反复做着喂饭动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宝宝光吃饭,没有营养,这里有些菜和汤要不要?;宝宝呛着了,快快拍拍他,“宝宝乖,不哭了,慢慢吃”……使幼儿具备一系列装扮动作和语言,逐步形成喂饭的角色行为。

  C.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当幼儿不知道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时,可以引导:你是宝宝的什么人?是妈妈吧?你的宝宝叫什么名字?妈妈正在做什么呢?爸爸呢?

  说明

  这个阶段,应大量采用个别指导,了解幼儿游戏水平,并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游戏的情境中进行一一时应的具体帮助,使幼儿沉浸到游戏中去、愉快游戏,并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3.自发交流

  (1)鼓励幼儿畅言:今天我是谁?我的宝宝叫什么?我做了些什么?

  (2)丰富幼儿的装扮动作和角色行为,采用情景表演和集体模仿推广介绍。

  如:哄宝宝睡觉、喂饭等。

  说明

  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把自己的行为用语言表达出来。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促使幼儿乐于表达、大胆表达,尤其要鼓励能力较差的孩子,树立其自信心。奠定良好的开端,使幼儿在今后的角色游戏中充分体现自发自主的精神。

幼儿园小班健康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与家人互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的“爬”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不畏困难,勇敢向前的品质。

  【活动准备】

  一张布(1.5×8m)、家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运动师:今天我们请了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来玩游戏,我们都非常的高兴。

  (幼儿请家长及教师一起参加热身活动——《天使》)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活动内容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布)师:什么颜色?(引导幼儿说出是蓝色)师: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和布来玩游戏吧!

  2、根据活动内容大家一起游戏

  (1)“大家一起开飞机”:请家长分别站在布的两边,幼儿穿插其中,一起用手抓布,教师数1、2、3,大家一起把布举起来。(根据时间安排可玩2——3次)

  (2)“钻明洞”家长及教师把布抬起来,幼儿从布的下面钻过去。(全班幼儿可循环玩2次)

  (3)“钻黑洞”把布平放在地上,家长及教师跪压在布的两边,幼儿从布的里面由一端爬向另一端,另一端由一名教师接好幼儿,保护好幼儿。与上一环节的“钻明洞”相比较,此环节更体现了幼儿的胆量,在这其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不怕黑,鼓励他们要勇敢。

  (4)“坐火箭”一次请一名或两名幼儿趴在布的一端,布的中间以及另一端由家长或教师拉好,大家一起数1、2、3,一起朝同一个方向拉布,幼儿趴在布上时,要把手紧抓好布。

  (5)“我是航天员”家长及教师把布抓好,放在胸前,布要悬空,一名教师把幼儿抱到布上,请幼儿在布上爬,另一端请一名教师把幼儿从布上抱下来。幼儿在布上可以爬,也可以走,还可以跑,请幼儿自由发挥。

  三、结束部分——韵律《手牵手》师:今天小朋友都很勇敢。非常感谢家长们的配合,希望家长与我们幼儿一起大手牵着小手过好快快乐乐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