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一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说到春天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呢?(播放春天美景的图片)生:春暖花开、万紫千红,花红柳绿……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⒊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解题:
江畔:江边。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江边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⒈朗读古诗:自读——个别读——齐读
⒉结合注释同位间相互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⒊交流理解情况。可根据文中注释加上自己的感悟理解诗意。
学生理解:诗句之意: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三、赏析品读,领悟情感
师:通过读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
生:了解到黄四娘家的花很多?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⒈赏读前两行句:黄四娘家花满螇,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齐读。
师:第一行点明了寻花的地点。哪些词写出了黄四娘家的花多?
生:“花满蹊”是说繁花将销路都盖住了,连成了片,“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师:诗中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花多?(压、低)
师:诗中“压枝低”中的“压”和“低”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的,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二行是对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⒉赏读后两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齐读。
⑵师:什么样的蝴蝶怎么飞舞?黄莺的叫声怎么样?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留连花朵的蝴蝶不停地在花丛中上下追逐着、戏闹着。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好像在说:这里多美呀!诗人认为蝴蝶在为自己跳舞。
⑶师:第三行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末句是说诗人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因诗人心情愉快,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在为自己歌唱。这两行的写法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⒊写法:前两行为静态描写,后两行由静转动,移情于物。
⒋归纳主题:《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拓展
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含。
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
学生再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吟诵出来。体会诗人那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师出示古诗《游园不值》学生读古诗,并简单理解诗的含义。
师:诗人满怀期待的去拜访朋友,可是朋友不在家,正在失望之时看到墙上一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从园内探出了头。
读一读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生: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对比一下这两首古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能背一背吗?
生:《春晓》、《游园不值》……
把这幅美丽的乡村图用自己的笔描绘下来。
教学反思:
古诗以诵读为主,要求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描绘的景象,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会读到会吟诵再到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因此对词义的理解相应弱化,只要求一个模糊的认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低年级更侧重于对实在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引入情境教学法,先创设与诗相关的情境、氛围,在课堂上让学生画一画心中古诗中的景象,并通过对比的感悟《游园不值》中的春景,体会作者眼中两种不同的春景,了解到春天的美来自于诗人的心中是关不住的。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3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内容,练习写一个片断。
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读懂诗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体会诗人感情。
2、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指名背诵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指导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2、简介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诗人,诗圣。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每句的意思。
4、再读,逐句讲解,师生订正,补充。
江畔:江边。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时时:不停地。
自在:自由自在。
5、连起来说说诗意。
6、教师指导有感情朗读。
(1)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黄四娘家/ 花/ 满蹊,
千朵/ 万朵/ 压/枝低。
留连/ 戏蝶/ 时时舞,
自在/ 娇莺/ 恰恰啼。
(2)指导读出春天景色的美和诗中蕴含的情趣。
(3)自由读。
(4)指名读,师生评读。
7、练习背诵。
8、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记忆畔娇莺。
(2)指名说是怎样记住的。
(3)书写生字,每字写三遍。
三、自由练习读《游园不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作业
1、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预习后两首诗。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生字的意思,学会写这些字。
2、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受到美好景致的感染。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通过诗的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诗歌展示的美景和自身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反映古诗美景的教学挂图。(学习课外收集杜甫资料。)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开启同学想象思维的大门
1、同学们,以前俺们已经通过课内课外接触了不少古诗,这些古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富于感情,脍炙人口,给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画面。读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俺们的头脑中就会展开一幅美景:两岸青山相对耸立,江水与天相接的远处,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缓缓飘移过来。
2、请同学们自身回忆曾经读背过的古诗,口中吟诵诗句,头脑中想象诗所描写的画面。
3、抽2~3名同学背古诗句。再用自身的语言描述一下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二、学习本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2教师范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字典注意读正确。
3 重点解决“倚yǐ”的读音。注意“簇”字的读音。
4读诵这首诗。
5理解本诗意思。
(1)解题: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60年在成都时所作。同学们收集了杜甫的相关生平,能在班上将你收集的资料交流交流吗?
(2)同学交流杜甫生平资料。
(3)教师归纳介绍: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来到了成都,建起草堂,有了自身的住所,感到十分欣慰。春暖花开,他独自沿江散步,看到江畔的美丽景色,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题目中的“江”,指成都的锦江,“寻花”是赏花的意思。
(4)理解诗的第一、二行。
①同学借助预习,理解“黄师塔”、“江水东”。
②让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叙述诗的一、二行所描写的景象。
③教师归纳小结这两行诗的大意:在黄师塔前,锦江水向东流去,和煦的春光加上暖烘烘的微风,让人感觉困倦。
(5)理解本诗的三、四行。
①理解“无主”的意思。
②师生一起交流第三、四行诗的大意:不知是谁家的一簇桃花开得十分艳丽,让人不知是欣赏深红色的好呢,还是欣赏浅红色的好。
(6)引导同学美读全诗。
①展示体现本诗意境的教学挂图,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同学看图听教师朗诵。
②同学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用自身的话简述全诗大意。
③抽同学单个朗读,教师对同学的停顿、节奏相机作指导。
④让全班同学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7)体会诗的感情。
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
③引导同学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5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古诗,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多姿多彩的春天的赞美之情。课前,我先让学生积累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上课,我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运用导入激发学习新课的欲望,指名背诵一首杜甫写过的古诗,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古诗时,为了使学生初步对古诗内容的感知,先采用自由读,要求读古诗正确流利,接着播放视频范读,学生边听边练读,学生在练读时,我巡视学生朗读古诗的情况,从中发现学生没有读出古诗的节奏,我再采用同桌、齐读的朗读方式,经过多次反复朗读,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在读出古诗韵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每个小组的组员都积极参与,到汇报时,每个学生都积极举手,大胆发言。诗读几遍,学生对古诗内容更进一步的感悟诗情,我提问学生,诗人来到江边看到什么景物,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江边散步,愉悦的心情,我就要求学生再带愉悦的心情全班朗读古诗,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在诵读中感受古诗的画面,在诵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在诵读到会吟诵。
上完这首古诗,我觉得效果好,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会读出古诗的韵味。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时间是前松后紧,造成没有很好反馈测试的练习。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6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我每次吟咏时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但现在生活中已经到了凉爽的秋季,我面对的又是二年级这样年龄较小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导入时选择了《春天在那里》这首孩子们都很喜欢的歌曲,让他们听音乐,说说自己眼睛里的春天,以此来把孩子们带入那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接下来,初读自主学习生字,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读画出节奏,掌握古诗基本韵律;精读感悟诗情,体会诗人爱春的情感;配乐读情感升华,此时学生对春的情感自然而生。在层次性的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这也是我这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和我配合得相当默契,对这首优美的古诗领悟较快,都能感受到春之美,春之可爱!在课下好多学生告诉我他们都会背诵了。学生要求我下节课还要我给他们上课。(我是借班上课)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再有一点就是孩子们敢于评价,善于评价,虽然他们的评价语言还很稚气,很平实,但经过老师在今后教学中的正确引导肯定会有所提高,有所完善。
本节课也有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毕竟是新课,有预设也有生成,在画出节奏这一环节比我计划的时间要多花费几分钟,这里一个原因是学生年龄较小学过的古诗不多,对古诗韵律掌握经验不足,在一个原因可能是学生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致使有一个机动环节没有完成。以后在教学中将继续努力,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古诗,感知和理解古诗描绘的景象。
2、感受古诗的文学语言。
活动准备:
1、古诗《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
2、柳条两枝(一条叶子多的,一条叶子少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请小朋友喊出“黄四娘”的名字,加深幼儿对古诗人物的印象。
师:小朋友今天有位老婆婆要带我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快把老婆婆请出来吧!嘘!我悄悄的告诉你们她叫“黄四娘”,我们一起把她喊出来吧!(“黄四娘”“黄四娘”)
师:黄四娘年纪大了,耳朵听不清,小朋友再大点声。(“黄四娘”“黄四娘”)
【出示“黄四娘”的图片,加有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黄四娘,我住在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快来看看吧!” ppt课件】
师:啊!这位老婆婆就是黄四娘。你们想去那个美丽的地方吗?(想!)
师:小朋友起立,来吧!跟着我一起随着音乐到黄四娘家去看看吧。我们出发了!
【响起《桃花朵朵开》的音乐,做动作。ppt课件】
【出示黄四娘家的图片,加录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家!” ppt课件】
师:哇!黄四娘家到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黄四娘你好!)
二、 古诗欣赏。
(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师:“黄四娘家美吗?你都看到了什么?”(花、房子、大树……)
师:是的,诗人杜甫,也非常喜欢黄四娘的家,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古诗,【出示古诗名称:《江畔独步寻花》ppt课件,并让幼儿熟悉古诗名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古诗的题目《江畔独步寻花》。你们想听听这首古诗吗?(想)那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认真看、认真听,要回答问题的!
【播放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视屏,请幼儿欣赏古诗。】
师:这首诗是谁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什么是古诗?(引导幼儿说出作者与古诗名称。)
(二)分四段出示四句诗句的图片【ppt课件】
1、出示古诗的第一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黄四娘家花满蹊。”
师:诗中说黄四娘家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花)
师:你看见小路了吗?(没有、让花挡住了……)
师:黄四娘家栽植的花非常多,连园中的小路都被各种花儿遮住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黄四娘家花满蹊。”【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句中的“蹊”字,是小路的意思。
2、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千朵万朵压枝低。”
【出示两枝柳条让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枝柳条。(一枝树叶很多,一枝树叶少。)
师:这两枝柳条那枝更弯一些?为什么?(树叶多的柳条弯,因为树叶多把它压弯了。)
师:哦!树叶多可以把枝条压弯。
【出示古诗的第二句图片,让幼儿观察。】
师:我们来看看黄四娘家到底有多少花呢?(好多、很多很多、一百朵……)有许多许多,千朵万朵。花枝会不会被压弯压低呢?为什么?(会,因为花有许多许多。)
师:哦!千万朵儿花儿竞相开放,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千朵万朵压枝低。”【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千朵万朵压枝低。”
3、出示古诗的第三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快看谁飞来了?(蝴蝶。)
师:美丽的蝴蝶在干什么?(看花、跳舞、玩……)
师:在花间戏耍的蝴蝶上下飞舞,总是舍不得离开。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留连戏蝶时时舞。”【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留连戏蝶时时舞。”诗句中的“留连”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4、出示古诗的第四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朋友快看谁又来了?(小鸟。)
师:它的名字叫“黄莺”。嘘!你听!听到了什么?【播放黄莺的叫声,ppt课件】(黄莺的叫声、她在唱歌……)
师:自由自在的黄莺在花枝间穿来穿去,非常美丽可爱,它的叫声也非常悦耳动听。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诗句来表示:“自在娇莺恰恰啼。”【出示诗句,朗读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自在娇莺恰恰啼。”
三、朗诵古诗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完整朗读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一)请幼儿边看课件边一起跟着朗读。
(二)表演古诗,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古诗。
师: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听口令:“起立”。
活动小结:
整节课小朋友们的兴趣很高,愿意和老师一起表演、朗读古诗。课后有的小朋友还会经常问小伙伴:“你家有黄四娘家美吗?”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8
辽宁省阜新市 站前小学 四年一班 甄慧
春暖花开的一天,杜甫的心情特别好,他独自一人来到了江边散步。
他听别人说,黄四娘家的花开得很茂盛,于是他就向黄四娘家走去,想亲自看一看。
他来到黄四娘家一看,惊讶地说:“黄四娘家的花太多了,可谓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呀!”枝头上的花一串连一串,一片片花叶密得把弯曲的小路都给遮住了,花的颜色也很多,有白的、红的、黄的……
花又大又重,花枝都被它压得低下了头,而小的花像豆粒儿大,在微风中抖动。
一阵轻风吹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这时,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美丽的小黄莺在花枝上跳来跳去,欢快地唱着歌,杜甫听到了这动听的歌,陶醉了。
杜甫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黄四娘家的花真是名不虚传啊!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9
对于古诗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授,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
一、古诗擂台赛
1、背诗
2、赏画吟诗(同学们能给下面的画面题上诗句吗?)
①画:柳枝随风飘摇,倒挂在小河上……
生:《咏柳》……
②画:春天到了,杏花儿也竞相开放了,偷偷地伸出了墙外……
生:《游园不值》……
③画:河里鸭子总是最先知道春天到来……
生:《惠崇春江晚景》……
孩子们通过给画题诗,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之后,孩子们见到某一处景,嘴里就会不由地哼出几句诗来,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
二、学新诗《江畔独步寻花》
㈠从题入手
1、出示古诗,读题。(随机指导“畔”的读音)
2、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在江边独自一个人在寻花)从哪里看出?
㈡赏读古诗,诗中寻画
学习古诗,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把诗句变成一幅幅风景画,使之展现在眼前,从中受到熏陶或启发。
(1)寻花写花:
师:有一位诗人说读着一首好诗,就如同看到一幅美的画,轻轻读读这首诗,让我们走进那美丽的画里,感受画的美。生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境。
师:你从画里看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
生: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花,把枝条都快要压断了。因为诗中有一句“千朵万朵压枝低。”我是从这句想象到。
生:“四娘家花满蹊”这句中也能看出花很多。
师:“满蹊”什么意思?“蹊”又是什么意思?
生:“蹊”就是小路。师:那“满蹊”就是什么铺满了小路?
生恍然大悟:是落下来的花铺满了小路。
师:谁能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花满蹊”的感觉来?(自读后交流读)
师:小朋友,春天都开得什么花呀?
生:有油菜花、桃花、梨花……
师: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黄四娘家的花写下来好不好?
出示: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
生1: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有粉红色的桃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中带白的杏花,这么多的花让人看了真是心醉哟!
生2:你瞧,黄四娘家的花真多啊!各种各样的花儿竞相开放,花香扑鼻。吸引了无数的蝴蝶来采花粉。蝴蝶翩翩起舞,这幅景象多美啊!
生3:你瞧,黄四娘家花真多啊!桃花笑红了脸,迎春花儿穿上了金灿灿的黄衣,还有粉中带白的杏花探出了头,好像要跟梨花比美似的!这么多的花儿都挤在黄四娘家的花园里,整个花园成了花的海洋,好美啊!
贴花(黄四娘家的花可真多,真美啊!让我们把刚才写了话的花片贴到黑板的花枝上吧!学生纷纷上台贴花)黑板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呀。
诗中寻花,感觉那飘着花香的花儿还在我们的眼前。凭着孩子们多彩的想象,课堂成了一个花的世界。“阅读中练写”更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式,写心中所想,抒心中所意。孩子们不再会为作文“无米下锅”而咬笔尖,我们可以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很愿意下笔,真是下笔如有神。
(2)诗中寻蝶,蝶恋花
师:这首诗中除了花,还有什么呢?
生:蝴蝶。“留连戏蝶时时舞”
师: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蝴蝶在花丛中采花粉、跳舞……
师:蝴蝶可能会对花儿说些什么呢?谁来做只可爱的小蝴蝶飞到花丛中去跟花儿们说说话。(一生上台)那我们在座的同学可都成了花儿了。
生戴上头饰,展翅飞舞,飞到了一位学生面前。有礼地说:花儿,花儿你怎么开得这么美?
生答:谢谢你的夸奖,你也很美,你身上的花纹,你那优美的舞姿不知为春天增添了多少光彩。
生展翅又飞到了另一学生面前:花儿,花儿,你们为什么开得这么旺盛?
生略一沉思:春天到了,花儿都想看看美丽的春天。
师:(“蝴蝶”恋恋不舍地飞舞着)这么美的花儿,这只“小蝴蝶”都不愿飞走了,这就是——留连戏蝶时时舞”。
好一个留连戏蝶时时舞,教师的这一创意真是一举两得。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活跃了气氛,而且又使学生很深刻地理解了诗句,“因为爱花,所以留连时时舞”整个活动充满着浓浓的童趣。
(3)娇莺枝头啼春美
师:蝴蝶不愿飞走了,还有谁也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呢(黄莺)
生齐读: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小黄莺可能会唱些什么呢?你能来唱一唱吗?(略)
有的小朋友动情地唱起了歌,有的小朋友歌颂春天真美,有的小朋友还学起小黄莺叫了起来,课堂顿时热闹非凡,课堂成了鸟的天下。
师:这么美的景,诗人陶醉了,蝴蝶、黄莺陶醉了,连我们都被陶醉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生谈感受)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整首诗。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背诗
孩子们天生好动,在活泼的课堂上,生动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最富有情趣的,也是孩子最喜爱的。
㈢扩展延伸,走近诗人,领悟诗情
师:(质疑)有这么多的花,诗人为什么还要去寻花呢?
出示背景资料: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兵15万在范阳举行反叛,准备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打到长安去,推翻唐朝,自己当皇帝。由于唐军疏于防范,再加上政治腐败,很快这次战争席卷了大片土地,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师:还有两首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场战争
出示: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师:这首《江畔独步寻花》正是作者介于这两首之间写的,那时正是安史之乱平定,诗人心情比较愉快,有种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所以整首诗笔调比较明快轻松。
师:带着我们的理解,让我们再把这首诗来读一读。最后,老师还要送给同学一句话:文学的大门,永远为那些爱好它的人打开着。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0
[案例]
在理解完诗题,认识作者后。
教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学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师:你是从哪一行看出来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学生2:从“留连戏蝶时时舞”看出来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师:“留连”就是留连忘返,忘记了回家的意思,“时时”说明蝴蝶是在怎样地跳舞。
学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师:谁能把这一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个别说,教师补充。
教师:谁能把这只蝴蝶的快乐读出来。
3—4个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5:看到了花。
教师:花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6:花很多。从“千朵万朵”看出来的。
学生7:从“满”、“压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师:“蹊”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理解。
教师:“蹊”左边有一个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师:谁能把花的多读出来。
学生个别试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了黄莺在叫。
教师:“自在”是什么意思?
学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师:“恰恰”呢?
学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师:谁能用自已的话把这一行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教师: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多美啊,现在我来良诵古诗。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听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朗诵,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教师补充后非常兴奋。
学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黄四娘家与黄四娘一边喝酒一边赏花。
学生2:我看到了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这些花上面跳起来。
学生3:我看到了黄莺在花上面唱歌。
学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妈妈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说:“不嘛,我不愿回去,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师:你们能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古诗。
[反思]
诗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说,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学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见过。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出示挂图,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结果,学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个性,甚至“蝴蝶都会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并没有要求完整和强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了诗歌的意境。
大胆把自己的一个教学片段发在这里,请各位批评指正.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1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录音
四、板书设计 :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
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
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
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⑴,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
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是何意?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
⑶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⑴指名读这一句
⑵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
⑶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
⑷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
5、感情朗读古诗
(三)迁移、应用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
学生的诗:
⑴植物园独步寻花
植物园内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⑵学校独步寻花
杨园小学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⑶尚湖独步寻花
尚湖公园花满蹊
………………………
四、作业
抄写古诗
简评: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地体会诗句的意境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进行简单仿写诗句。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2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 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 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已经基本能够通过诵读,结合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等方法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朗诵伴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春天在哪里》
这首歌是什么歌?
春天的景色,我们都非常熟悉,在你们的眼里,春天都在哪里呢?
2、春天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春天,不过我们今天不去山林里也不去草地上,我们要走进一首诗里,去感受诗中的美丽春景。齐读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3、题目是什么意思?
4、通过预习,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 谁对他有了解呢?
师:杜甫的诗不论是形式还是用字方面都很有成就,堪称一代宗师,我们今天在学习这首古诗的时候要仔细的体会看看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到底是什么使诗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诗里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学古诗,理解大意。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诗
3、读给同桌听。
4、你们可真厉害,才读了几遍就把诗读得这么流畅了,在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古诗大意的呢?
⑴、一个字词一个字词理解意思,再连起来;
⑵、查工具书;
⑶、多读,读中理解;
⑷、借助插图想象理解。
5、就用这些方法,先来自读自悟这首古诗的意思,如果有疑惑,就请同组的伙伴帮忙。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⑵ 指生说“蹊、留连、戏、娇莺、恰恰”分别是什么意思?
⑵谁愿意把这四句连起来说一说。
三、再读古诗,体会意境。
1、齐读古诗
2、边读边想画面,想象你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3、结合看到的景色和诗句及下面这组图片,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边读边体会诗中哪个字或词用的好?为什么?
⑴“满”——花多(想象都可能有什么花?都会有什么颜色?你可能会闻到什么?
这回再来体会第一句,你会怎样来想象?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
⑵“戏”——欢乐才会嬉戏 为什么蝴蝶会这样?
⑶ “恰恰”——形容莺的声音动听
为什么会叫声动听?你如果就是这只小黄莺,你在高兴的叫什么?
⑷ “留连”——蝴蝶都玩得入迷了
如果你就是这只入迷的蝴蝶,你会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这只小莺,蝴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4、请带着那种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再来读读古诗。
⑴齐读
⑵指名读(谁愿意把你的这种感觉读给大家听?)
5、咱们理解了诗意,也体会了好词好字了,老师相信这回你再来读古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说出来。(播放繁花的图片)
⑴同桌说一说
⑵指名说
6、带着美丽画卷再读古诗,试着背下来。
⑴师范读
⑵指生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同学们得朗读,这回你再来想象,你可能有新的体验,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7、真迷人呀,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的朗读加表情加动作,把你们这种陶醉的感觉读出来。
8、面对这优美的景色,你体会到诗人现在的心情了吗?
四、总结拓展
这首诗是公元760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一口气写了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是其中第六首。
五、作业
1、收集其它几首江畔独步寻花。
2、写一首描写春天的小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老师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习难点的设计上,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这是诗的点睛之处。老师在处理“满园春色”时,提出“拍电视片段”,让一幅春天美景图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少了老师个人风采的展示,多了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应变。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3
教学目的:熟读诗歌,感受春光的美好。
一、导入
1、师:没有一种情感是孤立的,没有一种思想是无源的,人的情感和思想总与他的生活、与他生活的时代息息相关的。
2、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江畔独步寻花》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二 、诵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
1、出示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学生自由读)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指名读。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3、逐句学读。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从哪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黄师塔前 无主)
(“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4、男女生分读
-----师生合作读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杜甫在花海的海洋里徜徉。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能进入诗人描绘的春色盎然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3、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他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进入诗歌所描绘的蜂飞蝶舞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体会诗歌中蕴涵的诗人之情感。
教学准备:春天画面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春天多么美好,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之倾心,写下无数千古传诵的佳句。谁来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人称“诗圣”,又称为“诗史”。这位诗人的名字叫杜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一首描写美丽的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些什么?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1、学生自由读;要求是:响亮、正确、有节奏。
2、指名读,随机纠正字音、节奏。
3、齐读。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
1、诗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同学们,诗人来到江边,看到哪些景物?
板书:花 蝶 莺
2、古诗最讲究语言的锤炼,作为大诗人的杜甫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杜甫,与诗人共赏这美好春光。同学们再细细读诗,你认为诗人哪些词锤炼的好,尽显了春光美好的意境。你特别喜欢哪个词?
理解:戏蝶、娇莺、时时舞、恰恰啼
3、这样一幅有声有色,春光旖旎的图画实在让人陶醉。此时,哪幅画面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也来抒发一下我们心中的赞叹吧!(出示多媒体)
啊,———(景物)真———啊,你看———————
例:啊,花真多啊,你看,把小路都遮得严严实实的了。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语言真美,花多、花美引得蜂飞蝶舞,你们猜猜都可能有什么花呢?
4、教师放课件,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
(好一派繁花似锦的美景啊,你们看,杏花开了,远远看去,就象天边粉红的彩霞;桃花呢,笑得小脸粉粉的;梨花挤满枝头,仿佛一夜间枝头坠落了满树的白雪,香气四溢,引来了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黄莺飞落枝头,自由自在地唱起动听的歌。)
美吧,这情景让蝴蝶醉了,黄莺醉了,我们也醉了。下面同学们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表情、动作让老师感受到你们的陶醉吧!
5、赛读。
6、表演读。
四、深化,体会诗情。
1、介绍诗写作背景。
(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之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这首诗,全诗都透着诗人喜悦的心情。)
2、是不是该把诗题再读读,读出诗人心情的欢愉。
3、让我们用自己的诵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吧。
五、拓展延伸
1、“诗”是“文”的浓缩,今日,我们与诗圣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春景,更领略了诗圣用词的精妙。而“文”是“诗”的诠释,现在,我们提起笔来,把我们和诗人一起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得如诗如画,意境优美,让杜甫老先生不由得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
板书设计:
花: 多、美
江畔独步寻花(愉悦) 蝶: 舞
莺: 啼
《江畔独步寻花》语文教案范文 篇15
在理解完诗题,认识作者后。
教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读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学生1:我看到了蝴蝶。
教师:你是从哪一行看出来的,蝴蝶正在做什么?
学生2:从“留连戏蝶时时舞”看出来的,蝴蝶正在跳舞。
教师:“留连”就是留连忘返,忘记了回家的意思,“时时”说明蝴蝶是在怎样地跳舞。
学生3:蝴蝶在不停地跳舞。
教师:谁能把这一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个别说,教师补充。
教师:谁能把这只蝴蝶的快乐读出来。
3—4个学生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5:看到了花。
教师:花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学生6:花很多。从“千朵万朵”看出来的。
学生7:从“满”、“压枝低”看出花很多。
教师:“蹊”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理解。
教师:“蹊”左边有一个足字旁,是小路的意思。
教师:谁能把花的多读出来。
学生个别试读,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了黄莺在叫。
教师:“自在”是什么意思?
学生2: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教师:“恰恰”呢?
学生3:恰好的意思。
教师:谁能用自已的话把这一行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学生试说,教师补充。
教师:这首诗描写的景色多美啊,现在我来良诵古诗。你们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听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朗诵,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教师补充后非常兴奋。
学生1:我看到了杜甫在黄四娘家与黄四娘一边喝酒一边赏花。
学生2:我看到了这些蝴蝶在花上面跳拉丁舞,我也忍不住在这些花上面跳起来。
学生3:我看到了黄莺在花上面唱歌。
学生4:天色都晚了,蝴蝶妈妈叫小蝴蝶快回家。小蝴蝶说:“不嘛,我不愿回去,这里的花太美了。”
教师:你们能把美丽的景色读出来吗?
学生齐读古诗。
[反思]
诗歌都有美好的意境,可以说,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色,学生基本在生活中都见过。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出示挂图,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去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结果,学生的想像既合理又富有个性,甚至“蝴蝶都会跳拉丁舞了”。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并没有要求完整和强求一致,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了诗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