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学习蒙古族舞蹈提、压腕动作,尝试创编、模仿挤奶舞的各种动作。
2、感受蒙古族风情,增进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
一、跳一跳,草原小骏马。
1、谈话:旅游过的地方。
师:你们去旅游过吗?去过哪里?
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
2、律动:草原小骏马。
(1)播放PPT。提问:这是哪里?怎么去?你们会骑马吗?怎么骑?
(2)播放音乐。
(3)师:这一次音乐有变化了,马儿有时跑得快,有时会跑得慢,仔细听音乐!
二、学一学,快乐挤奶舞。
1、欣赏蒙古风光片。
师: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深处,一起看看草原上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2、学习提、压腕动作。
(1)尝试自己做动作。
(2)老师示范挤奶动作。
(3)再次示范。
(4)动作讲解、练习。
3、创编挤奶舞动作。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奶牛心情好一点?
(2)跟着音乐,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让奶牛好心情好一点。
4、组合动作快乐舞蹈。
(1)组合表演。师:奶牛心情好了,方法也会了,再来试试看,能不能挤出更多的牛奶。
(2)完整表演。
(3)不同姿势再次完整表演。
三、看一看,优美蒙古舞。
播放视频。师:我们带着满桶的牛奶回到蒙古包,喝牛奶、看表演。
大班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的序数经验,并理解双重序数其所表示的意义,尝试双重序数的排放。
2、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力和记忆力。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卡通楼图一张、不同楼层的空楼房图一张、老师照片一张
学具:幼儿照片、黑色水笔人手一份、空门牌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了解双重序数的关系。
1、请幼儿看黑板上的照片,说:“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几张。”
2、引导幼儿观察卡通楼。“这栋楼一共有几层?”教师用数字标出楼层。“每层有几间?”用数字标出间数。
3、“每个有颜色的房子里都居住着不同的卡通人物,你们想不想看看?”“请你说说想看看第几层的第几间?”
二、出示“朋友楼”,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几栋不同楼层的新楼,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新楼里找一间房间住下。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几层的第几间。
三、出示门牌,帮助幼儿认识。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间,住在一个小区里好开心啊!有一天,邮递员叔叔来送信,发现大家的房间上都没有门牌号码,送起信来很不方便。”“我想给自己的房间编一个门牌号码,你们觉得我应该怎么编呢?”
2、讨论应该怎么编门牌,几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四、请幼儿自己做自己的门牌。
1、幼儿制作门牌,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尝试理解双重序数的含义,并能记录下来。
2、游戏:来做客。
活动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贴上各种楼层的楼房图,请幼儿在游戏时间标上每个门的门牌号码。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