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案

2023-10-21

小学品德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理念:

  (1)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2)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

  (3)在活动化教学,创设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播放课件(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

  4.全班交流。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

  2、学生汇报

  师:你对哪些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

  生: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

  2.师生谈话。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第二课时)

  活动三“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学生表演。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了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

  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

  3.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4.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

小学品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理念:

  (1)以教材内容为载体,依托教材、超越教材、延伸教材。

  (2)注重课堂师生情感的沟通

  (3)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重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看休闲活动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活动二休闲活动树新风

  1.课件演示: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三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