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5-04-05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精选16篇)

《鲸》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阅读 篇1

  佚名

  《鲸》(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知识,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初步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时,老师先范读课文,请同学思考课文中讲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然后各小组讨论。这是本节课小组成员之间的第一次合作。老师在板书交流、总结的要点之后,表扬并奖励回答问题完整的小组。

  ____在教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鲸有多大”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说明事物的方法,我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切块分割。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鲸到底有多大,每个小组的4号同学用数字来说明,3号同学通过对比来说明,1号同学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即可,所以设计这一段的教学时,我注意针对各小组中不同层次同学的请胯骨内,由易到难,让他们既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又认识到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差、中、优三类学生尽其所能,各有所获。在老师总结时,所有的学生对这段内容都已了如指掌。

  ____“鲸是哺乳动物”这一知识点是本课教学的难点,由老师讲解。而以下关于鲸怎样吃食,怎样呼吸,怎样睡觉和生长的情况,则是围绕鲸的生活习性来写的,这四个方面在写法上有相近之处,所以我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分割。

  ____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各小组的同学对号入座,做相应的题目(学生的编号与题号相对应)。

  ____1、鲸用什么呼吸?说明了什么?鲸怎样呼吸?

  ____2、鲸主要吃什么食物?鲸怎样吃食?

查看全文

《小闹钟》教学设计之二(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案)(精选12篇)

《小闹钟》教学设计之二(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二册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接受和发现是两种基本学习方式,用接受方式获得的知识,通过适当的练习后,也能转变成个人智慧,它与个人通过发现获得的知识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是通过发现不但获得学科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另一种知识——内隐知识,(如经验及大部分技能等)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认识生字,学习课文,通过讨论体会时间的重要,用多种方法记字,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亲身体验的学习,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写生字8个。

  2 识字15个,认识多音字“行”。

  3 熟读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4 通过讨论,体会时间的珍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是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时间的珍贵。

  教学准备

  1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时间的诗歌。

  2 和家长一起说一说,测一测,一分钟能做什么事。

  3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放课件钟表滴答声)

  (学生回答。)

  小闹钟有什么用?你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诗歌?

  (学生回答。背诵诗歌《长歌行》,语文天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闹钟想找个朋友丁丁把它找朋友的经过写成了日记,题目是(出示课题)《小闹钟》。

  二、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四年级《鸬鹚》教案(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鸬鹚》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趣。

  2.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积累材料的。

  3.学习本课5个生字,8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注意积累材料,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即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

  教学难点

  了解鸬鹚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湖面的变化,以及湖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鸬鹚吗?(板书课题:鸬鹚)鸬鹚又名水老鸦、鱼鹰,是以鱼为食的水鸟。在我国一些地方,有的渔民把它驯化,用来帮助捕鱼。那么渔人是怎样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思考: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即:课文记叙了渔人在美丽幽静的湖面上,指挥鸬鹚捕鱼的情景。

  2.教师交待本文作者是郑振铎。

  三、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

  2.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3.借助拼音字典,读准字音,并想想下列字是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鸬鹚 抹 囊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鸬鹚一望无垠船舷竹篙一抹喉囊水痕夕阳悠然甩进逐渐恢复

  2.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鸬鹚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右半部都是鸟。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 篇1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教学重点:

  利用网络自主探究,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对网上各种信息源的比较筛选,及学生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效率问题。

  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鸟的天堂》,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兴趣,使其能自主提出问题,产生较强烈的阅读需要。

  2.网络资源的配置:网络课件、网络教室、作为网络课件运行主要平台的局域网主机服务器、可供访问Internet的互联网接入设备。

  3.网络课件的制作:网页文件格式、上传至局域网服务器或Internet网站、包含BBS论坛(供学习共同体间交流或师生间指导答疑)、作必要的信息代理(本地资源索引和初步的Internet泛在资源代理)。

  教学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随巴金爷爷浏览了“鸟的天堂”,那“鸟的天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2.提出活动内容

  “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本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通用15篇)

小学语文《海上日出》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理念

  紧紧把握多元智能的分解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特征,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眼、耳、手、脑、体的参与。科学的发挥主导作用,适时、恰当地实行启发点拨、调动、组织、反馈、调整的主导作用。教师从适应学生的理念出发,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

  突出“创新智能培养”的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学生发散和聚合思维的辩证统一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保护学生学习个性,注意开发学生的个性智能。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目标:

  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二)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三)解决办法: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交待学习方法

  (2)总结学习情况。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四下26课《全神贯注》教学预案(精选17篇)

小学语文四下26课《全神贯注》教学预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根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具: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感知人物精神

  1.读课题,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2.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身边的人,有没有具备这样精神的人?今天我

  们要认识一位在艺术创作中全神贯注的人,他就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请同学们鱼肚课后的“资料袋”,并欣赏一下他的雕塑作品《思想者》

  3.自读课文,要求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精神

  研读第二自然段,想象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的语言和心理。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

  (罗丹一会近观,寻找细微的毛病,一会远观,观察整体,一边还自言自语,说着自己已发现的问题)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罗丹忽然有了灵感,想到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但又在反复斟酌)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讲好象已经消失了。(罗丹心里只有一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