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2023-10-18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学生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矗立停泊威尼斯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 人们: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 关系: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我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能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抄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 背诵并抄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来往,他总能,毫不。在的时候,他,在的时候,他。我们看是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两边的飞一般地。我们的眼睛,不知。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倒退-前进笔直-弯曲散开-聚集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 * * 最讲卫生"或"* * * 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在家里穿衣服”* * * 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 * * 行动最敏捷" 游戏时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

  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 矗( ) 残( )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 具( ) 矗( ) 残( ) 斯( )

  3.组词:

  尼( ) 嘶( ) 货( ) 艄( ) 县( ) 残( )

  泥( ) 斯( ) 华( ) 梢( ) 具( )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 笔直- 散开- 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来往,他总能,毫不。在的时候,他,在的时候,他。我们看是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而且,两边的飞一般地。我们的眼睛,不知。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2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异国风情。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训练的好例子。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以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学情分析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现在我们再到威尼斯去,感受那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出导引入课仲)学习课文节一段时,我们知道威尼斯的水上城市之称,还知道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那么,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你喜欢小艇的什么?请你用自己的方式,如朗读、画画、表演,小组合作探究等等这些方式来学习和表示你对小艇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以学习作者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班级讨论交流,并进行活动化教学,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程序如下。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小艇的三大特点。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船夫一段

  1、小艇行走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除了因为它的造型奇特、灵巧外,还有什么样原因使小艇如此轻快灵活呢?(还有因

  为船夫技术好。出示船夫板画船夫)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出最能展示船夫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板书:操纵自如)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是怎么样理解“操纵自如”这个词的?

  (2)船夫的操纵自如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学好的小组要派代表举手。

  (3)出示船夫技术句子、点蓝。

  3、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船夫驾驶小艇的动作。(30秒)

  4、现在,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合作或找到伙伴合作,一个人读句子,一个人演一演船夫的动作。

  5、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威尼斯的船夫叔叔是怎样驾驶小艇的?(出视频)

  6、讲述:小艇的样子真奇特,加上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棒,所以人们坐在船舶里感觉又舒服又有情趣。(板书:舒服情趣)因此,威尼斯的人们可喜欢欢乐坐小艇啦。现在请大家一边快述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一边展开想象,哪些人会来小艇去干什么?(1分)

  (二)学习作用一段

  1、现在,把你想象到的填到这张练习卡(出示练习卡)

  2、(发练习卡)这张练习卡,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主同学合作完成。

  3、巡视,抽样自读,(投影练习卡)

  4、还有许多同学填写得很好的,课后大家再互相交换练习卡交流。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几张图片。(出示图片)

  放大介绍:A、人们可以在小艇上做生意。

  B、白天,人们乘着小艇去办事。

  C、晚上,人们乘着小艇去娱乐、游玩。

  5、由这张练习卡和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知道小艇在威尼斯起到什么的作用?所以说小艇是威尼斯的(板书:主要交通工具。)

  三、点结、迁移(6分)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大作家马克、吐温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堂特有的风土人情。

  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某一处景或者物。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引导学生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

  “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板书: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矗立停泊威尼斯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艇的样子奇特。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人们: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关系: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衬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我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能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1.抄写词语并复习。2.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第四自然段。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读写"威尼斯、小艇、船艄、船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构造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3、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课前交流:同学们,大家一定喜欢旅游吧!说说看,你都曾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前置测评

  课时练《自主学习》

  二、导入新课:

  可以四处旅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更能换一种心情。今天,我们将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意大利的古城威尼斯,看看那里的独特风光。(齐读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1、资料交流:谁了解威尼斯?

  2、交流,总结:威尼斯就是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水上城市,板书:河道纵横以艇代车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马克吐温游览后,对威尼斯的小艇情有独钟。小艇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作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三、出示任务

  任务一: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1、听老师读课文

  2、交流:课文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过渡:同学们真会读书。这都是威尼斯这座城市独有的风景。

  任务二: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小艇?想一想,威尼斯的小艇什么样?然后完成下面表格。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完成表格。

  比喻句

  把小艇比作什么

  写出了小艇什么特点

  2、出示第2段

  (1)大家看,这段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列数字、比喻)

  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也就是6-9,米,我们教室长8米多点,宽6米多)全对的请举手。在预习单上给自己画一个小笑脸。

  (2)指导朗读

  马克吐温先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小艇的特点,巧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你能通过朗读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吗?

  (a)自己试试,找到感觉了吗?怎样才更把小艇的样子读出来呢?(表示特点的词语重读;用轻快灵活的语气读)

  (b)有了同学们的提示,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试试?那同学读,女同学读,大家一起读。

  (c)威尼斯的小艇这么奇特,想不想把这段描写他的文字记在脑海里?同桌启发一下怎样记得更快更牢?(画、做动作)谁展示一下?

  (d)这么奇特的小艇,这么优美的文字,来看着图画(课件)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能背上来的同学可以不看提示。

  四、课堂检测

  课时练课堂达标三题和课后练习二三题。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5

  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引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同来到了水上城市。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播放课件,学生观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a:我发现那里有纵横交错的河道,除了建筑外全是水。

  生b:我发现那里的建筑很特别,和我们这儿的不同。

  生c:我发现那里有形状各异的桥梁,而且样子都不相同。

  生d:我发现那里还有很多奇特别致的小船

  2.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这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401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横跨在117条河道上,连接着118座小岛,这里又称为“水城”“桥城”“百岛城”。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你们想对它有更深的了解吗?(想)

  3.导学: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威尼斯,去看看那里的小艇。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一幅幅威尼斯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面对威尼斯这个水城的特色,学生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然后想一想:你对威尼斯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完成自学。

  3.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中生字的字音,判断难字的偏旁。

  尼(尸)斯(斤)具(八)货(贝)矗(十)残(歹)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立;高耸。

  残:不完整;残缺。

  预设:“艇”中间部分是“廴”,不能写成“辶”;“雇”是“户”字头,里边是“隹”,不能写成“住”;“梁”的右上部是“刅”,不能少写一点;“叉”是“又”加上一点,不能忘记写中间的“丶”。

  (4)区别形近字。

  出示形近字,请学生指出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艄”和“稍”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艄”,船艄;“稍”,稍微。这两个字的偏旁不同。

  “毫”和“豪”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毫”,丝毫,毫不在乎;“豪”,豪迈、豪言壮语。

  “勿”和“匆”两个字形相近,音、义都不同。“勿”是不要的意思,比如,请勿打扰;“匆”有些着急怎么样的意思,比如,匆忙,急匆匆。

  “梁”和“粱”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木字底的“梁”是桥梁,房梁的意思;

  米字底的“粱”是高粱的粱。

  (5)学生认读词语,借助词典或结合课文语境理解部分词义。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结合课文内容试着提出疑问,用笔做上记号,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3.教师导学: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自然段写的?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主题。)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有助于学生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2.教师导学: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小艇的.样子,自己动手做一做,看谁做的像。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总结学习所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根据课文中描述的小艇的样子,自己动手做一做,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思考的能力。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6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 长 窄 深 外观

  船夫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活动

  重要作用 息息相关 风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艇的特点,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学习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特点,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第1~3自然段。

  教具准备:

  1、有关威尼斯小艇的资料。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分析这些资料,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投影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_等,最后出_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100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77条水道纵横交叉,400多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的称号。)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耸立小艇桥梁纵横交叉静寂雇定祷告保姆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自己读第1、2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出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能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接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后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4、让我们看看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读一读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2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老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有点儿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句子(1)好在哪里。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达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听完后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很有情趣。)

  2、发挥想象,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3、带着这样美好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反思

  1、学生基本不熟悉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因此教师可通过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_尼斯优美的风光。当看到图片上威尼斯到处是河道,人们推开家门就是河,要出门就得坐小艇等画面时,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感受到小艇是这个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

  2、通过观看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设想船夫会说什么。这样,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生了解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具准备:

  1、威尼斯夜景图。

  2、文章《威尼斯之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威尼斯小艇纵横交叉船舱保姆祷告耸立沉寂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做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当做来往的船只,把自己的文具盒当做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在河面上。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了,所以才写得这样好。)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老师引读,学生接读。

  老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学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老师:他动作灵活——

  学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老师:他速度极快——

  学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6、练习背诵第4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5自然段。

  2、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

  学生讨论填空题:

  白天,(  )需要坐小艇,(  )需要坐小艇,(  )需要坐小艇,(  )需要坐小艇。(商人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交友、小孩子外出呼吸新鲜空气、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

  小结: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_尼斯夜景图)

  5、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阅读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的方法,一部分学生只有感受,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下笔,这是要加强的地方。

  2、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在教学中可反复让学生阅读,从中体会那种异域风情的美。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对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有裨益。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交通工具 师:能把你们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吗?

  四、畅谈收获,拓展延伸

  1、师:学习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生交流)

  2、拓展练习:孩子被救上来后,船长、水手、孩子又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字词解释:

  尼(ní)——佛教指出家修行的女子,通常叫尼姑:僧尼尼姑比基尼。

  艇(tǐnɡ)——轻便的小船,小型的军用船只:游艇潜艇救生艇。

  叉(chā)——交错:交叉;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钢叉鱼叉。

  艄(shāo)——船尾:船艄;舵:掌艄艄公。

  翘(qiào)——一头向上仰起:翘起翘尾巴。

  舱(cānɡ)——船或飞机内用于载人或物的部分:船舱机舱客舱。

  姆(mǔ)——保姆,负责照管儿童或料理家务的女工:保姆。

  祷(dǎo)——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祷告祷念祈祷。

  雇(ɡù)——租赁交通运输工具:雇车雇船;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雇工雇用雇保姆。

  哗(huá)——人多声杂,乱吵:喧哗哗众取宠。

  闻名——有名。近义词:。

  纵横交叉——原指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现在也形容情况复杂。近义词:纵横交错。

  英尺——英美制长度单位,1英尺等于0.3048米。

  水蛇——生活在水边的蛇类的总称。

  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耸立——高高地直立。

  情趣——情调趣味。

  驾——操纵,是开动。

  操纵自如——控制或驾驭(jiàyù)时能灵活自如,完全如意。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夹(jiā)——胳膊向胁部用力,使腋下放着的东西不掉下。

  圣经——经典,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教堂——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散(sàn)——分开,由聚集而分离:散开。

  散(sǎn)——松散。

  雇定——指事先已确定好,某人在某一时间内专门为自己服务。

  簇(cù)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停泊(bó)——(船只)停靠,停留。

  笼(lǒnɡ)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

  近义词:

  耸立—屹立、摇晃—摇摆、摇曳、晃动

  操纵自如—得心应手

  反义词:

  耸立—倒塌、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段落大意:

  一(1):概括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二(2、3):写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船舱里的快乐感受。

  三(4):总分结构,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两个方面写出了船夫高超的驾驭技术。

  四(5、6):写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概述:

  本文从作者的所见所感入手,先交代了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又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接着写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主题解说:

  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重点句子: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这两句话主要写了小艇的外观特点。这些描写,可使人想到小艇的这些特点都与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7

  【教学目标】

  1、能自学课文生字词,在图片引导下能准确把握生字新词的意思。

  2、通过对重点句的品读,感受小艇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法。

  3、在教师的引领下,能有感悟地朗读出威尼斯白天与夜晚不同的风情,感受异域风光的美好。

  【教学预设】

  一、图片引导 感知异域风情

  1、听过威尼斯吗?

  板书:

  威尼斯

  谁来介绍一下?

  师出示图片介绍: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周围被海洋环绕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河道,靠四百多座桥梁连接。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灯,人们的交通工具就是小艇。

  板书:

  小艇

  读课题。

  2、见过威尼斯得小艇吗?出示小艇,谁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

  3、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怎么介绍的呢?让我们到课文看看写了小艇的什么内容。

  二、多次朗读 明确各段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同桌各选择一段,互相检查对方是否能准确无误地读好课文了。

  3、指名反馈读。你读哪一段?

  (随机正音。)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随机板书。

  4、在威尼斯,小艇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课文哪几段就写这个内容?

  (5~6段。)

  三、个性品读 欣赏对比风景

  1、默读五六段,你读懂了什么?

  (白天的热闹繁华与夜晚的静寂安宁共有 。)

  2、指名读第五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白天的威尼斯?

  ⑴ 抓住了不同的人物描写。

  (有商人、青年妇女、保姆和小孩、老人,还应该有……)

  ⑵ 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

  (谁来抓住词语介绍一下。商人的匆匆、青年妇女的谈笑、老人的庄严。是呀,寥寥几个字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特点,说明作者写法的细致 。)

  ⑶ 不同的人都在利用小艇做自己的事情。

  那白天还会有谁用小艇做什么?

  (写话练习。)

  3、白天的威尼斯是人群来往匆匆,声音此起彼伏,那夜晚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夜行威尼斯。

  (师音乐伴奏朗读第六段。)

  ⑴ 你看到了什么?

  ⑵ 这种静谧的感觉需要用心去朗读,请你们也静下心来去试试吧!

  出示句子: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沉沉地入睡了。

  赛读句子──背诵。

  (怎么把它背下来呢?了解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来写 。)

  4、板书小结,威尼斯这两种不同的风情与小艇有什么关系?

  (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2、理解课文写了威尼斯小艇哪些方面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4、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和这座水上城市的关系。

  2、领会抓住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座水上城市,市内没有汽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形成了独特的风光。现在让我们去走走看看,领略一下异国风情。

  (播放威尼斯小艇的课件)

  2、画面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3、你对威尼斯还有哪些了解,把查找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游览此地后,也被它独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于是就写下了这篇课文,一起来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小艇的?

  2、交流,板书

  三、研读课文,落实知识点。

  1、我们先来看看小艇的特点,默读第2节,找出直接描写小艇特点的词,说说从句中体会到什么?

  ①交流: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②体会到什么?(样子奇特,行动轻快灵活)

  ③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抓住比喻句交流。(作者观察很仔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很生动很具体)

  ④这样的小艇怎么会不惹人喜爱呢!谁愿意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议,齐读。

  2、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读读第3节。

  ①交流:(感觉很舒服,很有趣味)

  ②想想人们可以干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③说话练习:坐在小艇里可以——可以——还可以——

  过渡:是啊,人们坐在既美观独特,又舒服惬意的小艇里游览威尼斯的风光是多么有趣味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捧起书再来体会体会。

  ④2、3两节主要写了什么?看板书回答。

  ⑤这些都体现出了小艇的特点。我们写作的时候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做到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坐在这样奇特的小艇里感觉那样舒适、充满情趣,其实这个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又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有关语句体会一下。

  ②交流。

  ③教师引读“在什么情况下船夫表现怎样?”

  ④想一想还有怎样的情况体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呢?指名交流。

  ⑤理解“操纵自如”的意思。

  ⑥此时此刻,假如你坐在小艇上,你想对船夫说些什么?

  ⑦小结:船夫的驾驶技术如此高超,除了和熟练有关,和小艇奇特的样子也是分不开的。

  四、回顾课文,仿写段落。

  1、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威尼斯古城最有特色的风情之一——小艇,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

  2、看板书回顾内容。

  3、小艇的特点作者写得非常生动,我们描写某个景物的时候,也应该抓住特点来写。出示小练笔,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小练笔:用一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物,要写出特点来。

  4、交流评改。

  五、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1、世界上美的地方岂止一个威尼斯!意大利有个威尼斯,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东方的威尼斯!知道在哪儿吗?(苏州,中国的威尼斯!)查找“东方的威尼斯”----苏州的资料。

  2、老师推荐书目:<<汤姆• 索亚历险记>> (马克• 吐温)

  《威尼斯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这篇课文语言简单,我把重点放在写法指导上。回顾本课教学情况,现进行总结反思: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虽然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媒体“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让学生走进这个古老有魅力的城市,通过课件辅助教学,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全文的求知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

  在学习小艇的特点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仅理解了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来使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直观,使学生从课件的演示中真切领悟小艇的特点。

  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是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中,我采用了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的方式,学生各抒己见,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表达方法也就不在是教师空洞的说教,而转化成了学生自己的理解,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布置了读写结合的练笔,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表达方法进行写作,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本领,达到掌握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存在片面性,不能达到整体的提升。虽然落实了训练点,即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学生只有感受,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从部分孩子的仿写可以看出,依然有部分孩子没有掌握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9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之十二

  作者:顾庆丰

  1、教学内容《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16 课。

  2、教材简析: 本课是安排在学生已学习了《鲸》、《蟋蟀的住宅》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事物特点写,才能使读者比较清楚地了解所写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的方法的深化,也是为后面学习 《雪猴》一文“抓住动物的特点写文章”奠定基础。教学时要注意抓住本课训练的重点,学习目标,充分利用“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学习目标: 根锯美国教育学家. 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 系统确定:

  (1) 认识目标:a 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b 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2) 情感目标:a 能用朗读表达自已喜爱的事物和热爱自然美好景象的感情。

  b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抒发美好情感。

  (3) 技能目标:a 学会留心细致地观察,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b 利用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 感知能力, 训练思维。.

  C. 教师充分利用" 导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教学重点: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识知水平, 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5. 教学媒体: 录像机, 录像带, 幻灯机, 录音机, 幻灯片, 自制教学挂图。

  6. 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激趣引入

  导语 :" 同学们, 你们每天都是怎样到学校的?"( 骑自行车, 走路)" 老师知道有一个城市的孩子, 他们坐小艇上学, 有同学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吗?"( 威尼斯)"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美丽的水上城市--- 威尼斯去看看, 那儿美丽独特的异国风光和与众不同的小艇."( 出示课题)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开门见山, 引生入胜,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 二). 看录相, 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背景资料

  1."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威尼斯城市的背景资料, 请大家边看边想: 威尼斯是怎样一座城市?"

  2. 抽一个学生讲述他所看到的威尼斯城市是怎样的。

  [ 这样设计, 给学生创设一个用眼观察, 用脑思考, 用口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市的美丽, 独特的风光和小艇的样子。]

  ( 三). 抓住重点段落, 学习课文

  1. 听录音, 整体感知

  (1) 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把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画上横线.

  (2). 抽学生读描写小艇样子的句子.

  [ 这样设计, 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的精练, 生动]

  2. 学习课文第一段( 第1 自然段)

  (1). 学生齐声朗读这一段

  (2). 老师问:" 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 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作者拿小艇于谁作比?"

  [ 教师启发导学, 学生思考理解课文]

  3. 学习课文第二段( 第2 一3 自然段)

  (1). 抽生读第2 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小艇的样子,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只小艇出来. 重点指导三个描写小艇样子的比喻句。( 提示: 要学习作者认真观察,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 老师问:" 小艇的样子决定小艇的特点是什么? 这样美的城市,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乘艇游览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3). 老师范读第3 自然段, 学生看书上插图。

  (4). 老师出示简笔画, 让学生体会。

  (5). 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想象乘船游览的快乐感受。

  [ 通过动手画, 看插图, 看幻灯, 读课文, 培养学生绘画审美能力, 自主参与意识, 想象能力, 此时出示幻灯片,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4. 学习课文第三段( 第4 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 在中心句下面画上横线, 标出这段共有几句话. 思考: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表现在哪些方面?

  (2). " 操纵自如" 是什么意思? 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会这样好呢? ( 在长期的驾驶过程中发现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 同学们做事也要这样不断总结, 才会有进步)

  (3) 这一段赞扬了什么, 读时应该怎样读?

  ( 让学生体会: 语音要平, 语速稍快, 学生齐读)

  [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注意阅读能力的培养]

  5. 学习课文第四段( 第5 一6 自然段)

  (1). 学生朗读第5 自然段, 并把表示人物的词语画上横线.

  (2). 船夫驾驶技术这样好, 人们可以利用小艇做什么? 文中写了哪些人物的活动?

  ( 商人运载货物需要小艇, 青年妇女娱乐需要小艇; 小孩到郊外游玩需要小艇; 老人带了全家去做祷告需要小艇)

  (3). 白天人们需要小艇, 那晚上人们能离开小艇吗? 请女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男生思考. ( 夜晚, 人们坐小艇回家)

  (4). 找到" 人们看戏散场坐小艇回家的情景" 的句子. 体会人们的心情怎样?( 愉快)

  (5). 师范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学生思考: 这两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威尼斯的夜景)

  ( 指导: 写威尼斯的夜景也没离开写小艇, 让学生找到书中的原话. 注意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围绕中心选材)

  [ 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 让他们学会思考, 掌握学习方法]

  ( 四). 深化知识、总结全文

  (1). 幻灯出示问题: 学习了课文, 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部分? 为什么?

  ( 回答问题要注意完整性)

  (2). 学习这篇课文时, 我们采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 看一听一读一画一说)

  (3). 这样美丽的城市, 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 这样与众不同的小艇, 大家想不想去坐一坐?

  ( 大家都想, 那就得从现在做起, 努力学习, 将来大家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 有效地利用教材因素, 强化语言训练. 激励学生在" 认识. 情感. 智能." 上达到统一]

  ( 五). 配上轻音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使其语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2.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2.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小艇的特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小艇的形状,船夫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展示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在领略威尼斯小艇的风采之前,我们首先来检查预习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情况。

  (三)检查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格。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艇”字应读“t!ng”,不能读t!n;

  “纵”,字应读“z^ng”,不能读c$ng;

  “叉”字应读“ch1”,不能读c1;

  “艄”字应读“sh1o”,不能读xi1o;

  “哗笑”的“哗”字应读“hu2”,而“哗啦”的“哗”字要读“hu1”。

  3.分析生字结构,正确书写。

  “艇”字中间部分是“廴”,不能写成“辶”;“雇”字是“户”字头,里边是“隹”,不能写成“住”;

  “梁”的右上部是“ ”,不能少写一点“刃”。

  “叉”字是“又”字加上一点,不能忘记写中间的“丶”。

  4.区别形近字。

  出示形近字,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艄”和“稍”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艄”,船艄;“稍”,稍微。这两个字的偏旁不同。

  “毫”和“豪”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毫”,丝毫,毫不在乎;“豪”,豪迈、豪言壮语。

  “勿”和“匆”两个字形相近,音、义都不同。“勿”是不要的意思,比如,请勿打扰;“匆”有些着急怎么样的意思,比如,匆忙,急匆匆。

  “梁”和“粱”两个字音相同,形相近,义不同。木字底的“梁”是桥梁,房梁的意思;米字底的“粱”是高粱米的粱。

  5.理解重点词语。

  世界闻名: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自如:活动或者操作不受阻碍。课文中指驾起船来不受阻碍,熟练,灵活。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簇拥:紧紧围着。课文中是聚集的意思。

  哗笑:高声喧哗说笑。

  沉寂:十分寂静。与“静寂”意思相近。

  呎:英尺的旧称,现在已不用。一英尺约合0.3048米。

  圣经:基督教的圣书。

  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

  祷告:信教的人向神祈求保佑。

  雇定:雇,出钱叫别人为自己服务。本课指事先已确定好,在某一时间内专门为自己服务。

  6.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闻名(著名有名) 摇晃(摇摆)

  沉寂(寂静静寂) 残破(残缺)

  灵活(灵巧) 操纵(操作) 庄严(庄重)

  祷告(祈祷) 簇拥(拥挤) 哗笑(嬉笑)

  (2)反义词:

  残破(完整) 簇拥(散开)

  灵活(笨拙) 庄严(活泼)

  沉寂(欢腾) 新鲜(陈旧)

  笼罩(敞开) 弯曲(笔直)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请六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画出这句话。

  (全文围绕“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画出来的这句话,并谈一谈它在全文的作用。

  (这句话在全文起总起和点题的作用,说明小艇在这座城市很重要。)

  3.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文章是按不同方面的顺序叙述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用合并几个自然段的方法,将意思紧密相连的自然段合并为一段,再概括段意。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小艇”,这样分段和概括段意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这几个方面分别是什么?

  (课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的小艇,由此把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的是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的是小艇样子奇特,乘坐小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

  第三段(第4自然段)讲的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四段(第5、6自然段)讲的是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这篇课文先总后分、思路清楚,学生容易理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给学生创造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请同学谈对课文的印象。

  这篇课文分四段,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段?请你朗读一遍,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作业 。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想象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子和坐在里面的感觉。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启发同学谈谈自己了解的世界著名城市,说说那里的特色和印象最深的地方。(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莫斯科的红场、北京的故宫、水上城市威尼斯等)

  板书:威尼斯

  今天我们师生一起来欣赏欧洲意大利的这座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风光。

  2.播放电视录像片,或者幻灯片,也可以用图片,展示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请同学谈谈自己对威尼斯的印象,喜欢什么,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等。

  (河流、雕塑、建筑、服装、桥梁、小艇等)

  由此引出“小艇”

  板书:小艇

  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威尼斯的小艇,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这座城市的关系。

  (二)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说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因为威尼斯的河道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水上城市,这里水道比车道要多。因此小艇在威尼斯就显得很重要,成为了重要的交通工具。)

  齐读这一段。

  小艇这样重要,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同学们最想知道的。请看第二段。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导学生观察威尼斯小艇的幻灯片或图片。

  启发学生谈论观察到的小艇的外形及特点。

  (小艇很窄很长,两头上翘、漂亮、像新月等。)

  2.分析比较句子,了解小艇的特点,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1)出示幻灯片①“威尼斯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着,行动起来又轻快,又灵活。”

  出示幻灯片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学生几人一组讨论:比较这两段话,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哪句话更生动。

  (特点是又窄又深、两头翘、轻快灵活。第二段话写得生动,主要是里面的比喻句用得好,把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比作熟悉的事物,这样就突出了本来不熟悉的事物的特点,比较好理解。

  这段话中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一是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船作比喻,人们脑海中就会出现小艇的大概模样,二是用新月作比喻,使人感到小艇的造型很美,很有情趣;三是用蛇作比喻,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好像小艇就在眼前游动。)

  板书:

  特点

  又窄又深,两头翘

  轻快灵活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又窄又深,两头翘、轻快灵活,运用三个比喻句,非常形象地把威尼斯小艇展现在我们面前。

  (2)播放轻松的音乐,教师范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有说不完的情趣”的含义。

  在音乐的伴奏下,听着教师朗读课文,请同学想象自己坐在小艇上的感觉。

  (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很舒服;看着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很有意思;两岸的建筑物很有特点,很漂亮,坐在小艇上欣赏是一种享受……)

  再加上偶尔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打个招呼,你觉得怎么样?

  (真是有“说不完的情趣”。)

  “情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的“情趣”说不完?

  (“情”在这里是情调的意思,即不同于寻常的愉快的感觉;“趣”在这里指外界对自己的吸引力,即有趣。因为这种“情趣”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感受良多。因此,这种“情趣”是说不完的。)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作者在这一段先写了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但船夫“总能操纵自如”。接着进一步加以说明怎样操纵自如:极快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也能穿过去,而且速度非常快。)

  书上的一个词概括了船夫的驾驶技术,是什么词?

  (“操纵自如”)

  板书:

  船夫

  速度极快时能拐弯

  拥挤时能挤进挤出

  极险极窄处能穿过

  操纵自如

  2.齐读这一段,进一步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五)学生自学第四段。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2)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3)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小艇。

  如果学生感到第三题有难度,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威尼斯的“静寂”和“喧闹”与小艇的动与不动有什么关系这方面去思考。

  (课文中讲到白天商人坐小艇做生意、运载货物;青年妇女坐小艇娱乐、交友;孩子们坐小艇到郊外游玩;老人带全家坐小艇去教堂做祷告。夜晚,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可能还有一些人坐小艇。比如,警察坐小艇指挥水上交通;医生坐小艇急着去看望病人;演员坐小艇去另一戏院演出等等,可见威尼斯人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小艇。

  课文用威尼斯宁静的夜晚结尾,是进一步反衬小艇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威尼斯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小艇行动了,威尼斯就喧闹;小艇都停泊了,“静寂”就“笼罩”着威尼斯。这说明小艇与整个城市的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2.自由朗读这一段,体会“喧闹”、“静寂”与小艇的关系。

  板书:

  白天 做生意 娱乐

  郊游 祷告

  夜晚 回家

  3.小结第四段。

  这一段作者主要通过写各种各样的人都要乘坐小艇,从而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可以说在威尼斯谁都离不开小艇,小艇可以去威尼斯的任何地方。“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作用

  (五)总结全文。

  板书:重要的交通工具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呢?

  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细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

  (六)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1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的,船、桥梁、历史、名胜组成了威尼斯奇妙的画卷。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再次走进威尼斯,领略那里的异国情趣,独特的景观。出示课件,出现一组威尼斯景色的画面。画面给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幅画面简直是太美了。

  生:我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生:这里的建筑真有特点。

  师:我们课文围绕威尼斯写了哪些内容?

  生答:写了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内容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段落。

  生:小艇的特点:像独木舟、像新月、像水蛇。

  生:因为小艇很窄,很长,很深所以说它像独木舟。

  生:因为它两头向上翘起,和月亮的形状差不多,所以说它像新月。

  生:说到新月,我想起了一年级学过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生:我从小艇活动特别快感觉到它很像田沟里的水蛇。

  师:谁来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小艇的特点呢?夏舒读。

  师:大家评价一下她的朗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小艇又长又深又尖。因为她把这些字读得很重。

  师:这么窄,这么深,这么长的小艇船夫驾驶起来会怎样呢?下面我请一位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何浪读。

  师:大家从他的朗读中又能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从他的朗读中,我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非同一般,不同寻常。

  生:他的朗读轻重处理很恰当。他重读了“特别好”“不管总能”。

  师:从哪一个词语可以体会到?

  生:操作自如。

  师:你是怎么理解操作自如的?

  生:熟练、灵活的运用手中的技术。船夫操作小艇的时候,毫不慌张。小艇那么窄那么深,那么翘。他却能左拐右拐的穿过去。

  师:你在生活中做什么事情操作自如?

  生:我玩电子遥控车操作自如。

  生:我在电脑上操作键盘、运用鼠标操作自如。

  师:坐在这么稳当的船上你想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把眼前这幅美妙的画卷用笔画下来。

  生:我想坐在船上看看风景。

  生:我想好好品味这古老的建筑。

  生:我想坐在船上钓鱼。

  师:老师觉得你等船停下来钓鱼会更好。

  生:我想在船上听听音乐。

  师:多悠闲啊!是啊,真是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

  过渡:这样看来,船就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如果没有船,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用一句优美的句子来说说。

  (发展学生的语言。)

  生:如果威尼斯没有了船人么人们将无法生活。

  生:如果威尼斯没有了船,学生就不能上学了。

  师:谁能用优美的句子说一说呢?

  生:没有了船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生:没有了船就像太阳没有了光芒。

  生:威尼斯如果没有了小艇,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太阳没有了光芒,人没有了智慧。

  师:说得太好了,大家把最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人们用船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书中怎么说?请同学们齐读5、6自然段。

  师:再想象:还有哪些人坐船做哪些事呢?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生:学生坐小艇上学。

  生:老师坐小艇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生:游人坐小艇旅游观光。

  生:老人坐小艇坐小艇去祷告。

  师:威尼斯的白天的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热闹、繁忙。夜晚的威尼斯呢?谁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生:夜晚的威尼斯是宁静的、沉寂的。他读的语速较慢,让我们感觉到了威尼斯的沉寂、祥和。

  师:在我国有一个与威尼斯结为亲密的姊妹城的地方──苏州。下去后查资料,了解苏州,走进苏州。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2、了解小艇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异国风情,陶冶生活情趣。

  2、了解小艇的特点以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怎样介绍小艇的特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激趣。

  2、生交流课外查到的有关威尼斯这个城市的资料。

  3、录相初步感知威尼斯城及小艇。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4、学生述说自己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地方。

  5、作者为什么只选小艇写?带问题大声试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讨论:

  小艇为什么给作者深刻的印象。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的三大重点。

  三、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1、仿说句子,理解运用:

  ⑴ 体会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的独到之处。

  ⑵ 仿说句子:

  用课文中句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与小艇有关系。

  (播放课件。)

  师板书:

  作用大

  2、赏词析句,感知特点:

  ⑴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余学生闭着眼睛想像小艇的样子。

  ⑵ 句子比较:

  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师板书:

  样子奇特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并作出恰当的比喻将小艇描写得很精彩。)

  ⑶ 完成下面的两道练习题:

  (播放课件。)

  例:1、平静的湖面犹如____________。

  2、街道两边的梧桐树仿佛____________。

  ⑷ 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⑸ (出示小艇模型。)

  学生边看模型演示,边试背第二自然段。

  3、听中想象,读中内化:

  ⑴ 指名朗读,要求通过语调、声音的变化,表现一种感情。其余同学注意听。

  (学生朗读、想像。)

  ⑵ 汇报交流,听他读你看见了什么?

  ⑶ 生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4、以动悟静,深层拓展:

  ⑴ 播放威尼斯的夜景:

  (出示课件。)

  谁来说说?

  ⑵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⑶ 理解:

  以声托静:

  “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

  以影衬静: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⑷ 师小结:

  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威尼斯的静,通过一些动态、声音的描写来反衬威尼斯夜晚的宁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⑸ 你最爱读哪几句?带上感情在组内试读。

  ⑹ 指导感情朗读,引导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

  四、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1、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你的感受。看谁说得最好!

  2、总结:

  的确,美的课文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是美的!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意大利有个威尼斯,泰国有个威尼斯,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它就是我国的苏州。让我们课后去收集这些城市的资料,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方法向你的亲朋好友介绍这些景点。

  (播放课件。)

  五、课外作业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方法,从下面任选一个景点向你的朋友做介绍。

  1、东方威尼斯──中国的苏州。

  2、亚洲威尼斯──泰国的曼谷。

  3、北欧威尼斯──斯德哥尔摩。

  【板书设计】

  威     外观 长、窄、深、翘

  尼  样子 独特

  斯        内部 舒适、情趣

  的  船夫 技术高超 操纵自如

  小        

  艇  作用  大   关系密切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3

  教材简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小艇的外形,船夫驾驶小艇的技术和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描写了这座著名水上城市特有的风光。全文对威尼斯和小艇的静态、动态的描写引人入胜,把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描绘得历历如见,令人神往。

  设计理念:

  文章浅显易懂,语言生动优美。本节课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让朗读成为学习、探索的重要手段,并在熟读基础上画出小艇的样子,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小艇与人的关系,扮演游人、船夫,说自己的体会,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2、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3、 品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德国五彩斑斓的花和花背后德国人的一颗“人人问我,我为人人”心,这节课我们走进第26课,感受威尼斯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情。看到题目,你们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让学生质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自由发言。

  师(过渡):威尼斯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感悟独特风情

  1、带着问题一边自由读课文,一边思考。

  2、通过读你明白了什么,和我们分享你的收获。

  预设学案如下:

  “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

  (课文通熟易懂,学生基本自己可以完成)

  3、作者是怎样来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仔细读读有关语句,把自己感受深或者喜欢的地方做简单批注。

  4、学生自学。

  5、小组交流

  6、展示点评

  教师随即做补充引导

  第2、3自然段,感受小艇的独特:

  1、描写小艇特点的句子;

  2、根据你画的写小艇的句子,谁能在黑板上画上小艇的简笔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画。

  (通过“读”的吸收,“说”的表达,帮助学生积累课本中规范的书面语言。)

  3、句子比较:

  师出示一个句子这句话与书上第二自然,哪句好?

  (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书上运用了比喻句,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和新月,更能了解小艇的样子,以及造型优美,用熟悉的水蛇作比喻,显示小艇的轻快灵活,并给人以动感。)

  4、 朗读感悟:

  小艇行动轻快灵活,坐在里面是那么舒服,谁能用读的方式告诉我们。

  (让学生充分地读,借助正确地感知语言材料,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可以培养学生顺畅的语流和敏锐的语感。)

  5、 生评价:

  师过渡:小艇的样子真是奇特,坐在里面也非常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谁能用一个词说明。

  6、你认为船夫驾驶技术好在哪里?

  (1) 同桌轮流做船夫,以桌面代替河面,文具盒、书本当船只,一人演示,一人配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中领悟课文内容。)

  (2) 指名上台演示:

  以黑板代替河面,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上小河道、小艇,谁当船夫拿一只小艇边在河上行驶,边介绍。

  (3) 评价:

  (4) 朗读,船夫技术这么高超,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来呢?

  7、(1) 在威尼斯,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

  谁 坐 干什么

  商人 小艇 ?

  青年妇女  去郊游

  老人全家  上教学祷告

  看戏的人们  回家

  试想: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坐交通工具工作、学习?

  (想象是思维的载体,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驱力,通过想象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能力。)

  (2)、 再播放威尼斯风光片,师根据文章内容做介绍,欣赏这么美丽的风景,各位游客,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你是船夫,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你又想说些什么?

  指名扮演游客、船夫的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说话”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而语言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在此设计让学生当船夫,游客,就在于让学生不仅新奇,而且把课文内容内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延伸

  回家当导游,把威尼斯的风光介绍给家中的亲人。

  四、课后反思:

  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质疑创新精神:

  开头看完风光片后,让学生质疑“说说课文会写什么?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说如果自己是游人、船夫会说什么,并扮演,这样学生将书面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国家新课标中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我在这节课中,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注重朗读、默读、语感的培养,还注意学生的评价能力、想象力,合作探究能力,在学生读、说、听、演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伴随着学生的活动,教师适时调控,使学生的身心始终在高度的兴奋和激动之中。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合集 篇14

  一、回顾课文,问题导入

  1.教师引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导学:谁能用一两句话谈谈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

  3.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写的?(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全面的了解,对文本内容有初步的体会,围绕文章的主旨设疑启思,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为下面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分组学习。

  出示学习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看一看,把你学懂的地方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4)画一画,把你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引导探究。

  预设:

  第二部分: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舱里舒服的感觉。

  (1)小艇留下的印象。(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2)小艇是什么样的?(让同学们把事先做好的小艇模型拿出来,用课文中有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小艇。)

  (3)出示句子,男女学生朗读比较:哪段话表达效果好?

  ①出示句子,对比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②学生讨论、交流。

  ③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们一致认为课文中的一段话写得更生动形象,那么谁来谈一谈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才使我们感受到他描写得是如此生动形象的呢?(作者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独木舟”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用“新月”比喻“两头翘起”的小艇;用“水蛇”比喻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

  (4)教师小结:用比喻句对小艇进行描写,我们眼前就出现了小艇的样子、造型以及它行动起来的感觉,今后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描写方法,这样我们的文章也同样会生动形象。

  (5)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就在我们面前,你想不想体会一下坐在里面的感觉呢?

  (6)教师引读: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坐在这样一艘小艇中,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看谁想象得好、巧。(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着自制的小艇做相应的“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7)下面我请各位乘坐小艇的同学谈一谈你的感受。(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我们置身于威尼斯的小艇中,会有一种“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感受。)

  第三部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1)教师引问: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三部分,想一想,哪些词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呢?(操纵自如、挤过、穿过、急转弯。)

  (3)教师导入:课文描写得很精彩,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给大家复述一下船夫的“操纵自如”。(拿着自制的小艇,边讲边演示。)

  (4)教师导入: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操纵自如”这个词,联系刚才那位同学的表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5)教师指导学生拿小艇表演。(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师生看投影表演读。)然后完成学生活动卡。

  (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疾驶的时候——能够作急转弯;拥挤的时候——能够左拐右拐挤过去;极窄的地方——能够平稳地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通过描写“我们”的感受侧面衬托了船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第四部分: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1)教师引问: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看戏的人。)人们坐小艇干什么?(做生意、郊游、去教堂做祷告、看戏、回家。)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市长、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3)小组合作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和谐之美”。(完成学生活动卡)

  三、深入体会,学习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2.教师引问: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教师小结:

  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同学们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