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健康教案

2023-10-17

惊蛰健康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了解惊蛰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惊蛰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节气知识小科普

  惊蛰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气盎然,俗语“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此时,“九九”已尽,气温回升,万物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达到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此时,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北方地区也渐渐入春,春耕由南到北渐次展开。

  温馨提示:惊蛰期间,细菌也开始滋生,这个季节也特别容易引发感冒,小朋友们要注意预防流感哦。

  惊蛰习俗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蒙鼓皮。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驱虫。惊蛰为仲春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打小人。在民间有惊蛰当日,打小人、去晦气的习俗。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祈求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来,“打小人”习俗正是如此。惊蛰“打小人”习俗,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吃梨。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科学小实验

  实验一:空气炮

  惊蛰万物萌苏,天地雷动,人们会打小人来去晦气,今天,我们来一起制作个空气炮,听着怦怦怦~的响雷来打小人吧。

  实验材料:剪刀、气球、纸杯、透明胶、纸卡等目标物体

  实验步骤:

  1.用剪刀把纸杯底部剪一个洞;

  2.用剪刀剪去气球嘴;

  3.把气球套在纸杯的杯口上,用透明胶带固定;

  4.一手抓住杯子,用小口对准目标,另一只手拉动气球,发射。

  实验二:驱虫香囊

  惊蛰会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让我们来制作香囊来驱虫吧!

  实验材料:香囊包、茶叶包、藿香、紫苏、艾草、丁香、藿香、薄荷、陈皮

  开始实验:

  1、把中药用手捏碎;

  2、把中药放进杯子中进行搅拌;

  3、把混合好的中药粉倒进茶叶包中;

  4.最后把茶叶包放到香囊中。

  知识拓展

  瘟疫始于冬,盛于春,止于惊蛰,这个规律有科学依据吗?

  中国古老历法一次次验证: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这个规律始终的。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首先病毒需要中间宿主,这些中间宿主大部分生存空间都是阴冷潮湿、洞穴为主,且大部分非食肉动物。病毒的存在可能与阴冷潮湿等生存环境有关。其次,病毒在高温45℃(有的病毒需要在60℃以上)以上存活概率很低,这也是病毒选择中间宿主,包括人类并能存活传播的原因之一。病毒的生存可能与温度有关。还有就是病毒传播是有规律的,人传人也有很多形式,但是病毒除了物理传播逻辑,病毒可能还有时间传播逻辑。

  虽然已经到了惊蛰,小朋友还是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哦。

惊蛰健康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蛰这一节气到来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体会春天到来时的明媚氛围和小动物们的欢快情绪,也感受人们春天里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了解惊蛰这一节气时自然界的物象变化,和小动物的欢快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一温暖美丽的春天已经悄悄来到了身边啦?你从哪发现的?(学生自由发言)。当你看到绿绿的小草,嫩嫩的柳芽,你的心情怎样?你们喜欢春天吗?不光小朋友偿喜欢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动物们在明媚的春光里也高兴地不得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惊蛰》和小动物一起体验春天到来时的.快乐与兴奋。

  板书课题《惊蛰》

  介绍: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是表明气候变化的时间,大概是每年阳历3月5日、6日或7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在惊蛰时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出示生字,这些生字宝宝就藏在课文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学生读课文划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

  指名说说如何记住生字。

  三、深入读文,理解内容

  1、惊蛰到了,小动物们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读文思考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说小动物们从冬眠中醒过来了。

  2、课文中都提到了哪几个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

  学生再读文,体会、注意小动物们的动作和语言。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①第一自然段:理解“冬眠”。

  问:小金蛇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很可爱?

  学生读后,指导朗读从“急忙唤醒”说说怎样读。

  小金蛇的话,学生说说试读。

  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小金蛇的伙伴们可能都有谁呀?

  学生答。

  ②第二自然段

  第一句读出欢欢喜喜的语气。

  刺猬的哪些动作和语言让你觉得它可爱?

  指名读

  理解“眯缝”动作表演

  “喃喃自语”结合实际,早晨妈妈叫醒你,你又不想起时会怎样说话?再读小刺猬的话。

  自由练习读文,表现出小刺猬的可爱。

  ③第三自然段

  通过“高兴得大喊”体会怎样读青蛙的话。

  指名读,比读。

  通过表演理解“忸怩”。

  ④惊蛰到了,小动物们都爬出洞穴,在温暖的阳光下爬着,跳着,大声地叫着,多高兴呀,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表演读文,学习二十四节气歌

  1、自读全文,体会惊蛰来到时,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

  2、小动物们这么可爱,你们愿意来演一演它们吗?

  戴头饰表演。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节气?

  指名说说。

  出示二十四节气歌,师简单解释,齐读,自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