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健康教案模板

2023-10-24

《珍惜粮食》健康教案模板 篇1

  一、学情分析  

  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穑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 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 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二、案例解读  

  品 德与生活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把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主要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儿童的生活品质和能 力,促进儿童发展。在教学《珍惜粮食》这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与粮食有关的一些资料(如浪费粮食的现象、粮食怎么来的……),并做好适 当的记录,然后请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切身的体验过程中油然而生——珍惜粮食的必要性。下面是我教学中的一个 片段:  

  师:“浪费粮食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课前,同学们都对自己身边浪费粮食的情况作了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小组内交流调查情况,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饭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严重浪费粮食的“惨局”。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觉?  

  生2:那次春游,我发现同学浪费粮食很严重,吃不完的就扔到垃圾桶里,好可惜!  

  生3:我也曾做过浪费粮食的事,有时看到妈妈煮的饭好吃我就盛得很多,但每次吃不到一半我撑不下去,于是我就其余的倒掉。以后我不再贪吃,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做到不浪费。  

  师:你不仅发现自己的错误,还能勇敢地承认,真是个好孩子!  

  ……  

  学生们汇报自己发现和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到的种种浪费粮食的现象。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不错!那你觉得这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生1:不对,因为课前我通过收集有关资料知道了粮食是农民伯伯、阿姨们辛辛苦苦劳动的成果,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生2: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灾区的人民在煎受着饥饿的痛苦。我们不要浪费粮食,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捐给灾区人民。  

  生3:我也认为不对,我通过调查知道了粮食对我们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饭,我们就长不高,也长不好,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师:同学们真能干!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粮食的知识,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吗?  

  生1:我爷爷是个老农民,我从他那了解到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伯伯、阿姨都非常辛苦,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去翻地、打垄、播种、浇水、锄草、除害虫、收割、晾晒、脱粒,有了这样辛苦的劳动,才能产出粮食。  

  生2:我在妈妈的帮助下,从知道我爱吃的面包、蛋糕、还有面条都是面粉加工而成,而面粉是由一种粮食小麦加工而成的。从而我了解到粮食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烦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  

  三、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以其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1、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有机的联系。          

  教 材是课程和教学的一种主要资源。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引导儿童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 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同时,这个过程引导和提升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2、引导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关注、实践和创造自己的生活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与生活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  

  3、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    

  新 教材较好地注意到选取儿童当前正在进行的“生活事件”作为范例,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关注儿童当下、即刻的真实生活,在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意 义牵涉”、“利益”关联的关系,一方面使儿童面对教材“生活”产生情感的触动,使教材对于儿童而言是“价值有涉”的,另一方面,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 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课 堂生活只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课堂和学校里的资源也只是课程和教育资源的一个部分。因此,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 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使游戏、电视和网络,使教师、家长、公众以及儿童自己都成为品德教育者。 总之,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和儿童生活周围中的一切事、所有人都成为教育资源和教育者

《珍惜粮食》健康教案模板 篇2

  每学期一次的“生活.乡土.艺术”活动在仓幼拉开了序幕,活动的形式更是别出新裁: 幼儿作品展示、家长作品展示、教师展示课等,我勇于接受了这次的展示课,在教研组的讨论与支持下,我决定挑战一下自我,上一堂中班社会课,社会课对于我来说真的是难以把握的一个领域,那么应该设计怎么样一堂课呢?无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思考之余我觉得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上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乡土艺术周系列活动,设计了中班社会《珍惜粮食》这一堂课。目的是让农村的幼儿借助本土原有的农作物来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并知道成人劳动的艰辛,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并懂得要爱惜粮食。

  教案设计出来之后便是试教,试教是一个长期与痛苦的过程。一次次的试教,我的教案是改了又改,课堂是改了又试,虽然这个成长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我感觉自己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从第一次的教案目标修改: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了解米饭的来历,感受农民、食堂阿姨、食堂叔叔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懂得要爱惜粮食,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到最后一次的执教展示,自我感觉还是有进步的,如:当第一次我试教过后,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给我提了意见:表扬幼儿的语言可以再丰富些、动作可以再夸张化点、提问幼儿的形式可以在多一些、出示的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我又经过了教案的重新修改与自我的重新准备,第二次试教,试教过后,发现自己有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就是我每次给幼儿提问题时总是提一半,这无疑给幼儿垄断了自己的想法。于是,我再次自我反思与准备,到最后的展示,我感觉自己又提升了一步。

  整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的亮点有三。

  一、这堂课选材不错,能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让幼儿通过课堂知道农民的辛苦,从而学会珍惜粮食。

  二、课堂思路清晰,能够有效的提问,提问方式多样性。从个人回答到朋友间的讨论。

  三、课前准备比较丰富,既有ppt,又有视频,能够吸引幼儿眼球。

  四、教态好,声音响亮、待人亲切,富有感染力。

  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如:一、上课时让幼儿学着做一做时,动作可以再夸张化一些,这样能够带动幼儿的情绪。二、ppt照片可以再精炼些,让幼儿一目了然,有些镜头可以拍的再大些,像农民冒着太阳流汗时的照片。

  另外,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有一帮姐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还有一个师傅在背后默默的帮助我,才使我能够大胆的展示这堂课,相信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下次的展示课上能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