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植树教案

2023-09-18

大班语言植树教案 篇1

  教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学生听录音。

  学生边听边划。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大班语言植树教案 篇2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和许多汉字交上了朋友,还初读了课文,知道1985年的植树节,在天坛公园亲手栽下了一棵柏树。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2)、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 )地种柏树。

  师: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 )”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 )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学会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里可填“起劲、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小心”等等,随机进行读文,结合语言文字训练,体会积极为祖国绿化作贡献的`精神。)

  (如:找出种树的动作词“挖、挑选、移、填、站在、扶正”,同桌伙伴,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植树过程。“移”字可换“放”字比较理解。)

  4.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的资料理解,体会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师: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全班交流。

  3.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日子 ( )的柏树 ( )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81岁高龄的他,亲手栽下柏树,用实际行动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绿化祖国。同学们,行动吧!

大班语言植树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能力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自悟学习的条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道算式朋友,你们看喜欢吗?(出示:63,124,186,357)

  师:口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非常好算,很容易算出来。

  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

  师:现在,我们再来认识几位算式朋友。(出示:303,6002,5607,3609)

  师:口算时,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算,一下子也能算出来。

  师:你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0不参加计算,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后,只要在后面补0就行了。

  师:好,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认识你们带来的新朋友,你们带来了吗?

  生整理自己的口算卡,口述,师板书

  1005,30006,20__,40008,

  师:你们能算出结果吗?

  生演算。

  师问:你又有什么新感觉?

  生:只要认真,也能很快算出来,但不像上面的题那么容易。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利用乘法口诀,在心里先想出整十数,再看看几个0不参加计算。算出结果后再在后面补上不参加计算的0。

  说得好的同学受到了掌声鼓励。

  二、自悟学习的目标

  师:刚才老师认识了你们为我带来的新朋友,老师特别高兴,谁还给老师带来了不曾认识的朋友?

  在教师鼓励下,生又口述,师板书

  844,963,662,555,

  师:你们真不简单,这样的朋友也让你们请来了。老师非常开心,我们大家共同来认识它们好吗?

  学生非常欢喜,对于新内容的出现表示欢迎,从他们的神情上看出,他们已经迫不急待,跃跃欲试。

  师:有哪些小机灵已认识它们了?

  师:那些认识它们的小机灵一定特想给大家介绍它们,不过我也要给那些不认识它们的同学一次机会,要不然,他们会不高兴的。现在,我们大家先确立自己要介绍的朋友,然后独立思考,看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向大家介绍它们,比比谁的方法多、方法好,让同学们都乐于接受。好吗?

  三、自悟学习的内容

  1.师:同学们都想好了吗?现在你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介绍你们喜欢的朋友好吗?

  2.让生自由分组,要介绍同一位朋友的同学编为一组,组长带领组织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表现自己,组长做记录。

  3.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交流,指导学生探索的过程,重点点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也从中找到乐趣。师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4.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844,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想出了四种方法。

  生2:利用乘法想除法,因为214=84,所以844=21。

  生3:把84分成80和4,804=20,44=1,20+1=21。

  生4:直接口算,用十位上的数字除以4得2,写在十位上,用个位数除以4得1,写在个位上,得21,即844=21。

  生5:用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学生汇报的同时,师进行板书)

  A组同学汇报完后,班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A组介绍的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对A组同学,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

  生6:那种竖式方法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吗?对于竖式的写法,我们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组认识的朋友是963,我们也用到了竖式。(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这种竖式是你们组同学自己想出来的吗?

  生6:不,老师,是我爸爸早就教我的,现在我把它介绍给了全组同学。

  师:如果认识844也用这种竖式,同学们会算吗?试试看。

  同学们很快列出了竖式计算。生7在台上边板演,边说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这两种竖式的算法,你觉得哪种好?

  让生举手表决,结果喜欢前种的比喜欢后种的要多得多。

  (反思我想这是孩子们经过动脑筋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一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只要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过程,能准确算出结果就是好样的。我不想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想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或许就是我们期待的创新吧,对于竖式的标准写法我并没有去说明。)

  师:好,我们接着来交流。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也都是采用的这四种方法。

  师问: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让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四、自悟学习的价值

  1.放多媒体课件植树。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2.选做题(任选一题,独立完成)。

  练一练的2,3题。

  五、自悟学习的收获

  1.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介绍新朋友。(师板书)

  2.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最喜欢直接口算。

  生2:我觉得表现得很出色,我要向他学习。

  生3:我认为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我要把数学学好。

大班语言植树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植树问题》,117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就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就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