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根本了解人体的正常构造及各部件的术语名称,学会了坐、立、行及读书、写字正确姿态。
(2)能自觉、自主地搞好个人卫生及爱护眼睛和牙齿,懂得克制和战胜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体育运动、游泳等的留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知道花草树木,对改善环境的作用,自觉爱护环境、爱惜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丢瓜皮果壳、杂物、垃圾。
(5)增加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力量,以到达防病保健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手的卫生与安康的关系。
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预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手的卫生
1、上课开头让同学相互检查手,看手是否洁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1)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蛔虫、蛲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2)什么状况下应洗手?(饭前便后、劳动嬉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
(3)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4)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要仔细、流淌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效果考察,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
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嬉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二、不吃变质的食物
1、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简单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
2、食物中毒的病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严峻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3、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争论、记录,派代表答复。
4、教师小结:吃洁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溃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置食品要留意。
三、爱护视力
1、近视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晰,但看米以内的东西时,就必需加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缩,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一样。看的东西越近,调整活动就越强;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展调整活动而疲惫。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消失近视状态。但这种近视状态开头时不肯定是真正近视,若不准时治疗,又不预防,以后就可能进展为真正的近视,到此时进展预防和治疗就比拟困难了。
2、用眼卫生。
学生不留意读书写字姿态,字迹模糊色浅,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环境下看书写字,躺在床上、走路、坐车看书等等不良习惯,都易使屈光调整活动加强,使眼肌持续地紧急收缩,而且由于过度、长久地调整活动,造成了代谢产物的蓄积,进而刺激眼肌加强收缩。虽然近视眼发生的缘由许多,可以遗传,但学生的近视眼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缺乏某种养分素,也简单得近视。
四、爱护视力的方法
①字迹要工整。
②看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0.25—0.3米。
③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5-10休息分钟。
④不在光线太暗或太强的地方看书,不在卧床、走路和乘车时看书。
⑤戴眼镜的学生,每日要清洗洁净镜片和镜架。
五、电视荧光屏对眼睛的损害
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是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看电视时就像在晃动的车中看书一样,眼睛极易疲惫。尤其是近距离看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整屈光的强度也加强,眼睛更易疲惫。按35—46厘米电视机计算,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六、看电视的用眼卫生
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四周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简单疲惫。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拦住门窗,将亮度和比照度调整到适宜的状况。
眼睛平常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电视机应放置于观看者的前下方。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殊紧急,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惫而损害视力。连续观看电视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因此,看电视时间半小时后,应按摩眼眶四周,或闭眼休息一会,能做眼保健操。同时,活动身子,使肌肉、关节得到松弛、休息,也利于血液循环。
世界卫生日小班教案 篇2
训练目标:
1、认知目标:
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了解自身在为班级保持卫生方面需做的努力。
学生明确班级是全班同学共同的集体,应共同为制造班级良好卫生环境奉献力气。
2、行为目标:
学生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共同保持班级卫生有序。
3、情感目标:
学生树立肯定的行规意识,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预备:
1、全班发动,全体同学共同出谋划策收集素材,为集体和小组争论供应依据。
(1)通过班级日志,同学观看,照片采集等方式收集班级中同学讲卫生和破坏班级卫生环境的现象。
(2)学生回忆和记录自己在参加大扫除和每天值日劳动的心得。
2、环境布置。
教学过程:
一、聚焦你我他,引入主题
1、把范围圈定在班级教室的卫生片段,图片展现卫生状况良好的'环境面貌。
2、展现班级日志,表彰乐观参加班级卫生劳动和维护的同学,树立典范。
二、班级实事面面观
1、短片和图片展现,呈现班级中的各项事务(课间教室里杂乱的环境;局部同学为布置班级环境劳碌)。
2、师生争论:班级卫生维护事务应由谁担当?
目前是谁担当了班级卫生维护的事务?
三、班级卫生职责知多少,我能担当有多少
1、争论:明晰班级卫生事务详细有哪些并制定细目。
2、测一测:你是讲卫生,爱卫生的人吗?
3、争论:结合班级卫生事务,怎样做个讲标准,爱卫生的人。
认领班级卫生事务,全班同学进一步明确各拘束班级中担当的职责。
四、总结拓展
1、教师点明班级是全体同学共同的生活环境,需要共同维护和建立并作总结
2、通过教室内绿绒板展现和班级日志等载体反应学生们对于班级卫生事务的参加,也做为鼓励的机制。
世界卫生日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3、培养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入课题: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看看如果手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手脏了该去洗手)
2、观看生活中容易弄脏手的物品图片
3、给幼儿讲述手的污染可以带来很多疾病,观察图片:用脏手搓眼睛眼睛变红肿、用脏手抓东西吃引起肚子疼、呕吐、拉肚子等。
4、教师:在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引导幼儿说出吃饭前要洗手、运动完了要洗手、游戏玩了要洗手、便后要洗手等。)
5、教师:谁能说说我应该怎么样洗手?(请个别幼儿讲讲,也可以让幼儿小组讨论后再回答,同时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小结:适时的.鼓励幼儿。
6、出示洗手顺序图片,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1)用水把手打湿了。
(2)手心手背都要搓肥皂,并要搓到有泡沫。
(3)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挽起小袖子,打开水龙头,清水冲一冲擦擦小肥皂,手心手背搓干净手指缝里搓一搓,清清水里冲干净,小手关上龙头甩一甩,干净毛巾擦干手。
(4)幼儿在座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幼儿在水管边实地洗手一次;幼儿洗手时,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提醒个别幼儿,不要玩水,节约用水,最后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世界卫生日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明白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保护环境卫生。
2、乐意大胆使用材料与伙伴合作制作垃圾箱。
3、感受到共同制作的欢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剪刀、不一样大小的纸盒、包装纸、浆糊、双面胶、抹布等。
经验准备:有与伙伴合作的经验。
【重点和难点】
1、此活动的制作教师研究到纸盒有不一样薄厚,孩子们在剪厚纸盒时会有困难。
2、制作的`盲目性。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我们今日带来这么多的材料想做什么样的垃圾箱?怎样做?都需要什么材料?想与谁合作?
教师带幼儿分别进行讨论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2、幼儿意愿找到自我的合作伙伴进行制作。
在过程中教师做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尽量满足幼儿的需求,给与适时的指导与帮忙,使孩子们能获得成功。
3、作品展览与讲评:
请孩子们说出制作的过程,将自我的成功与伙伴共同分享。教师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将垃圾箱放在有用之处。
总结:
(1)教师会适时地进入给予指导与帮忙。
(2)引导幼儿充分地说出自我的想法以及如何与伙伴合作的想法,孩子们带着想法,有目的的制作减少了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