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气味真正多》

2023-08-30

小班教案《气味真正多》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健康科学领域)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但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身体又容易受到伤害。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保护鼻子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闻闻”、“说说”、“听听”等有趣的活动中了解鼻子以及保护鼻子的方法,使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鼻子辨别不同的气味,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活动准备:

  无鼻子小娃娃图;消毒液、花露水、醋、牛奶、酒、臭豆腐、蒜泥分别装瓶,制成气味瓶;故事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说出鼻子的位置和作用。

  1、出示小娃娃,引导幼儿指出鼻子的位置。

  小娃娃五官中缺少了什么?娃娃的鼻子应该贴在什么地方?你来帮他贴上吧!小朋友的鼻子在哪儿呢?(师: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x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

  2、说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有什么作用呢?(呼吸、闻气味)你都闻到过什么味?

  二、出示气味瓶,气味真正多,知道鼻子帮助我们闻到了各种气味。

  1、观察气味瓶(消毒液),引起幼儿兴趣。

  刚才,我的好朋友给了我一瓶东西,大家帮我猜猜是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呢?(看一看、尝一尝【提醒: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食品】、闻一闻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正确的闻味方法。

  师将鼻子靠近瓶口被呛到(咳嗽),再和幼儿探讨正确的闻味方法: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

  3、请小朋友们用正确的闻味方法辨别气味瓶中不同的气味,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和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听故事《翘鼻子鲁鲁》,帮助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看图听故事。

  讨论:鲁鲁做的对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鼻子?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不往鼻子里塞东西、不要用手抠鼻子、玩耍时要注意避免碰撞鼻子、流鼻涕时要及时擦等等。

  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小班教案《气味真正多》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对气味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到这节课有着不足的地方,魏老师的点评更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节课我应该让孩子多说(放开让孩子说) 多做 多练(说完让孩子练习体验),老师不要限制包办,在第二个环节让孩子闻气味中,我就应该顾及到每个孩子,让他们都闻一闻 说一说。在课前准备所需东西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每个孩子都能操作到,操作的材料要丰富。在教育孩子保护鼻子的环节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去思考,让孩子们去说一说结果。科学是比较严谨的,一定要让孩子先猜想在验证。魏老师到位的点评让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个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