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由于本章第一节属于导读性质的课题,他基本没有涉及物理概念、规律的演绎或推理,然而,它又为第二节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并为学生构建正确的逻辑结构提供了线索,因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此,我把它与第二节合并在了一起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取名为”电磁感应现象“。这样来看,本节教材具有如下特点:(1) 承前性,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电生磁的知识,对”电“与”磁“两个看似互不相关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堂课是在此基础上对电磁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具有回顾旧知的作用;(2) 深化性,本堂课的研究内容”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完善电磁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枢纽。同时,学好本节教材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宏观电磁现象,深化其对电磁关系的理解;(3) 启后性,本节课部分研究过程折射着后续知识的缩影,这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设置了兴趣点和逻辑点。同时,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方法及理论分析方式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宏观向导。总的来看,本节教材具有多维性和立体性。”
二、学情分析
(1) 从宏观来看,高二物理学生在已有一年半的高中物理学习之后,对高中物理从“发现置疑”——“探究推理”——“分析论证”的物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思维倾向有助于学生自主元认知相关物理规律,从而为其进行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宏观向导,并有助于其积极构建正确的图示。(2) 从微观来看,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可能对磁生电有着一定的猜想。然而,由于高二学生整体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高,他们往往很难找到突破口。因此,老师因当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创设特定物理情景或模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物理问题,从而提升其整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简单的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然学生感受科学实验在解决抽象物理问题时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对电磁感应发现历史过程的简单介绍,让学生感受“偶然”与“必然”的哲学辩证,并启发他们进行反思。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创设特定物理情景或模型引导学生获得“磁生电”的理论认知。
五、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提纲:
(1) 回顾旧知,提出质疑。本堂课,我们将与学生回顾旧知,并引导学生进行对称性的思考,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能生电吗?
(2) 媒体放映,直击重点。我们将以一组幻灯片来简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过程,用真事迹“绘声绘影”,旨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热爱。同时通过幻灯片内容和本堂课重点内容的衔接达到直击重点的效果。
(3) 新的反思,实验探究。我们从初中宏观电磁感应中抽象出了一个新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次实验探究。第一次为分析推理型实验,第二次为验证型实验。
(4) 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5) 知识迁移,课后巩固。本堂课的最后,我们将请一位同学上来自主完成一个实验。此外,我们也为学生准备了一道课后习题,以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
2、教学过程详案
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任务
《微格教学》是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对师范教育教学微观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性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在相关《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科教材分析和教学法课》之后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学会运用微观研究教育教学的方法,为教育实习和毕业后胜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微格教学的概念、特征、特点、地位和方法,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重点掌握并灵活应用各项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的方法;学会教学技能的反馈和评价的方法;学会教学技能训练教案的编写; 学会多媒体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了解微格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要体现化学教学的特点,注意联系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并将教学法理论努力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之中。
课程应当采用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观摩和讲评中学物理课, 编写各种不同形式的教案,进行模拟教学。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言 微格教学概论
1.了解微格教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能掌握微格教学教案的设计。
3.懂得微格教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导入技能
1.了解导入技能的功能。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 【编写日期】20__.3.30 【先修课程】
2.掌握导入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导入类型分别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导入教学。
第二章讲解技能
1.了解讲解技能的功能。
2.掌握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讲解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讲解教学。
第三章板书技能
1.了解板书技能的功能。
2.掌握板书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模拟课堂板书教学。
第四章演示技能
1.了解演示技能的功能。
2.掌握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模拟课堂演示教学。
第五章提问技能
1.了解提问技能的功能。
2.掌握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提问类型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提问教学。
第六章变化技能
1.了解变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变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观摩和评价用不同的变化技能。
第七章强化技能
1.了解强化技能的功能。
2.掌握强化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观摩和评价用不同的变化技能。
第八章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技能
1.理解解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2.掌握课堂科学探究活动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课堂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技能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科学探究教学。
第九章教学课件应用技能
1.了解课堂组织技能的功能。
2.掌握课堂组织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课堂组织技能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课件应用教学。
第十章结束技能
1.了解结束技能的功能。
2.掌握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
3.能用不同的结束类型各设计一份微格教案。
4. 模拟课堂结束教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有关的教案编写、教学评价等内容,在系统的讲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查看相关的实践内容,增加讨论课、答疑课等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电子教案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引进摄影机、录像机、电视等教学资源,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微格教学系统、摄像机、录像机,以及相关的中学物理教学案例的录像等。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书面作业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林钦.物理微格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__.6.1
高中生物微格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开设的意义和要求;
2、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3、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
教法教具: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提高毕业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毕业设计水平、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二、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毕业设计基础
毕业设计概念毕业设计过程选题方法技巧毕业设计开题
毕业设计类型
学术理论研究型信息系统开发型局域网络组建型网站规划设计型Flash动画型平面设计型
毕业论文与答辩
论文写作内容论文排版技术论文装订顺序论文写作技巧答辩目的意义论文答辩准备
三、介绍教材情况:
1、本教材选用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规划教材《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唐红亮主编,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出版,20__年2月第二版。
2、教材图片:
3、教材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高等学校如何抓好毕业设计,大学生如何开展毕业设计”这一主旨,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着手实施、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答辩的过程与技巧、成绩评定等多环节规划内容,并以实例的形式分步详细地指导毕业课题的设计。
本书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第一版的基础上,依据读者的反馈信息,在内容、形式、逻辑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了修订,为大学生们开展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构思及富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方法。
本书结构合理、简明扼要,例题丰富,即学即用。可作为各类高等学校、高职院校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材,也可供从事项目开发人员学习和参考。
配套光盘中不仅列出了书中所有毕设相关文档的电子稿及课题开发的源程序,还附赠了精心收集的作者所在院校近4年来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供读者学习与参考。
4、教材目录结构:
第1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第2章课题选取与毕业设计(论文)开题
第3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一——学术、理论研究型课题
笫4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二——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题
第5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三——计算机网络组建课题
第6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四——动态网站规划与设计课题
第7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五——游戏开发与动画技术设计课题
第8章毕业设计类型分析六——多媒体设计课题
第9章毕业论文撰写方法
第10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要点
五、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应注意的问题:
1、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2、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未按时完成者影响毕业。
3、及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按指导教师要求认真修改完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4、毕业生实习后因特殊情况不能返校者,应通过其它方式与指导教师联系,不要影响毕业论文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