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2023-08-29

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4、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如: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有价值的话题,扩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活动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教育幼儿做好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我们往往是怕麻烦和害怕家长的不理解,极少展开这样的活动。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我明白作为幼儿教师,不单单是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还要传授给他们生活的本领及增强动手的能力。

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篇2

  游戏目的:

  1、发展幼儿间合作与比赛并重的能力。

  2、能与同伴一起进行集体舞表演,从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3、通过游戏提高幼儿追赶奔跑能力及反应的灵敏性。

  4、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游戏准备:

  (材料)

  1、苹果、生梨头饰各一个

  2、手绢一块,小圆垫与游戏人数一样多。

  游戏人数:

  中班幼儿11—13人。

  游戏过程:

  一、准备运动

  幼儿排成四组,跟随教师的口令进行活动前的一系列活动准备。然后交代游戏规则:幼儿自由组队,每组自选一名有能力的幼儿当组长,进行游戏指导。

  二、大串烧

  幼儿自由结伴组队,围成一个圆圈,边拍手边念:“乒呀乒头噶”,连续三次,以最后一次为准,出手心的幼儿为一组,出手背的幼儿为一组,两组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两名幼儿,一名幼儿做苹果,一名幼儿做生梨,其余幼儿手拉手边念《苹果、生梨》儿歌边进行游戏,当念到"你想吃啥"时当苹果、生梨的两名幼儿用手套住一名幼儿,问他:“苹果、生梨你想吃啥?”该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进行拔河比赛,赢的那组上的幼儿自由推选出一名幼儿做丢手绢的人,其余幼儿围成圆圈蹲下,大家一起和丢手绢人唱丢手绢歌,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丢手绢人把手绢放在其中的一名幼儿后面,该幼儿发现手绢后马上去追丢手绢人,抓住后两人在圆圈中间进行《石头、剪子、布》游戏,赢的幼儿做丢手绢人,游戏依次类推,直到每个幼儿都能轮到为止。

  三、游戏小结

  教师用奖励小红花的方法表扬做游戏认真的幼儿,鼓励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幼儿下次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活动中,幼儿情绪很高,他们在生动、活泼、愉快的情绪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锻炼,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活动量适中,是一节成功的游戏教学课。

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采取了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平时的个别教育,以及语言故事、儿歌的多种教育方式等,但效果仍然不是很明显。最近,我就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习惯在教室里吃早餐, 吃完早餐后幼儿就顺手将塑料袋和牛奶瓶等垃圾仍在地上或放在抽屉里,而且桌子上也弄得很脏。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想到了用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来教育他们,使他们真正从认识、情感上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仅没有讲卫生,而且也没有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于是我设计了本次社会领域活动——《我是老师的小帮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乱扔垃圾,不讲卫生是一种不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初步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情感。

  3、使幼儿懂得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 光荣的。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幼儿已学的`儿歌《小小手》;

  2、 图片准备:几张清洁工打扫卫生时的图片;

  3、 物质准备:若干块檫桌布,若干把扫帚。

  活动过程:

  1、 以儿歌《小小手》做为导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引导幼儿念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 双小小手,会洗脸来会梳头,小小手,小小手,真是我们的好帮手。”

  提问:“儿歌里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由阐述)

  2、 提问:“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小小手,那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己回答:我会帮妈妈洗衣服,我会帮妈妈洗碗,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吃饭……

  3、 出示图片

  提问:“图片上是谁呢?她在干什么?

  幼儿:“是清洁工,她在打扫卫生。”

  老师:“清洁工打扫卫生辛苦吗?你们以后还会乱扔垃圾吗?”

  4、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没有垃圾?是谁仍的?桌子上干净吗?怎样才能让教室变干净?”

  (让幼儿明白老师也是幼儿园的清洁工,让小朋友自己打扫卫生也就是帮助老师,使他们知道以后不能乱扔垃圾。)

  5、 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性劳动,强调每一组幼儿具体分工,老师分发清洁用具给幼儿。

  教学反思:

  生活琐事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碰到的,很多不起眼的琐事都有着很大的教育潜力。幼儿可塑性很强,他们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都是完全能够进行教育的,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是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职责。老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候,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幼儿在家时,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家务,一方面让他们体会劳动是光荣的 。另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相互结合,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教育孩子,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长大了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在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活动准备:

  收集幼儿帮成人做事的照片并布置成展版、幼儿服务、帮助他人的幻灯片、家长谈话的录像、小黑板、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1.说一说父母的'辛苦。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

  (1)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结:小朋友真能干,让爸爸妈妈轻松了许多,真是他们的好帮手。

  评析:活动以“谈话”形式来引入。而谈话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谈话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幼儿可根据个人感受,针对谈论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说一说父母的辛苦、我会帮爸爸妈妈做事等一系列的谈话,激发幼儿体检父母的辛苦,并激发他们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愿望。

  二、欣赏摄影展——《能干的小帮手》。

  1.引导幼儿欣赏照片。

  2.集中提问幼儿。

  3.小结。

  评析:此环节展示孩子们帮助他人做事的照片,把孩子在上一环节交流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孩子们在说说他人的本领时,教师还对照片进行拓展,对幼儿进行追问:“你会这样做吗?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帮助过其他小朋友?此环节通过照片记载并促进孩子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本领,同时鼓励幼儿学做一个能干的“小帮手”,也再一次引导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欣赏幻灯片,体验服务的快乐。

  1.播放幻灯片并提问:“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在帮谁?

  2.小结。

  评析:欣赏进行归类的幻灯片,让幼儿了解自己可以参与的劳动内容,服务方面的,如穿衣、穿鞋、收拾玩具等,进一步引导幼儿知道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主动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四、观看录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1.看录像,肯定爱劳动的幼儿。

  2.用肢体语言表扬爱劳动的幼儿。

  (1)提问:“可以用什么动作夸夸小朋友?”

  (2)听音乐,夸自己、夸同伴。

  评析:通过欣赏家长的谈话录像,通过家长的发言,直接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幼儿再一次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同时还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夸自己、夸同伴,将活动推向高潮,运用身体语言,让幼儿所表达出内心的意思比说话更为真实、有效和直接。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够保持着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播放幻灯,激发帮助他人愿望。

  1.引导幼儿观看PPT课件

  2.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

  评析:通过播放生活中哥哥姐姐志愿者服务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幼儿帮助他人愿望,萌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中班社会我是小帮手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礼貌待人、乐于助人,能较为熟练地使用礼貌用语”谢谢”、”我来帮助你”进行交流。

  2、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意见。

  3、体验被帮助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使幼儿掌握一些生活基本常识。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两位教师熟悉相关的情境表演并扮演其中相关角色。

  2、医药箱(内装棉签、药水、纱布等实物)。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关于小白兔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 师提问,了解情节

  听老师讲故事,幼儿参与互动。

  师: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小猴子对小兔说了些什么?他是怎么帮助小兔的?

  三、学对话,模仿动作。

  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模仿出“我来帮助你”“谢谢”“包扎伤口”的动作步骤。

  四、共讨论,说出感受

  师:你觉得小猴子好吗?他好在什么地方?

  师:你是怎样关心同伴的?

  师:你帮助别人以后,心里感觉高兴吗?

  师: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和帮助过别人吗?

  小结: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提供帮助,帮助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五、带头饰,情境表演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两人一组带上头饰进行情景表演。

  六、齐跳舞,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既懂礼貌又乐于助人。现在一起来跳支快乐舞吧!在跳快乐舞中感受愉悦氛围,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