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端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
3、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学写生字“午”。
(1)观察占格。
(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
(3)学生书空、描红。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2、师: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
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
“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味道。
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
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
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
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比比谁画得更好看。
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享的人)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谁了解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四、学习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
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
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教学板书]
10、端午粽
热爱
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关于迎端午教案 篇2
教学目的设计:
1、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可能的话)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重点学习对生活的观察和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
最好借助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进入“民俗风情”内容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资料,下面请小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搜集的资料。(师问:2分钟可以了吗?)——(生讨论的基础上)小小组代表发言。
2、刚才你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吗?
(学生回答,老师作适当补充)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节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有哪些同学愿意出来把文章朗读一下。(师请学生读,并提出听读要求)
要求:
(1)认真听,听完后能作恰当的点评。
(2)听完后能说出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民俗风情。
2、研读重点段落并作深层探究:
刚才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内容最精彩
(1)播放赛龙舟的场面(学生欣赏)
(2)请学生齐声朗读有关这方面的文字。
(3)在读的.基础上,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出示)
A: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船,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何感受?
B:课文从哪些方面来渲染龙舟竞渡的场面的?
(4)我们常说“学贵有疑”,“有疑问才会有进步”,针对课文内容,谁有疑义吗?
3、借助课外材料作拓展探究:
本文作者凭借自己自学成长的语言功底把龙舟竞渡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同学们想学吗?今天老师想为你们搭建一个舞台,让你们大显身手。
(1)展示舞狮子的画面。
(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画面。
(3)先小组交流,再班上交流,并请学生互作评价。最后老师再作评点。
三、总结全结
1、请学生.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自主评价)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民俗风情;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场面描写,可谓收获不小。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做成卡片,准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