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2023-08-28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

  设计思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中班区域活动乡音坊中各种各样的竹制音乐器具已经成为孩子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幼儿的学习带来了乐趣。每次区域活动时乡音坊总是热闹非凡,在那里幼儿们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竹制乐器朋友感受声响,敲打出节奏,因此我设计了中班音乐活动——竹乐飘飘。整个活动我通过歌曲让他们借助身体动作、乡土器材感知节奏,再进行合作演奏,从而促进幼儿听音乐、看指挥、合作演奏等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表达的快乐。

  2、尝试用不同竹乐器对歌曲进行分段演奏,初步学会听音乐,看指挥演奏。

  活动准备:

  1、利用乡土材料,自制竹乐器:“双响筒”、“三角铁”、“摇铃”;

  2、录音磁带,节奏谱,一名伴奏的老师。

  活动重难点:

  学会听音乐,尝试用不同竹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进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复习歌曲,感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1、感知旋律,复习歌曲。

  2、再次感受音乐,听音乐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3、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4、初步感知节奏图,进行徒手合奏。

  三、尝试用不同竹乐器,初步学习听音乐、看指挥演奏。

  1、看图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拍打歌曲的节奏。

  2、幼儿边唱歌歌曲边用竹乐器敲打节奏。

  3、幼儿尝试看指挥、用竹乐器完整轮奏音乐。

  4、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四、给不同的歌曲伴奏,将兴趣延伸到区域。

  1、弹奏旋律、出示图谱,尝试给其他歌曲伴奏。

  2、我们的乡音坊里还有许多竹乐器,让他们也来给我们会唱的歌曲伴奏。幼儿边听熟悉的歌曲音乐边敲打手中的竹乐器出活动室。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小海军》,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海军的英姿,体验学做小海军的快乐。

  3、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观看海军录像、PPT、音乐、歌曲伴奏、海军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像解放军叔叔一样,踏步走。

  二、感受、理解歌曲

  1、第一遍欣赏--感受歌曲旋律提问:看,谁来了?(播放图片)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海军》,我们来欣赏一下,一会儿告诉大家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这首歌曲的旋律很有力、很雄壮。

  2、第二遍欣赏--了解歌词师:我还带了些图片,让我们边看图片边欣赏。

  提问:这遍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

  小结:教师将幼儿说的唱出来。(我们听到歌曲里唱了"我是小海军,开着小炮艇"、"不怕风、不怕浪,勇敢向前进"、……还听到了"打的他呀海底沉"。

  师:听着这首歌曲,让我们觉得小海军是很勇敢坚强的。

  二、表现海军的动作

  1、第三遍欣赏--肢体动作(图片)

  (1)听歌曲,观看图片提问:你看到小海军做了哪些勇敢坚强的动作?

  (2)教师舞蹈师:我把你们好看的动作编成了舞蹈。

  2、个别幼儿表现提问:你还看到哪些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很神气、很有力的?

  师:原来小海军握着枪踏步让你感觉很神气;小海军开枪的动作让你觉得很勇敢;开炮的动作让你觉得小海军在打败敌人;小海军踏步的.时候很精神、很有力的。

  3、集体幼儿表现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已经做了小海军神气、威武的动作,我这里还有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的海军帽,让我们带着帽子来学做小海军吧。

  三、结束

  师:让我们把小海军坚强有力的动作带回教室让其他小朋友也来学一学小海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能够抓住幼儿喜欢海军这一特点,激发幼儿情感,通过学歌曲将海军的形象植入了幼儿的心中。幼儿能够较主动的说出唱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歌词,尤其是三个“轰”字把歌曲的情趣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给幼儿多一些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做好引导,让幼儿在尽情表演中感受歌曲的优美。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培养幼儿在唱歌时咬字清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旋律,让幼儿初步感受京剧音乐,会用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

  3、通过对故事主题的提升,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诚实的`好品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简易乐器

  活动过程:

  1、律动《筷子舞》

  2、练声

  ---请幼儿用正确的嘴形唱歌。

  ---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练习节奏ㄧ× o ㄧ

  3、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述故事

  ---故事里讲了谁?干什么?

  ---教师设置悬念,“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儿歌里会告诉我们答案?---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一遍儿歌,请幼儿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提升故事的主题: “小朋友从小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教师有节奏的念第二遍儿歌,请幼儿用简易乐器伴奏。

  ---师生共念儿歌,练习节奏。

  4、教师范唱歌曲,请幼儿倾听。

  ---“老师给这首儿歌编了一段美妙的旋律,你们听听看,跟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

  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重点教唱歌曲中具有京调风格的两句,让幼儿充分感受并学会唱。

  5、请幼儿再次倾听歌曲,能力强的幼儿跟老师一起唱。

  ---“请小朋友用筷子宝宝给老师伴奏?”

  ---出示音符宝宝,请幼儿整齐的敲打节奏。

  ㄧ× o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ㄧ× ×ㄧㄧ× o ㄧ

  ---教师组织幼儿以不同的形式学唱歌曲。

  妹妹小朋友唱,弟弟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弟弟小朋友唱,妹妹小朋友用筷子伴奏。

  请个别小朋友一边唱一边伴奏。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4

  【课程介绍】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一步一步走啊走

  【专辑介绍】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了解各小动物的走路特点,感受绘本的情趣。

  2、在绘本的情景中尝试有序地排列,积累相应的数经验。

  ★活动准备:

  1、绘本PPT。

  2、小动物图片和蓝色卡纸制作的“小路”。

  活动目标: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1.在观察画面、动作模仿的过程中了解不同角色走路的特点。

  2.在情景中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尝试有序地排列。

  活动准备:

  1.PPT、音乐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以“羊村”吸引幼儿注意,导入活动。

  1.感知数量1,模仿小弟弟神气地走路。

  (1)看谁来了?小弟弟是怎么去的?

  (2)模仿小弟弟走路神气的样子

  2.感知数量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1)现在去羊村的路上有几个朋友?

  (2)模仿小鸭子走路的动作

  3.模仿小兔子走路的动作,感知数量3。

  (1)(观察画面)这个朋友是谁?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

  【观摩体会】

  应彩云老师的新课程主题背景下的小班绘本活动《一步一步走啊走》。

  应彩云老师抓住了小班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特点,安排了适宜的教学内容,创设了课程需要的教学情境,运用了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所设计的情境中。

  尝试了以儿歌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走路特点,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活动的快乐,并使得幼儿从中积累了相应的数经验,理解了所学数“1~5”的实际意义,且初步尝试了有序排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且真正做到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指导策略:在结尾时用老虎的吼声吸引孩子,但为了消除小班恐惧心理,马上用“好老虎”下定义,并充分调动幼儿从想说到会说,并模仿动作。

  我的思考: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能够说出“兔年吉祥”“虎虎生威”这样的成语很不容易,应老师还在现场让孩子们模仿“兔年吉祥”的动作和笑容,应景,又自然推向高潮。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5

  活动名称:艺术——中班新授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设计意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以其活泼欢快的旋律、幽默有趣的象声词深受幼儿喜欢,同时还蕴含着小树苗的生长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艺术、科学有机整合,以期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达到在理解粗浅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在艺术中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要爱护小树苗,知道种树是为了美化环境。

  2.能正确演唱象声词,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引导幼儿初步根据歌曲的内容,学习创编表演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 钢琴、录音机。

  2.知识准备:对秋季特征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重点分析:引导幼儿唱出欢快的情绪,象声词要唱准确.

  难点分析:了解3月12日是植树节 。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进教室《嘀哩嘀哩》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今天来了许多客人老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娃娃,让我们用最好听的声音唱着向他们问好,好吗?

  3.象声词游戏:我们最爱玩游戏了,来,做游戏!这是娃娃小手,拍拍拍拍拍;这是娃娃小脚,劈啪劈啪啪;这是娃娃小鼓,咚咚咚咚咚,这是娃娃小喇叭,哒哒哒哒哒。这些模仿事物发出的声音叫做象声词。老师考考你们,你能猜出它们的象声词是什么吗?请看大屏幕!

  4.利用课件,重难点突破:这是谁?小雨点什么声音?(滴答滴答答)小青蛙的象声词?(咕呱咕呱呱)小朋友一定很奇怪,小树苗怎么会有声音呢?小树苗喝饱了水高兴的笑出声音了,什么声音?(哈哈哈哈哈)小朋友踩水什么声音?(劈啪劈啪啪)

  引导幼儿知道那些是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

  二、展开

  1.出示有关天春天大自然景色的'画面课件,引起兴趣:

  师:在花瓣飞舞、柳叶飘扬的季节里,春姑娘也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旁,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许多变化,你能用恰当的语言描绘一下吗?(生:花儿露出了笑脸,草儿伸直了懒腰,冬眠的动物醒了,小青蛙唱着歌,春天还常常听到打雷声,常下小雨)

  放课件,“你瞧,春姑娘还会变魔术呢,她来到了┅┅春姑娘还带来了许多它的好伙伴,,你瞧,他们是谁?请看大屏幕

  2.理解歌词,创编歌词。

  (1)问:它们是谁?正在做什么?我们试着用儿歌的语言编一编好吗?

  (2)朗诵歌词:你们说的真好听 ,咱们完整说一说。

  3.学习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小树苗呀快长大》(放声音—数10下—打图象):“下雨谁最高兴?小树苗迫不及待的给大家唱歌了,名字叫《小树苗呀快长大》想不想听?”

  (2)幼儿轻声跟唱。“好不好听?你想不想唱?”

  (3)分析情感。“这么美的春天这么及时的春雨,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情演唱呢?” (树苗喝水多,快乐)

  (4)完整歌曲两遍。

  4.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1)有的小朋友都边唱边加动作了,你想不想表演?小雨点从哪来?小青蛙张着大嘴巴?小树苗怎样长?

  (2)集体表演两遍。

  (3)个别表演。春姑娘喜欢小树苗,为它送来了春雨,你喜不喜欢小树苗,为什么?(提供木材资源,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怎样爱护它?(不去摇,多浇水)谁愿当小树苗的好朋友?

  三、延伸活动

  1.放松活动:春天真是一个好季节,让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下春天还有那些美景?放课件《梁祝》教师语言描述:春天到了,春分温柔地吹着,花儿开了,蝴蝶飞到了花丛里,闻一闻谁的花儿最香?变成小蝴蝶飞出教室。

  2.出教室。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胆小鬼》,理解歌词的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观察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用拍手的方法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的时值。

  3、明白自己吓唬自己就是胆小鬼,知道害怕时可以寻找成人帮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谈话:你最害怕什么?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怎么帮助你?

  2、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经验,自由谈论“胆小鬼”。

  教师:你听说过“胆小鬼”吗?“胆小鬼”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胆小鬼”呢?

  (二)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诙谐的情绪。

  1、师:我要唱一首《胆小鬼》的歌曲给你们听,听完了,请你们告诉我,歌词中说谁是胆小鬼?

  师:为什么冬冬是胆小鬼?请你们再听一听。

  2、教师投影放大幼儿用书《胆小鬼》画面,并一边唱一边指图。

  3、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跟随教师在休止符处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师:胆小鬼是什么样?做个动作给我看。

  (三)幼儿欣赏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观察教师在休止符处做动作的规律,简单了解“休止符”的意义。

  1、师:我有时唱歌,有时做动作。为了告诉你们我休息了多久,我就做了几次动作。现在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2、教师及时将幼儿所数的休止符数量记在黑板上。

  3、引导幼儿倾听录音歌曲,跟随教师学唱歌曲,用拍手的方法唱准歌曲中休止符。

  (四)教师歌唱,幼儿根据教师的提示在休止符处说“怕怕”或做胆小鬼的表情动作。

  (五)自由谈论。

  教师:你当过“胆小鬼”吗?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在你害怕时,你会怎么办?大人们是怎么样帮助你的?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欢快,跟随A段音乐玩敲鼓游戏,能根据乐句变化有节奏的敲鼓。

  2.根据音乐B段旋律特点,创编各种鼓的造型,并能和同伴合作玩“朋友鼓”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播放器

  2.自备音乐(《欢沁》)

  活动准备

  一、跟着音乐来敲鼓。

  1.师:今天吴老师跟你们来玩一个打鼓的游戏,如果你的小手是棒槌,你的身体是小鼓,你可以怎么样跟着音乐来打鼓呢!来听着音乐试一试(播放音乐)

  2.小朋友刚才在在打鼓的时候,什么地方最好玩(屁股)我们,来试试看:可以双手一起打,也可以一只收一只手的打,还有没有好玩的地方(膝盖)我们有不同的打法,可以一起打,也可以一只一只的打,我们再来玩一次,注意,这一次要跟着节奏来打好吗?(播放音乐)

  3.我的好玩啊的游戏是:请你们用你们的双手来当小鼓,看看你们的小鼓是怎么样的,“一、二、三,变”讲解小朋友的鼓。我来拍拍看。(播放音乐)

  三、好玩的敲鼓游戏

  1.我这里有游戏说明出示(图谱1)你们看看,这个游戏说明看到了什么,(四个鼓)是什么意思呢?小朋友听着音乐,在看着老师来点一下游戏说明你们就明白了

  2.4个鼓和波浪线代表什么意思?什么时候换一个鼓,引导幼儿发现这段音乐一共在身体4个部位敲鼓,每一句音乐开始的时候换一个地方敲敲。

  四、你做小鼓我来拍

  1除了跟着音乐在自己身上不同的地方来敲,还可以请小朋友做小鼓,我来敲(请四名幼儿上来摊开手做4个鼓,教师示范跟着音乐的'每一个乐句在一名幼儿身上表演敲鼓)

  2.你们想来当鼓手试试跟着音乐敲鼓游戏吗?(请几名幼儿当小鼓手,其他幼儿做鼓,跟随乐句玩敲鼓游戏)。

  3.如果两个小朋友来玩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幼儿自主结伴,听着音乐玩游戏,教师小结幼儿的不同玩法)

  五、多变朋友鼓

  1.现在,我们的游戏难度增加了,看看这次的游戏说明,哪里不一样了?(贴出图谱2,幼儿观察)

  2.这次的游戏说明里有哪些符号?猜猜他们有什么作用,看看这个鼓和第一种鼓有什么不一样?(小鼓发光了,说明要变身了;出现了小手,表示拍的次数和节奏;两个小朋友和不同方向的箭头,表示转圈交换朋友)

  3.这段音乐里面藏着四句魔语,听我来念一念(变个小鼓拍拍拍;变个小鼓拍拍拍;变拍拍;变拍拍;换个朋友再来玩

  六、创编各种鼓的造型

  谁能变出更多有趣的造型,让你的朋友来拍一拍

  把你刚才变出各种不同的小鼓给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老师提升幼儿美化动作)

  七、我们来玩朋友鼓

  1.谁能和老师一起,念着魔语来玩朋友鼓的游戏

  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玩一玩!(在听到变的时候,小鼓要变身哦)

  2.找个好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吧!(两两结伴玩朋友鼓游戏,学习使用“变个小鼓拍拍拍”……的语言提示,帮助自己根据B段音乐旋律,变化小鼓造型,和朋友一起游戏。

  八、和幼儿一起商量合作游戏方式如:A段两个有朋友按乐句轮流敲朋友鼓;B段一名幼儿变化小鼓造型,另一名幼儿敲鼓,最后一句拉个朋友再来玩,音乐反复,游戏重复进行。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喜庆的氛围。

  2、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祝福的话。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说说新年

  再过两个礼拜,我们就要迎来新年了,过新年的时候人们见面会怎么打招呼呢?大家见面会说些什么?

  二、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欣赏歌曲:这首歌你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歌曲:歌曲里说了哪些祝福的话?

  3、学唱歌曲:你喜欢歌曲里哪句话?

  4、重点练唱附点音符

  三、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新年祝福的话

  1、过新年的时候还可以说什么祝福的话?

  2、过新年的时候,祝福的话可以对谁说?

  设计思路:

  学期接近尾声,还有一个多星期要放假了,假期里我们还将要迎来热热闹闹的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孩子最喜欢过节,特别是在节日里放鞭炮、拿红包、吃年夜饭……

  歌曲《恭喜恭喜》是一首欢快的歌曲,让幼儿通过说说唱唱,提前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并在拜年过程中学会了感恩,让孩子能用自己的方式对长辈、老师、同伴等表达节日的祝福。

  小百科:《恭喜恭喜》是全球华人所共知的听了唱了千百遍的贺年歌曲,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开始这首贺年歌曲并不是用来庆贺新年的。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处在极端战乱贫困中的国度。当时的人民不仅衣不裹体食不果腹,更是分秒都在枪林弹雨中逃生。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瓢泼的泪雨浸润了无数干瘪疲惫的心,疲惫了半世纪的中国人民终于有勇气期待明天。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歌曲便诞生了。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9

  【活动目标】

  1、在故事中听辨和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

  2、听辨小老鼠和胖厨师音乐形象,并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乐器:沙球、三角铁、鼓、单响桶。

  乐曲《胖厨师和小老鼠》。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听音乐摆造型。

  二、欣赏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

  1、出示图片胖厨师,引出主题。

  胖厨师长什么样子呢?用动作表示。

  2、讲述故事《胖厨师和小老鼠》。

  胖厨师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一天,胖厨师正在厨房里擦锅子(演奏沙球模仿擦洗锅子的声音),突然,楼上传来了奇怪的声音(手指快速敲击地并在地板上画圈)。胖厨师决定上楼去看一看。他走上楼梯(敲鼓模仿走路声),推开门(演奏刮胡长音模仿推门的声音),打开灯(演奏三角铁,同时做抬头看灯的动作)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于是胖厨师关掉灯(做关灯的动作),关上门(演奏刮胡)走下楼(演奏鼓),回到厨房继续擦锅子。

  二、学习区别音色和演奏简单的乐器。

  1、请幼儿听听不同乐器的.演奏,并请幼儿告诉老师这些乐器所演奏的声音分别在故事中代表什么声音?

  2、你们觉得楼上可能是谁?为什么胖厨师会看不到小老鼠?

  3、将乐器分给几个幼儿,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故事情节和动作提示演奏乐器,没分到乐器的幼儿扮演小老鼠。

  三、听辨不同乐曲,表现胖厨师和小老鼠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听两段音乐,一段是胖厨师走路的音乐,一段是小老鼠跑的音乐。

  1、你觉得哪段更象小老鼠?

  2、听听小老鼠是怎么跑的?

  3、跟着音乐用手来学一学小老鼠跑。

  4、听音乐的末尾,小老鼠跑到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听音乐的开始,小老鼠什么时候出来?

  5、扮演小老鼠出来玩一玩。

  6、欣赏胖厨师走路的音乐。

  7、用拍手来学一学胖厨师走路。

  8、完整欣赏两段音乐。

  8、分组扮演小老鼠和胖厨师(当胖厨师听到小老鼠出来的音乐时就停在原地不动)

  9、互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开展过后,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胖厨师和小老鼠”的故事以及游戏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是自主创编性不够,基本是以模仿为主。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精炼,提问启发性欠缺。当幼儿进行创编的时候,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促进其他幼儿更活跃地进行创编;教师的示范动作比较单一。在带领孩子们跟音乐游戏的时候,老师如果要示范,也可以更多样化,不要总是做同一个动作。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0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玩玩中感受附点节奏,并初步学唱歌曲《小鸭嘎嘎》。

  2.尝试用分组形式进行歌唱,体验和朋友共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分组标志、吉他;

  2.ppt课件、《小鸭嘎嘎》音乐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鸭子

  欣赏媒体、引发兴趣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朋友,它是谁?

  二、小小鸭子呷呷叫

  1.完整感受、摘句练唱---重点:引导幼儿听辨附点节奏。

  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

  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吧。(感受附点)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摘句练唱)

  2.添加象声词---重点:引导幼儿在句尾添加象声词。

  我的小黄鸭有什么本领?

  能不能加上有趣的声音?

  教师小结:原来在歌曲中加上一些象声词,歌曲会变得很特别。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三、小鸭嘎嘎合唱队

  1.齐唱练习许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我们也来参加合唱队吧!

  2.分组游戏---重点:师生一同寻找接唱的简单要领。

  有什么办法让小黄鸭分成三组来唱歌?

  我们也去和他们一起分组歌唱吧。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1

  活动目标:

  1. 欣赏性质鲜明、结构简单的乐曲,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表现。

  2.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对水族馆有一定的.了解。

  2. 物质准备:音乐CD、图谱、水彩笔、CD机。

  活动过程:

  1.由故事《海草和鱼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讲故事《海草和鱼儿》。

  (2)提问:故事里的好朋友是谁?海草是怎样长高的?是慢慢地还是快快地?鱼儿在海草周围游戏,是轻快灵活地,还是缓慢地?

  2.欣赏全曲,感受乐曲的AB段。

  (1)与幼儿交谈,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子,这首曲子里也讲述着海草和鱼儿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什么时候海草在轻轻地、慢慢地生长?什么时候鱼儿在轻快灵活地游来游去?

  (2)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中曲式的不同。

  (3)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区分AB段。

  乐曲由两段组成:A段海草生长,B段鱼儿嬉戏。

  (4)教师利用词语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

  A段:我是美丽海草,我是美丽海草,我在水里慢慢长高,要和鱼儿游戏;

  B段:鱼儿来了,鱼儿来了,鱼儿游来了。

  (5)教师利用词语和动作引导幼儿感受乐曲AB段的不同。

  3.欣赏A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4.欣赏B段,用不同的动作表现。

  5.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地表现。

  师:海草和鱼儿要一起听着音乐做游戏了。当听到海草在轻轻地、慢慢地生长的时候,请小朋友做海草生长的动作;当听到鱼儿在轻快地游来游去的时候,请你们做鱼儿游的动作。

  活动反思:

  在活动之前,我欣赏了好多次《水族馆》这首乐曲,在了解了乐曲的基本结构之后,我制作了简单的图谱,把水草的生长分别按小、中、大表现出来;把鱼儿按数量表现出来。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基本上能随着我的引导来完成动作。大家都知道,我们北方人对水族馆了解的不多,孩子们接触的很少,所以在活动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直接提问幼儿水族馆里有些什么?那么就会造成压抑的活动开场,孩子们会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那样就偏离了主题。所以一开始我就讲故事,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明确了我们学习的重点,而且不时地提问,引导幼儿用身体表现出来。此次活动的亮点是运用了图谱,幼儿一看到水草就举起胳膊从上到下摆起来,一看到鱼儿就把胳膊分别放在身子的前后摇摆起来,并且能随着音乐准确地分辨出水草和鱼儿。当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制作的图谱中,水草的大小对幼儿来说表现地不够明显,为了省事鱼儿的数量也没有明显表现出来,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场地有些局限,小部分幼儿没有充分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总之,本次活动比较成功,并且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感受并且体验到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审美的能力,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动作。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2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学习快、慢两种速度敲击乐器。

  2、教幼儿看指挥调节自己敲击的速度。

  3、引导幼儿学习与集体保持速度一致地演奏,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活动准备】

  木鱼、小鼓、沙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自由讨论“打喷嚏”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打过喷嚏呢?你们为什么会打喷嚏?

  2、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一千零一个喷嚏》。

  二、教师讲述故事,探讨故事角色特点。

  1、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提问:故事的题目?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并模仿故事中角色的特点。

  小兔:刚开始走路是一蹦一跳(中速)发现大灰狼迅速奔跑(快速)搓辣椒粉(快速)小兔学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小兔回家(中速)。

  大灰狼:刚开始跟踪小兔时悄悄地走(中速)追赶时的脚步声(快速)大灰狼打喷嚏(从重到轻)。

  三、幼儿分角色用“脚步声”为故事配上节奏。

  四、幼儿尝试各种乐器。

  1、组织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乐器,待会儿,小朋友可以上来敲一敲、拍一拍、听一听各种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像谁的脚步声。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师:刚才你玩了什么乐器,你觉得他发出来的声音像故事里的谁在干什么?

  五、幼儿持乐器为故事配节奏。

  1、幼儿集体边听故事边看指挥配节奏。(师指挥,并进行实际情况指导)

  师提出要求:

  ①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②不要让乐器随便发出声音。

  2、根据幼儿配乐的效果,进行第二次配乐。

  3、幼儿交换乐器后进行第三遍配节奏。

  4、师小结并请幼儿一起收拾整理乐器。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3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乐曲的性质,感受闽南歌谣的诙谐有趣,体验参与活动的愉快心情。

  2、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带,卖汤圆的情景录象、图画纸、水彩笔、卖汤圆的道具、进行相应的环境布置。

  三、活动过程:

  1、律动《喜洋洋》:幼儿根据欢快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2、结合拍手游戏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闽南童谣《天黑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幼儿观看录象,感受卖汤圆的活动过程,引入欣赏活动。

  提问:你在录象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你们是怎么买汤圆的?我们闽南有一首歌是唱卖汤圆的,歌名就叫《卖汤圆》。

  4、欣赏感受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觉?(好听、热闹、有趣)

  (2)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随意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再次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活泼、生动的情绪,并运用相应的线条色彩来表现。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节奏让你有什么感觉?

  (4)展示个别幼儿的'线条,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问:你为什么用这种线条、色彩来表现?

  (5)结合卖汤圆的录象再次完整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内容。

  提问:卖汤圆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快乐、

  高兴)你还知道我们闽南有哪些小吃吗?(粽子、海砺煎、线面糊)

  5、播放背景音乐《卖汤圆》,幼儿借助道具自由表现,活动自然结束。

  6、活动延伸:在游戏区玩卖汤圆的游戏。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4

  通过让幼儿自由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简单的节奏乐器,并进行演奏,充分给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2、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中是物品来制作简单的`乐器,并会用节奏 X X X 、 进行伴奏。

  3、初步掌握轮奏及看指挥演奏的方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发现生活中,孩子们对各种不同质地的物品通过敲打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并能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这首歌曲旋律明快、节奏感强,是我园中班早操音乐中幼儿最喜欢的音乐,孩子在做操时通过不同的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已初步掌握音乐的节奏特点。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选择了这首歌曲让幼儿尝试用日常生活的物品来为它进行伴奏,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独木桥,城门(进口处贴有节奏符号的标志),图谱、节奏卡、打击乐器。

  2、自制乐器材料:罐子、钥匙、碟子、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二、以去“玩具国”为目的,在去的路上(小桥处、城门处)引导幼儿打出节奏 X X X, 。

  三、熟悉音乐并配器演奏。

  1、出示图谱,请幼儿边看图谱边听音乐。

  2、分析乐曲节奏。

  3、请幼儿用响板、串铃、沙锤进行演奏。

  四、引导幼儿自制打击乐器,尝试用自制乐器演奏。

  1、出示收集的生活物品,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乐器。

  2、幼儿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乐器,教师巡视指导。

  3、请幼儿用自制乐器演奏两遍。

  五、随音乐做动作出活动室。教师小结,舞蹈《快乐舞》出活动室。

实用的中班音乐教案模板汇总 篇15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2.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1)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2)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3)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

  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

  附歌词:

  水遇冷会结成冰,水遇热会变成气,水在平时会流动,流动起来叮叮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