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每次去洗手,总是会对肥皂泡十分流连,有几个甚至用手把泡泡向上抛,用嘴去吹,还说道:“我的手会吹出泡泡。”可见幼儿不但对泡泡有很浓的兴趣,而且产生了构建语句的欲望。张雪门的行为课程重视幼儿生活性,注重从生活中去发现,认为“先有生活,才有教材的需要”。因此我选取了令幼儿感到十分亲切的星星、月亮、雨点、乌云、露珠、小草、蝌蚪、青蛙等形象,让幼儿在游乐中驰骋想象,将两组有从属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物体用可爱的“泡泡”连接起来,通过建构句式“是吹出的泡泡”,情景有机交融,勾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
幼儿通过组建、仿编儿歌,从中感受了大自然的意境美的同时,又给予幼儿拓宽视野和启发想象的鼓励,感到我们周围生活的事物是这样的美丽而又丰富多彩,经过想象以后的事物,更是格外地动人漂亮,我们理应去观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学习建构句式“是”吹出的泡泡,并展开想象仿编儿歌。
2、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懂得自然界有许多事物存在着从属关系和相关关系。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泡泡液若干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1、听着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体验快乐情绪。
2、教师:我们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幼儿:圆圆的,有大,有小,五颜六色的)
3、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泡泡,和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
1、出示泡泡图,这些是特殊的泡泡,里面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泡泡(出示星星图片)你们知道这个泡泡是谁吹出的么?强调幼儿回答问题要完整。
2、让幼儿说出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
3、同上:
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出的泡泡
蝌蚪是青蛙吹出的泡泡
4、幼儿根据图片把四句儿歌连贯起来。
5、吴老师要在最后再加上两句,使这首儿歌变成一首完整的儿歌。
吹呀吹,吹泡泡,
我吹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
6、我们大家真棒,一起创编了一首儿歌,那哪位小朋友能给这首儿歌想一个名字呢?
7、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我们就用一个既简单又好听的名字吧-----吹泡泡。
8、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读儿歌,并聆听歌曲。
9、吴老师这还有一个大泡泡,它会是什么呢?又是谁吹出的泡泡呢?幼儿思考并回答。
10、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呢?幼儿思考并回答。(分小组讨论,并组合成一首新的儿歌)
三、结束
今天我们跟着泡泡学习了好多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到户外和泡泡做游戏吧!师生一起到户外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愉快地感知、理解诗歌的有趣内容,并能初步跟念诗歌。
2、能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动脑筋,学习仿编诗歌,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3、重点感知字词: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活动准备:
1、与诗歌对应的图片一套:母鸡和鸡蛋、苹果和果树、月亮和星星、乌云和雨点。
2、小蝌蚪、花朵、白云、贝壳、树叶、汽车等图片若干和他桃子图片一张,反面写上“泡泡”,与幼儿人数相等。
3、字卡:吹泡泡、泡泡、鸡蛋、苹果、星星、乌云。
活动过程:
一、吹泡泡
1、听着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吹泡泡,玩泡泡,体验快乐情绪。
2、教师:我们吹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幼儿:圆圆的,有大,有小)
3、(请幼儿自由坐在垫子上)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泡泡,和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
二、出示图片,学习诗歌
1、出示鸡蛋
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出示字卡“鸡蛋”)(2)鸡蛋会是谁吹的泡泡?为什么?请你们听一听(教师示范念)。
幼儿回答后集体学念。
1、出示苹果
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出示字卡“苹果”)(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
(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教师示范念)
幼儿集体学念。
1、同时出示星星和乌云
教师提问:看一看,它们又是谁吹的泡泡?(出示字卡“星星”和“乌云”)为什么?
引导幼儿围绕两个问题同时回答,幼儿学念诗歌最后两句。
2、完整学念诗歌。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泡泡,如果你们知道是谁吹的就一起告诉我好吗?(教师再次出示“苹果”、“鸡蛋”、“星星”、“雨点”的图片)
(2)教师:哇!这么多可爱的泡泡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题目叫《吹泡泡》(出示字卡“吹泡泡”,并请幼儿学念题目)。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诗歌吧!
三、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1、咦?老师的椅子底下也有一个泡泡,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泡泡?(出示桃子图片,背面有“泡泡”字卡。)桃子泡泡可能是谁吹的呢?
2、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泡泡,请你们去找一找,找到之后轻轻的坐回自己的位置。看看你找到的是什么泡泡?(幼儿自由选择周围的“泡泡”,如:小蝌蚪、花朵、白云、贝壳、树叶等,人手一份。)请拿到同一种“泡泡”的好朋友坐到一起。
3、这些泡泡是谁吹的呢?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和你的好朋友讨论讨论。(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如:小蝌蚪是青蛙妈妈吹得泡泡;花朵是土地吹的泡泡;白云是蓝天吹的泡泡等。)
4、请拿同一种“泡泡”的小朋友一起将仿编的诗歌念给大家听,集体编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四、到户外继续找“泡泡”
教师: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还有哪些泡泡,再来想一想它们又是谁吹出来的,好吗?
附:诗歌《吹泡泡》
星星是天空吹的泡泡,
雨点是乌云吹的泡泡,
鸡蛋是母鸡吹的泡泡,
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
中班语言教案吹泡泡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吹泡泡游戏的乐趣。
2、积极模仿泡泡,发展走、跑、跳的基本技能。
3、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活动。
二、经验回顾。
师:你们玩过吹泡泡吗?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呢?泡泡怎样飞的?
师:你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呀?(引导幼儿说大泡泡、小泡泡,有的泡泡飞得高,有的泡泡飞得低,还有的泡泡破了)
三、快乐游戏。
1、拓展想象。
师:大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如果想做一个更大的泡泡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手拉手变大泡泡)
教师念儿歌:吹呀吹泡泡,吹了一个大泡泡。(幼儿手拉手往后退,变成一个大泡泡)
师:泡泡变小了,小朋友们可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手拉手往中间靠拢)
教师念儿歌:吹呀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幼儿手拉手往前走)
师:泡泡要飞高了怎么办?(引导幼儿松开双手做往上飞的动作)
教师念儿歌:泡泡飞高了。(幼儿手举高,踮起脚尖,做飞的动作)
师:泡泡飞低了怎么办?(引导幼儿手放低,身体蹲下,做飞的动作)
教师念儿歌:泡泡飞低了。(幼儿手放低,身体蹲下,做飞的动作)
师:泡泡破了怎么办?(引导幼儿往后跳)
师:泡泡飞走了怎么办?(引导幼儿往同一个方向跑)
2、快乐游戏。
教师念儿歌,请幼儿做动作。
幼儿自己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四、放松活动。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提醒幼儿擦汗换衣服。
活动应变
导入活动时,教师可以拿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吹一些泡泡,让幼儿感受泡泡飞高、飞低、飞走、破裂的真实形态。
活动延伸
1、开展音乐活动“吹泡泡”,用音乐游戏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开展美术活动:用粗细不同的纸筒印泡泡。
区角活动
益智区:将吹泡泡的工具放在区域内,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环境创设
将幼儿用纸筒印的泡泡展示在活动室内。
家园同步
家长在带幼儿户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增加亲子间的乐趣。
随机教育
跟幼儿讨论哪些小动物会吐泡泡,例如:小鱼吐泡泡。
相关链接
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金鱼泡泡。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篇3
(一)活动名称:
《吹泡泡》(大班)
(二)教案目的
1.在教幼儿学会《吹泡泡》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仿编。
2.能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词:泡泡
(三)教案准备
八幅图画、录音、泡泡水。
(四)教案过程
1.教师吹泡泡,引起兴趣。
教师一边吹泡泡一边问:“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在干什么呀?”(在吹泡泡)“好玩吗?”(好玩)“今天老师就教一首《吹泡泡》的,你们喜欢吗?”
2教师教幼儿朗诵
(1)听录音,欣赏。
(2)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吗?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泡泡是什么样的吗?
(3)教师出示四幅图画,有感情的朗诵。
提问:星星是什么吹的泡泡?为什么?
雨点是什么吹的泡泡?为什么?
什么是小草吹出来的泡泡?
什么是果树吹出来的泡泡?.
(4)请小朋友看图轻声跟着老师说一遍。
(5)请全体小朋友或个别小朋友生动的朗诵。
3教幼儿仿编
(1)出示其余四幅图画(母鸡——鸡蛋;宝宝——肥皂泡;土地——西瓜;青蛙——蝌蚪),请幼儿按结构仿编。
(2)请大家把仿编的看图连起来说一遍。
(3)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什么吹出来的泡泡说一说?”
(4)小朋友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发言。
4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说得可真棒!让我们到院子里找一找还有什么会吹出泡泡,好吗?(带全体幼儿离开活动室)
中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篇4
《吹泡泡》是一首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它篇幅短小,感情真挚,想象丰富,中班幼儿能初步感受其中的美。散文讲述了“我”寻找泡泡的过程,泡泡虽然飞走不见了,但“我”却交了许多朋友,“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幼儿能从中体会到高高兴兴的原因以及露珠、气球等乐于交友,助人为乐,善良的心是多么真挚。
《吹泡泡》不但感情真挚,而且拟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较为生动、形象、有趣,充满了动感。如:一串一串,站在,飘来,高高兴兴,以及句式“咱们做个朋友吧!”“我和你交个朋友吧!”使散文充满了节奏感,适合中班幼儿欣赏体会。
中班幼儿会把周围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并会把自己的感情移向客体,因此,通过欣赏作品能使幼儿想象情感特征充分展现,同时也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活动重难点:
理解散文内容,感知语句,体验感情。
活动目的:
1、创设活动让幼儿通过玩、看、听、说理解散文意境,激发幼儿听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用较连贯、完整的语言表述;
丰富字词:吹、晶莹、高高兴兴。
活动准备:相关课件;图片;吹泡泡用具等。
活动方法:情境教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初步体验感知。
1、谈话创设师生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幼儿放松情绪。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拉拉手:大手拉小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幼儿交流:“你的小手真干净,是自己洗的吗?”“喜欢老师吗,和老师交朋友吧!”等)
2、创设情境,引出词:“肥皂泡”。
师:小朋友的小手可真干净!是什么这么神奇,能把小细菌都赶走呢?老师也想试试。
(用水盆洗手,搓出许多的肥皂泡,带领幼儿摸、吹亲自感受)学习词:肥皂泡
二、创设场景,探索“泡泡为什么不见了,谁在寻找它?”
活动1:教师吹出许多的肥皂泡带领幼儿尝试体验“泡泡怎么不见了?”(看到漂亮的肥皂泡,小朋友有的去抓,有的去追,激发了幼儿创设问题的兴趣)
师: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你接到泡泡了吗?为什么不见了?i
(学习:一串一串)
活动2:课件演示,进一步感受观察,自然进入散文内容。(根据幼儿情绪的兴奋点,紧扣主题内容引导)
师:你看到一串一串的'肥皂泡泡都是什么颜色的?(学习了解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活动3:创设问题情境,配乐朗诵理解散文内容。
教师运用形象直观的活动图片边演示边有感情的朗读散文。(通过问题创设带领幼儿身临其境,理解散文内容。)
师:散文的名字是什么?吹出的泡泡漂亮吗?都有哪些颜色?小朋友为什么很难过?他找到泡泡了吗?都和谁交朋友了?回家后心里高兴吗?
活动4:“我们一起吹泡泡”。引导幼儿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述散文内容。
师:小朋友们想自己吹泡泡、找泡泡还和泡泡交朋友吗?请小朋友来试试吧!(幼儿吹着泡泡,学着主人公,边做动作边朗诵对话,记住主要语句,并可大胆创编)
(本环节结合图片,提供幼儿看、听、说、大胆表现的机会,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内容,从而解决重点问题,感受友好的语句“咱们做个朋友吧!”、“我和你交个朋友吧!”和动词“站在”、“飘来”等。幼儿闭上眼睛再完整欣赏散文,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三、活动延伸:制造“泡泡”,幼儿自由活动。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制造泡泡,我们一起来尝试好吗?(带领幼儿自由感受,抓一抓、摸一摸、吹一吹等。抓住幼儿年龄特征,亲身体会散文意境)
强调:抓完泡泡要讲卫生,洗手或擦手,小心肥皂溅入眼睛,适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本环节中通过幼儿积极活动,将看、想、做、说等形式结合起来。教师随机指导,让幼儿乐
于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解决活动的难点。)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真厉害,能用自己的话编出这么美好句子,连在一起读一读,像诗一样,我们把它叫做散文好吗?领读:散文《吹泡泡》,集体朗诵。
师:该和泡泡说再见,和老师说再见了,小朋友再见!(幼儿听音乐自由活动。)
附:散文《吹泡泡》
我轻轻的吹起一串一串的肥皂泡,它们驮着赤、橙、黄、绿、青、蓝、紫飞走不见了。
我很难过,我一边走,一边寻找它们,一个晶莹的露珠站在草叶上对我说:"你看我是你吹的哪个泡泡吗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
一个圆圆的气球从远方飘来对我说:“你看我是你丢失的哪个泡泡吗?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
我高高兴兴的跑回家,告诉妈妈:“我有许多许多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