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一、活动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滚动速度。。
2、尝试用记录表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二、活动准备
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
(1)实物: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
(2)记录活动表格
(一)幼儿资源包:
(1)实物(各种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
(2)记录活动表格
(二)亲子活动包:
(1)提供三种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带绒布的斜坡)
(2)记录活动表格
(三)自行准备:
(1)课桌。
(2)示频仪、电源插座。
(3)黑板。
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斜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能滚动的物体,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各样的能滚动的物体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三、科学词汇斜坡:
就是一个斜的面。
四、方法词汇观察:
观察滚动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动中让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滚动。
记录:记录不同高度的坡度物体滚的快慢。
五、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实物导入:让幼儿观察斜坡,说说斜坡像什么?
2、问题引导让幼儿说说小球等一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在斜坡上,轻轻地把手松开,它们会怎么样;再出示另一个斜坡,请幼儿观察比较两个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个一样的玩具分别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时滑下来,谁会跑的快一些。
中班科学《夏天真热》教案及教学反思(通用3篇)
中班科学《夏天真热》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设计意图】夏天到来了,天气越来越热,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热,我们会酌情的缩短在户外的时间,天气的炎热,有的孩子会出汗并且会心情烦躁,有的孩子在家中中午不听家人的劝告往外跑。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夏天的天气和感受到太阳的火辣,懂得几种防晒的方法,使孩子们愉快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太阳的火辣,尝试仿编儿歌。
2、初步了解几种夏天防晒、保护皮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一个做成太阳状的刷子道具。
2、《夏天防晒好方法》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红红的脸蛋挂天上,又大又圆照四方,它让万物来生长,丰收需要它帮忙。
2、感受夏天太阳的火辣。
(1)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夏天来到了)如果你站在外边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很热)你还发现太阳照在什么地方?(照在买菜的人身上、照在汽车上、照在盖房子的人身上等)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3、请幼儿欣赏诗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感知太阳的热量。
(1)出示太阳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像把红刷子,到处找人刷,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它刷到了那些人?
(2)教师一边演示教具,一边朗诵儿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
提问:诗歌中夏天的太阳究竟把谁刷得火辣辣的呢?
(3)教师演示教具,幼儿根据诗歌做动作(比如:游泳、爬上、骑车等)
(4)一名幼儿演示教具,其他幼儿边做各种动作边说诗歌。
中班科学《舞会》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磁铁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磁铁能够吸铁制品,这一现象既神奇又有趣。幼儿好奇心强,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知磁铁的特性,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此次科学活动。本次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舞会形式贯穿始终。
活动反思:
我是一名小教二级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一次挑战。此次开展的中班科学活动《舞会》,对我来说既是锻炼也是提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教学反思。
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1、 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中,创设舞会的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给磁铁找舞伴跳舞的活动中,感受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住铁质的物品,使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地完成第一个目标。之后,再进一步地多次探索。通过小动物们在不同的舞台上跳舞,感受和体验磁铁磁性的穿透力,能穿过纸、塑料、木头这三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增强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2、对活动准备的反思
在材料准备上,我为幼儿提供的磁铁、别有回形针的动物卡片若干,积木、文件夹、纸片、回形针、塑料夹、布条,这些材料比较分散和凌乱,都统一放在拖盘中,贴有笑脸篮子和贴有哭脸的篮子、人手一份的卡纸、塑料盘、木块等材料,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教育源于生活。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主要起到引出问题、总结方法的作用,为教学的辅助作用。ppt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幼儿更加鲜明的认识各种操作材料,直观易懂。而整个教学活动,以幼儿操作、探索为主要形式,教师不断的递进式的提问,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班科学《手电筒》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活动,知道手电筒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帮助人们照亮。并且尝试学习用推、按、拧等方法开手电筒。整个活动结束,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感悟:
一、活动目标要适合孩子的学习水平
因为手电筒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对手电筒使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比较熟练的,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有点简单了,所以我适当改变了活动的目标,改为尝试用正确的方法为手电筒装电池并打开手电筒。目标修改后,整个活动的过程也就有了相应的调整,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尝试装电池,这样孩子们的动手探索的能力就有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二、材料准备要考虑孩子的操作情况
虽然手电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孩子们的兴趣一点也不减弱,反而很感兴趣。在活动开始之前,我请家长们帮孩子准备一个装电池的手电筒,大多数的家长为孩子带来了装电池的电筒,但是有部分家长为孩子准备的是充电式的电筒。这样孩子只能够打开或者关上手电筒,不能进行装电池的操作活动,孩子就不能进行探索。虽然在请家长带手电筒的时候通知上写明了手电筒的要求,但是还是不能避免有家长带错手电筒,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以后可以再提前点准备材料,等收集起来后再把不适合孩子操作的材料进行替换,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次活动中的情况了。
三、探索过程中要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为孩子们准备探索材料的时候,就已经把电池从手电筒里拿出来了,而且在请孩子们探索为手电筒装电池的之前,我也没有把正确装电池的方法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自己探索。有部分孩子能够独立把电池装在手电筒里面,并且打开了手电筒。但是这些成功的孩子们对于应该怎样正确的装电池不能用语言表述出来,只会再次用动作来告诉我。只有贾一人能够说出:“凸起来的那头装在里面,没有凸起来的那头装在弹簧那里。”当贾说出凸起和没有凸起的这一点时,我再提出凸起来的这头是正极,没有凸起来的那头是负极,装的时候负极要对准有弹簧的那里就对了。当有孩子装完电池却没有把手电筒打开时,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让孩子把电池拆了重新装,让孩子能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一般孩子再第二次装的时候是能够把电池装对的,偶尔也有个别孩子依旧装错,这时候我让他找旁边的小朋友帮忙一起找出为什么手电筒不亮的原因,在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探索推理能力就会有相应的提高。
中班科学《让玩具动起来》教学反思
今天开展的教学活动是科学领域的《玩具动起来》,旨在让幼儿通过探索能发现玩具动起来的原理。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我通过长颈鹿丁丁的导入让幼儿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对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了解的不够深入,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要求常规上要严格。幼儿进入中班后,比小班时要更活泼更好动,教师在常规的要求上就要更严格了。教师应该通过平时的教学和游戏活动来强调常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地操作习惯。在活动开始前,要让每个幼儿都关注老师,上课的时候要是幼儿注意力有些分散,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五角星的方式让幼儿集中精神。在座位的安排上,教师让幼儿坐成两个半圆,桌子放在教室的四周,这样的排位不仅后排的幼儿看不叫教师的操作,而且幼儿之间容易发生碰撞,幼儿之间的交流也不方便。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个大的半圆,将桌子放在中间,让所有的幼儿都能集中在一起学习。
2。在设计环节上要合理。教师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导致幼儿只顾着玩玩具,没有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幼儿的玩具放在他们的椅子下,第一次先玩自己的玩具,第二次再进行分享互换。在原来的环节上,分享没有体现出来。在让幼儿对玩具归类时,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并介绍标记,不用让幼儿猜来猜去。玩具归类时的种类太多,像毛绒玩具一类的幼儿找不出启动方式,可以不用投放。而教师每个环节前的要求都不清楚,幼儿没有理解就会学不到东西,所以教师要明确每次操作前的要求再让幼儿进行操作。
中班科学《善跳的袋鼠》教学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处在学龄阶段幼儿的共性,它们可爱、听话、讨人喜欢。而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本在设计这一活动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袋鼠,了解袋鼠的体型,生活习性等,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袋鼠,事先就布置了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了解袋鼠的知识,热心的家长还打来了袋鼠的图片。而在教学过程中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扮演袋鼠更感兴趣。
孩子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试着用各种材料装扮自己。但在实际地操作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
如图片上出现的两只小袋鼠,它们各有各的可爱,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栾雨薇小朋友为了模仿袋鼠,特意选了奶奶的围裙,让人从远处一看就明白她扮的是袋鼠妈妈。而周维奕小朋友所用的是一条背带裤,我们得从他的头顶上往下看,才能联想到这是头"小鹿",用他的话说就是:我是只小小袋鼠,口袋还没长大呢!仔细想想,他说的还真有点道理。
俞昆鹏小朋友也不差,他居然想到用我的包,再用一围巾将自己伪装成袋鼠,他那大胆的创新和勇于创造的精神,被大伙儿一致认为是班里最可爱的小动物。
其余的小朋友在活动中也表现的不错,充分发挥想象,动手动脑创作。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本次活动中幼儿间团结互助的精神充分地体现出来了。他们不仅一改以往只顾自己的自私想法,主动去帮助他人,为别人取得荣誉而感到高心,真正实现了互帮互助。
而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仅以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帮助幼儿,引导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动手操作,做中玩、玩中乐,注重了幼儿情感的交流,使整个幼儿真正地达到了教育目的。(胡艳花)(二)袋鼠是孩子喜爱的一种动物。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玩过《袋鼠妈妈》的游戏,对袋鼠妈妈的口袋很是好奇。课前一周,我请家长配合搜集关于袋鼠的资料和图片,可以上网下载资料和图片,也可以翻阅《百科全书》,电子文档、手写都可以。并且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让他们能在课堂上有所讲。事实证明:家长的参与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料。课程中,我安排了"幼儿讨论"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向周围的小伙伴或大家介绍。凡是按照老师要求,家长带领孩子一起搜集资料的,孩子的讲述积极性和情绪都较无准备的幼儿好,讲述语言也很有条理。我觉得:家长的关心和配合很重要,孩子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 (张慧)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