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公开课大班教案

2023-08-26

优质公开课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喜爱学习民族舞蹈。

  2、熟悉旋律,学习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弹簧步。甩袖等)

  3、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感受多民族服装的特点。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⑴、日常活动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装的特点,观看过民族大联欢的录像带,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

  ⑵、磁带、录音机。

  ⑶、民族的服装娃娃、图片若干。

  ⑷、安门图片、装饰画、藏族服装、蜡笔。

  活动过程:

  Ⅰ、组织问好。

  ⑴、教师弹曲子,幼儿更节奏拍手。

  ⑵、练声:《我是小小茶壶》、《山谷回音真好听》

  ⑶律动:《手碗转动》、《喜洋洋》

  Ⅱ、与幼儿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Ⅲ、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赏《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儿听音乐拍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⑶、欣赏舞蹈:教师示范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儿兴趣。

  ⑷、小结:“刚才小朋友跟音乐拍的节奏真好,来表扬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听完这首藏族歌曲后小朋友能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吗?”(北京的金山上),“这首很好听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学习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弹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师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①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②双手捧哈达,从身体前方慢慢托起至头顶上方,右脚做弹簧步,当手升到头顶的时候双手左右摇摆。

  ③踏点步,双手一切甩袖。

  ④双手从下往上翻,做弹跳步。

  ⑤手上下甩袖,脚前后点地。

  ⑥ “巴扎嗨”是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Ⅴ、评价幼儿作品。

  来,举起你们给那些兄弟姐妹画的衣服来看看,画得真漂亮呀。我们把你们给民族娃娃画的衣服,送到天安门去给他们,好吗?(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基本都会唱这首歌曲了,除了部分动作手脚还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外,基本能够跟着音乐来跳这个舞蹈。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体验了乐曲轻快、悠扬的情绪,初步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特点。更增进了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

  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在第一课时中应该让幼儿重点欣赏歌曲,不要求幼儿能够学唱歌曲,同时应插入基本步弹簧步、进退步、后替补、侧点等步伐的学习。这样幼儿在第二课时中才能较轻松地将手部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起来。同时在教幼儿舞蹈的分解动作时,应更强调动作的细节,提高幼儿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在本次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运用了图谱进行教学。但是发现图谱并没有对幼儿的学习起到太大的作用,幼儿基本上还是跟着老师的动作学。图谱的利用率不高,可能是因为图谱画的有些小,并且没有将一句歌词中出现的动作画在一张纸上。下次如果仍然选择用图谱,那应该充分发挥图谱的作用,提高它的利用率。

优质公开课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办,动手能了较差,而且浪费的习惯很严重,从小就不知道节约,为此我设计了《变废为宝》这一活动。我是以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为中心,通过不同的废旧物品,启发幼儿想象、组合、尝试、体验创新设计的乐趣。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激发幼儿多留意、关注并观察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本活动由一次性纸杯、鸡蛋壳、牙膏盒,铅笔削等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大胆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废旧物品的用途和组合创新。在此基础上注重了观察能力、组合创新能力相互渗透和培养。同时让孩子养成节约、不浪费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思维想象力。

  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常见的几种物品,比如:鸡蛋壳、铅笔削;在孩子制作的程序上我也选择了简单的剪、贴、画的方法,这样孩子容易掌握,易于完成作品。

  活动目标:

  1.认识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会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3.使幼儿大胆发挥想象,尝试创造新奇的艺术品。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提前让幼儿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牙膏盒、饼干盒、药盒等纸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纸杯(用过的)鸡蛋壳、铅笔削。

  2.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水粉颜料。

  3.一些废旧物品做的玩具、装饰画:娃娃(一次性纸杯做的)彩虹图(鸡蛋壳做的)跳舞的姑娘图(铅笔削做的),各种汽车(各种纸盒做的),高跷(易拉罐做的)飞盘(毛线和硬纸板做的)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变废为宝的作品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作品,请幼儿细心观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讨论作品

  师:(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2)这些作品跟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

  (3)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么做的?

  3.讲解制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将步骤演示一遍,让幼儿边看边说。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不一样的作品。

  (3)出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让幼儿欣赏,玩弄,了解废旧物品的多种用途,并启发幼儿由单一向多面发散思维,说出我们班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看谁说得多。

  4.幼儿操作

  请幼儿做一次小小设计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制作。比比谁的作品最别致。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废旧物品,通过画、剪、粘贴、包装等组合创新出新颖独特的玩具和物品。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指导,发现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对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选择简单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的认真,学的开心。

  5.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交流、分享心得。

  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的精神,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让幼儿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废旧物变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为一个勤学善思、心灵巧手的好孩子。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布置了一个展览会,展出了有很多幼儿和教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和用具,幼儿在参观的时候,可以拿来看一看,玩一玩。幼儿兴趣非常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对废旧材料能做这么多的东西,非常的惊奇,有了自己想制作的欲望。所以孩子们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参观当中。

  反思二: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表述,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孩子们纷纷说:“我平时喝过的矿泉水瓶子可以留下。”:“我把爸爸的烟盒保存下了。”“我喝的乳娃娃的瓶子也可以留下。”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优质公开课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学会仔细观察图片,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和植物在雨中的行为和变化

  2、尝试用比喻的方式描述故事中的植物

  3、喜欢与同伴分享交流图片上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用书、挂图、挂图片的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天吗?那下雨的时候如果忘记带伞了你们会怎么做?

  今天啊,也有一群小动物和植物们,他们也忘记带雨伞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编故事。

  1、出示图片1师:小朋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啊?你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跑到哪里躲雨了呢?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跑进树林里的?

  哦,下雨了,小刺猬、小兔和小熊露出惊慌的表情,急忙地冲进树林里,大树叔叔说:"快来吧,快来吧,快到我这里躲雨吧。"

  2、出示图片2、3、4、5、6(幼儿看图编故事)

  师:

  (1)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雨中的森林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2)小朋友要认真看看这几张图,想想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在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可以先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等下老师请一些小朋友上来说说你的故事。

  (3) 你最喜欢哪张图?你给它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有些小动物是害怕下雨的,而有些小动物和小植物是不怕下雨的,你们看到他们是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①他们头上顶的是什么啊?他们把芭蕉叶拿来当?(雨伞)那你们觉得小狐狸、小猴还有熊猫躲在芭蕉叶下面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小猴、熊猫他们找到了芭蕉叶当雨伞,他们躲在芭蕉叶下面高兴地说:",下吧,没关系,我们有芭蕉叶当雨伞,这样就不怕别雨淋了。"

  ②你看到了七星瓢虫是怎么来躲雨的?(哦,原来它躲在了一片大树叶下面)那你觉得这片大树叶长得像什么?(七星瓢虫很小,树叶很大,下雨了,树叶把七星瓢虫紧紧的包住,就像一座帐篷,可安全了。)

  ③咦?图片有什么啊?松鼠姐姐是怎么来帮鸟宝宝遮雨的啊?

  教师小结:鸟宝宝看到下雨了都害怕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松鼠姐姐听见了,连忙抖出它那又长又软的尾巴,为鸟宝宝遮雨,她说:别怕,别怕,我来为你们遮风挡雨。

  ④两只青蛙看到下雨了,可高兴了,还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⑤花儿看到下雨,都张开了大嘴巴,咕噜咕噜地喝了好多的雨水,喝完之后,花儿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3、出示图片7、8、9、10师:

  (1)滴答滴答,雨慢慢地停了。小朋友看一看,小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图片的蜘蛛姑娘在干什么啊?(她可爱美了,她吐出银丝,把挂在树上的小水珠串成一条条亮晶晶的项链。)

  (3)有的雨水啊落到了地面上,那地面上会长出什么呢?(地面上长出了许多鲜艳的蘑菇还有美丽的花朵)那谁会看到这些蘑菇呢?它们看到了之后会怎么做啊?

  (4)地板上的这些是什么啊?小刺猬看到了它是怎么做的?旁边的小熊在干什么?你们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小熊高兴地一边拍手一边说:雨停了,大家快出来玩啊。)

  (5)天晴了,天空上会出现什么?(彩虹)小动物们踏着彩虹桥,带着它们的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看图编故事。

  师:

  1、刚刚我们都为这些美丽的图片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呢,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连起来编成一个大故事,跟着老师一起来吧!

  2、这么好听的故事,是不是应该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你们觉得可以取什么名字?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雨中的森林,你们喜欢吗?

优质公开课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象形字"山、水、日、木、竹、田、月、果"。

  2、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3、大胆表述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人手1份纸、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PPT,激发幼儿对"象形字"的观察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T:"在这幅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些什么?你们们觉得这些记号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的呢?"

  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神奇的象形文字》含PPT课件

  4.教师出示PPT,展示"山、水、木、果"4张真实图片,请幼儿将图片与古文字配对连线,验证他们对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确。

  T:"请把这些图片和古文字配对,谁和谁是一家人?"

  T:"为什么你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

  三、让幼儿了解现代汉字中也有一部分是象形字,不过比古文字更简单一点。

  T:"请随意抽取一张古字卡,与它对应的现代汉字卡是什么?"

  四、请幼儿自主观察图片,说说古文字的象形特点。

  T:"太阳是圆圆的球体,在中间加一点表示它会发出光和热。"

  T:"月亮有时是弯弯的,中间一条线表示晚上也会有亮光"

  T:"笔直的竹干上长出一片片向下垂的竹叶,这就是竹子。"

  T:"大块稻田就是一个方形,里面的田埂把它分成一格一格的。"

  T:"三个突起的三角形表示群峰的山脉。"

  T:"弯弯的曲线表示水波纹,风吹过来水面上泛起了层层水纹。"

  T:"一条直线是树干,下面的线条是树根,上面的线条是树枝,树也是木。"

  T:"果子长在树上,所以就在"木"上用圆圈表示树冠,里面的十字表示它结了好多果子。"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八个象形字,其实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象形字还有许多呢,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