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小动物

2023-08-20

我爱小动物 篇1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

  2.喜欢运用有节奏的语言表现小动物的叫声和食物。

  二、活动课时:1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使幼儿产生对小动物的兴趣,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

  难点:如何在活动中认识并正确说出物体的上下方位。

  四、活动准备:

  1 玩具兔子、小狗、小猫、小羊

  2 自制食物道具:萝卜、骨头、小草、小鱼

  五、活动过程:

  1 教师告诉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做游戏,教师一一请出。

  2 出示小动物,请幼儿数数有几个小动物,说出有谁,它们怎样叫?喜欢吃什么食物?

  3 教师给小动物准备了许多食物,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

  4 请小朋友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物,边喂边说:“小兔请吃红萝卜”“小狗请吃肉骨头”“小羊请吃草”“小猫请吃鱼”。鼓励幼儿大胆讲话。

  5、做一做:小朋友,你知道下面的小动物喜欢吃什么吗?请你连一连。

  6、与小动物们一起唱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延伸活动:

  1 分组活动:给小动物盖房子、给小动物串项链、给小动物做食物、喂小动物吃东西。

  2 与小动物们一起玩游戏“捉迷藏”。

我爱小动物 篇2

  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设计思路:

  小班孩子在音乐活动的学习中,我感觉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他们的自我抑制能力差,做什么事情都是从兴趣出发,教师反复地教一首歌曲往往收不到效果,而有时当一段音乐响起,孩子们会拍起手,跟着手舞足蹈,所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音乐素材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的素材幼儿感兴趣,我想首先是幼儿熟悉的形象,而小动物是幼儿感兴趣的,他们的叫声又是孩子所熟悉的,所以我选择这首歌让幼儿学习,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趣味。

  目标:

  1、能按曲调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感受歌曲中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准备:

  音乐歌词中的动物玩具每种一个,人手一个头饰。

  过程:

  1、教师带领孩子们进入教室。(边走边唱《不要妈妈抱》)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一起去动物园好吗?要不要妈妈抱着去啊?(不要)

  孩子们边走边唱歌不要妈妈抱。

  2、找个小动物做朋友

  师:啊呀,动物园里动物那么多,我们一起找一个动物朋友好吗?

  幼儿唱歌《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有的朋友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朋友,想一想,继续找,好吗?再唱一遍歌曲。

  3、幼儿将动物头饰带在头上,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提问:你的动物朋友是谁啊?它是怎么叫的?

  大家共同练习小动物叫声。

  老师把它的叫声唱成好听的歌曲,幼儿跟唱。

  4、教师一边摸着小动物头,一边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5、幼儿学唱歌曲数遍,亦可用问答式练习唱歌。

  要求幼儿按节奏演唱歌曲。

  6、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边叫边离开活动室。

  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提供音乐,头饰,供幼儿表演。

我爱小动物 篇3

  设计意图:幼儿的特性是爱玩、好动,我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创造融合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来引导幼儿的音乐兴趣。因为在游戏中幼儿充分积极主动,在这样愉快的环境中,有目的地进行音乐训练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如:在这其中,我让幼儿来模仿小羊、小鸡、小鸭、小猫等各种动物的声音,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我出示一种小动物,让幼儿模仿叫声并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调动了他的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寓教于乐”。

  活动目标:乐意学唱新的歌曲,尝试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准备:磁带,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好吗?”带孩子做小动物的模仿操2——3分钟

  2、“今天老师还邀请了几个小动物到我们班上来玩,你们听,谁来了。”

  请大班的小朋友躲在屏风后面“汪汪汪!”“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我们一起把小动物请出来吧!”小狗是怎么叫的?你们听老师是怎么学小狗叫的,老师按旋律模仿小狗羊叫。再听听谁来了!依次学小猫、小鸡、小鸭叫的声音。

  3 “老师和小动物们一起准备了一个节目,名字叫做‘我爱我的小动物’,现在表演给你们看好吗?”

  你们想不想跟小动物一起表演啊?那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歌曲重复2——3遍

  4、“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吗?它是怎么叫的!”

  “我们回家后跟爸爸妈妈找一找还有哪些会叫的小动物!”

  接下来我们请小动物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节目好吗

  5、小动物该回家了,我们一起谢谢小动物来给我们表演节目,再见!

  反思:

  不足之处:

  1、材料准备不够充分,我只准备了歌词中出现的四种小动物头饰,要是多准备些别的小动物,在仿编歌词,替换动物的叫声这一环节中,用语言、动作提醒还不知道时就好用图片来暗示(如:出示小猪图片 小猪 噜噜噜)

  2、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比较缺乏。如何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会说、想说、乐意说是我今后所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

  成功之处:

  1. 我请四位大姐姐戴上头饰分别表演猫、鸡、鸭、狗引起孩子的兴趣

  2.小动物是幼儿最亲密的朋友,幼儿对小动物的叫声极感兴趣,并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在唱小动物之前,我先做动作,让他们猜猜他是谁?(这里我主要运用了引导法)幼儿可以大胆得猜想,我呢又不急于给答案,而是让大姐姐来唱,从中让他们觉得他的本领也很大,姐姐知道的他也知道。

  3. 采用对话式,引导幼儿和老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形成了一种自然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

  4. 在仿编歌词,替换动物的叫声这一环节中,有大部分幼儿还沉浸在刚学的四种动物中,有的在做自己喜欢动物的动作,在自娱自乐。这时我说:“不好了,狐狸来了,动物们快回家吧,小朋友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

我爱小动物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在游戏过程中逐步认识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名称及字宝宝。

  3、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PPT课件,头饰:小鸡、小鸭、小猫、小狗若干。

  活动过程:

  1、声音导入

  播放动物叫声音频。

  2、教师:小朋友都很认真的看完了声音,请你们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呢?

  请幼儿说一说声音里的小动物。

  3、逐一出示这四种小动物图片。

  请小朋友认读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的字卡,并让幼儿学出这几种小动物的叫声。

  4、看字卡做动作。

  教师分别出示这四种小动物的字卡,请幼儿作出相应的动作。

  5、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知道小鸡、小鸭是家禽,小猫小狗是家养宠物。

  6、教师给幼儿讲解讲卫生的重要性,利用儿歌的形式教育幼儿逐步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7、游戏:到小动物家去做客。

  让每个幼儿分别戴上这四种小动物的头饰,老师说完儿歌后,戴哪一种动物头饰,小动物就到哪个小动物家去做客。

我爱小动物 篇5

  春游活动中 教师 带孩子参观了动物园,在活动中 幼儿 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并把自己带来的食品给动物吃,通过这次活动增加了幼儿对小动物的情感所以我们开设了动物家,幼儿从家中带来了毛绒动物,教师设计了有关动物的活动: “ 观察动物、认识动物、喂动物、动物游戏 ” 。

  目标

  1 .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

  2 .增加对小动物的情感。

  3 .大胆说短句。

  准备

  像皮泥、模具、 碎绿纸 、垫板、大象、兔子、小狗、鸭子、绵羊、其它动物每人一个、大型器械。

  方法

  游戏一

  1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认识了小动物之后生成的。

  2 .引导幼儿用像 皮泥给小 动物做虫子、做萝卜、做饼干。

  3 .指导幼儿用勺子 喂动物 吃食物。

  4 .指导幼儿用积木给小动物搭高楼、搭院子。

  5 .指导幼儿用木珠给小动物做项链。

  游戏二

  室内语言游戏活动。

  过程:

  1、教师 以兔 妈妈的身份出现 , 并说 : “ 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咱们班和小朋友做游戏 , 你们高兴吗 ? ” 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来了。

  2、教师出示五个小动物幼儿辨认后 , 用小手捂着眼睛。教师藏起一 个 动物,请幼儿猜猜那个动物不见了,并学说: “ 什 麽 动物不见了? ” 鼓励幼儿说话。

  3 .游戏玩完第二遍以后教师要变换动物排队的形式 , 如幼儿猜不出 来教师 可做提示 , 谁猜对了小动物就夸他聪明 , 抱抱小动物。

  4、在游戏中教师要纠正幼儿的发音 , 最后 兔 妈妈和宝宝一起送小动物回家 , 说再见。

  游戏三

  找找小动物

  教师把小动物分别藏在小滑梯上下 , 平衡木上下 , 椅子上下 , 爬虫里 , 带领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找小动物 , 幼儿找到小动物后告诉老师在哪里找到的小动物 、并请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第二遍游戏时 , 鼓励幼儿自己把小动物藏好再去 找最后 大家一起抱着小动物走小路回家。

  规则 : 要求幼儿游戏中不互相碰撞 , 不 争抢。

  儿歌 : 小朋友来来来 , 我们大家一起找 , 小动物你在哪里 , 我要把你找出来。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用动物手偶来讲故事。

  2、每玩一次 游戏都应增加两种小动物。

  3、饲养小动物便于幼儿观察。

我爱小动物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学习照顾动物的方法  

  2、了解正确饲养动物的方法。  

  3、培养珍惜动物生命的观念。  

  活动准备:呈现各种与小动物相处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前两个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  

  1、教师让幼儿回两个活动的内容,并提问:  

  (1)角是怎样游泳的?  

  (2)鱼住在哪里?  

  (3)乌龟住在哪里?  

  (4)蜗牛吃什么?  

  (5)兔子怎样运动啊?  

  2、教师可以请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  

  3、让幼儿回想要如何照顾这些小动物,引出下一个活动。  

  (二)课堂活动一:  

  1、教师播放事物投影仪。  

  2、首先是第一对图卡——看看小蚂蚁和抓小蚂蚁的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二:  

  播放第二对图听一听小鸟唱歌和拍打鱼缸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课堂活动三:  

  1、播放第三对图卡——帮忙打扫动物的家和丢垃圾到动物的家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2、如果幼儿不知道,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喜欢整洁的环境,那小动物们呢?  

  (五)课堂活动四:  

  1、教师拿出科学图书,重复上面的活动步骤,让幼儿讲述。  

  2、如果幼儿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爸爸妈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的例子,让幼儿感受到照顾小动物就像爸爸妈妈照顾幼儿一样。  

  (六)总结语:  

  1、幼儿能完全了解爱护动物的方法后,让幼儿给自己拍拍手当做是一种鼓励。  

  2、最后,颁发给幼儿爱心贴纸。

我爱小动物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我爱小动物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并学习照顾动物的方法

  2、了解正确饲养动物的方法。

  3、培养珍惜动物生命的观念。

  活动准备

  呈现各种与小动物相处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前两个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

  1、教师让幼儿回两个活动的内容,并提问:

  (1)角是怎样游泳的?

  (2)鱼住在哪里?

  (3)乌龟住在哪里?

  (4)蜗牛吃什么?

  (5)兔子怎样运动啊?

  2、教师可以请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

  3、让幼儿回想要如何照顾这些小动物,引出下一个活动。

  (二)课堂活动一:

  1、教师播放事物投影仪。

  2、首先是第一对图卡——看看小蚂蚁和抓小蚂蚁的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三)课堂活动二:

  播放第二对图听一听小鸟唱歌和拍打鱼缸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课堂活动三:

  1、播放第三对图卡——帮忙打扫动物的家和丢垃圾到动物的家两张图,然后问幼儿: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2、如果幼儿不知道,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喜欢整洁的环境,那小动物们呢?

  (五)课堂活动四:

  1、教师拿出科学图书,重复上面的活动步骤,让幼儿讲述。

  2、如果幼儿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爸爸妈妈对幼儿的关怀、照顾的例子,让幼儿感受到照顾小动物就像爸爸妈妈照顾幼儿一样。

  (六)总结语:

  1、幼儿能完全了解爱护动物的方法后,让幼儿给自己拍拍手当做是一种鼓励。

  2、最后,颁发给幼儿爱心贴纸。

我爱小动物 篇9

  活动目标:

  1、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认识不同的家。

  2、感受模仿活动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区分小动物的家。

  环境创设幼儿经验:各种小动物图片,背景图。

  活动流程:

  一、请小动物来做客

  (价值分析:学学小动物的动作,对小动物有亲近感)

  1、出示小动物,学学它们的动作,互相问好

  2、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做模仿动作。

  小结:天上飞的小鸟,水里游的小鱼,草地上跑的小羊都来了,真热闹。

  二、去小动物家做客

  (价值分析:知道不同的动物,家也在不同的地方)

  出示背景:看看、认认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哪里?小鸡的家在哪里?等。

  幼儿自主交流

  小结:原来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家也是不同的。

  三、送小动物回家

  (价值分析:为迷路的小动物找家,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根据老师指示送小动物回家。

  如:送小鱼回家,幼儿就学小鱼,一边模仿小鱼游一边回到小河的家里去。

  2、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还有哪些动物,他们的家在哪里?

我爱小动物 篇10

  活动目标:

  1、喜欢和小动物做游戏,增加对小动物的情感。

  2、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知道动物的特征,了解动物的习性。

  4、使幼儿对探索动物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张开嘴巴的小动物(熊猫、小猫、小狗、兔子)头饰,动物的食物(胡萝卜、肉骨头、小竹子、小老鼠)卡片,音乐

  活动过程:

  兴趣导入: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来看看它们是谁?

  1、依次展示动物的头饰,提问"它有什么特征,它喜欢吃什么?"

  2、请幼儿模仿小狗的叫声,教师再模仿小狗的叫声。

  提问:你们猜猜这只小狗怎么了?

  3、提问:看来小动物们都饿了,我们来给它们喂食好不好(请四个幼儿上台当动物,其他的幼儿拿食物,播放《谁饿了》跟着音乐排队把食物放进合适的动物的"嘴里",给董毫无喂食。)

  4、今天老师带来的动物们都吃饱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喜欢吃什么?

  结束:

  今天小班的小朋友都给小动物喂食了,小动物们可开心了,它们说谢谢小班的小朋友们,小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