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做元宵》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回忆包元宵的情景,做出相应的动作
2、探索用不同力度表现揉面(重)与搓元宵(轻)的动作,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地做出动作
3、体验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做元宵的经验
2、熟悉《做元宵》歌曲
3、将板凳围成“u”字型坐
4、《卖汤圆》歌曲
活动过程:
1、利用《卖汤圆》歌曲,激发幼儿对做元宵的兴趣
2、与幼儿一起讨论做元宵的步骤和过程,丰富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充分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回忆包元宵的情景,做出相应动作
教师将动作加以提炼,并用语言辅助,如“用力揉”、“轻轻搓”、“数一数”、“真高兴”
4、教师随幼儿一起做动作,启发幼儿探索用不同力度表现揉面(重)与搓元宵(轻)的动作
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地做出动作。“数元宵”和“表示高兴”的动作可让幼儿自由创编
并做出,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活动总结:
1、幼儿开展“闹元宵”庆祝会,幼儿分为集体、小组或个别表演这个律动,并品尝元宵
体验欢乐,热闹的节日气氛
小班《做元宵》教案 篇2
活动名称:美术
活动内容:做元宵
活动目标:1,作用团圆的技能做元宵。
2,在儿歌的帮助下学习制作元宵的 方法。
3,愿意参加做元宵活动。
活动重点:学习制作元宵的方法。
活动难点:运用团圆的技能做元宵。
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是由“元宵”引开的话题。上课时间正好跟元宵节相差不几天,所以,孩子们都是在家过完元宵节,吃过元宵后,上的本节课,学习的做元宵。当我在课堂上提问:你们见过元宵吗?元宵都是有什么味道的?这些问题,孩子们都能很快速的回答出来。对元宵孩子们都很感兴趣。担当我说到让幼儿自己做元宵时,大部分幼儿都不说话了,有的摇头有的说不会,拿着手里的橡皮泥捏着玩,做其他的东西。这一点老师做的不够好,如果我能在发橡皮泥之前,空手,假装用橡皮泥做元宵,孩子们也不会在拿到橡皮泥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我应多注重观察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