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教案汇编

2023-08-20

小班的教案汇编 篇1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运用味觉来对食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2、丰富幼儿有关食物味道的感知及形容词,丰富词:酸的、甜的、香的。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录音机、音乐磁带,有关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味道的食物,通过给凡凡小朋友过生日,来引出课题:尝尝食物的味道。

  今天是我们班凡凡小朋友的生日,我们一起给他庆祝生日好不好?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朋友吃的时候,看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小朋友边吃边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2、讨论食物的味道:

  (1)请小朋友说说,你刚才吃的是什么?它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糖果味一样是甜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杨梅味一样是酸的?你还吃过哪些东西像花生味一样是香的?

  (2)丰富形容词:酸的、甜的.、香的。

  (3)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东西呢?

  (4)不能吃太多甜甜的东西,这样,牙齿会吃坏的。

  3、按酸、甜、香的味道来分类:(出示酸、甜、香的食物请小朋友分类)

  (1)凡凡请我们吃东西,我们也送好吃的东西给凡凡吃好吗?凡凡要我们把礼物放在三个篮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个装糖果的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个装杨梅标记的篮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个装花生标记的篮子里。

  (2)凡凡说你们分得真好!这是甜甜的味儿;这是酸酸的味儿;这是香香的味儿。谢谢小朋友送来这么多好吃的礼物。

  4、活动结束:今天凡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味道的食物,有甜的、酸的和香的,谢谢凡凡嘛,那让我们唱歌跳舞来祝贺凡凡的生日吧!

小班的教案汇编 篇2

  幼儿园小班教案 :认识大和小

  一、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通过观察总结出小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萝卜若干个,大篮子和小篮子各一个。

  2.气球若干个。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三、重点难点

  1.在学习中获得“比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 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四、活动过程

  (一)、比一比

  教师: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玩拔萝卜的游戏好不好?

  1.每次请两名幼儿一起来拔萝卜,每人拔一个,认为大的就放大篮子里,认为小的就放小篮子里。

  2.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大和小的?(两个萝卜放到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

  3.教师小结:要知“大”和“小”,两个相比较。

  4.学儿歌:大和小

  哪个萝卜大?哪个萝卜小?

  两个在一起,比比就知道。

  5.谁愿意说给大家听?鼓励说得好的'小朋友。

  (二)、找一找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三)、变一变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老师准备了好多气球,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把气球变大再变小好不好?

  (1)、每名幼儿发一个气球用口将气球吹大,体验气球由“小”变“大”。

  (2)、再将气球里的气慢慢放掉,体验气球由“大”变“小”。

  3.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五、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六、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到了发展性原则,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活动过程符合幼儿的心理,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积极投入,自主探索,兴趣非常浓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小班的教案汇编 篇3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关心同伴,帮助他人。

  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在家里或公共场合,注意观察成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准备一个可以活动的大脸谱(眉毛、眼睛、嘴巴(可以转换方向),喜、怒、哀、惧脸谱各一张,四个脸谱(喜、怒、哀、惧)都画在同一张纸上的.图片四张。

  3。环境布置:四面墙上分别挂有喜、怒、哀、惧脸谱。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脸谱,引起兴趣。

  ⑴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⑵自由议论、模仿。

  2。游戏“他怎么啦”

  ⑴教师做表情动作,请幼儿来猜。

  ⑵请幼儿做表情动作,教师和幼儿一起猜,并问表演幼儿猜得对不对。

  3。教师说词或句子,幼儿体验、感受。

  ⑴说高兴词。

  ⑵说害怕词。

  ⑶说痛苦词。

  ⑷说生气词。

  幼儿表演、体验、感受后,教师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

  小结:教育幼儿要关心别人,学会观察,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分组表演。

  分成四组,给每组小朋友一张画有喜、怒、哀、惧的图片,每组请出一位小朋友,拿着这张图片,随便指脸谱喜、怒、哀、惧中的一个,其他小朋友看后,马上用表情、姿势表演出来,并说明自己“怎么啦”。

  [活动延伸]

  自由表演。室内四面墙上分别挂有喜、怒、哀、惧四个脸谱,幼儿自由选择。如愿意表演高兴的站到喜的脸谱下面,愿意表演怒、哀、惧的分别站在对应脸谱下面。

小班的教案汇编 篇4

  一、出示洋娃娃,引入主题:

  (出示很脏的洋娃娃给小朋友看)问题:

  提问:1、哟,她这是怎么了?

  她哪里脏兮兮的?

  2、你们喜欢和一个脏兮兮的孩子玩吗?那怎样使她变干净呢?

  师:你们快快帮她想想办法把身上变干净啊?

  3.和幼儿一起帮脏娃娃洗干净

  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给娃娃洗洗干净。师:看,洋娃娃现在变的干净了,愿意和她一起玩了吗?

  洋娃娃现在可开心了,她说:“谢谢你们把我变干净了”

  二、学唱歌曲

  1、倾听歌曲《洗唰唰》

  听到什么了?(可反复听一次),听到娃娃在里面洗唰唰了吗,谁来做做你洗唰唰的样子给大家看看好吗?

  听到娃娃刚刚洗了哪些地方呢?你是怎么洗的,做给大家看看.(出示相应的图片)

  2、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与图片一起念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师幼一起表演洗唰唰的'前半部分

  我们一起洗澡开心吗?引出后半部分歌词内容。

  3、跟着音乐一起完整的表演洗唰唰

  结束部分:活动延伸:

  跟着音乐一起做洗澡的各种动作。

  附歌曲:

  洗 唰 唰

  1=C 2/4

  1 5 6 3 | 5 2 3 1 | 5 6 1 2| 3 5 6 5 |1 — |

  1 5 5 | 1 5 5 | 1 5 5 | 0 0 |1 5 5 | 1 5 5 | 1 5 5

  喜唰唰 喜唰唰 喜 唰唰 哦 哦 喜唰唰 喜唰 唰 喜 唰唰,

  | 0 0 | 0 0 |1 1 | 6 1 1 |1 1 | 6 1 1 |1 1 | 6 1 1

  1 2 3 4 洗 洗 小脸蛋 洗洗 小肚皮, 洗洗 小屁 股

  |1 1 | 6 1 1 | 1 2 | 3 5 | 6 1 6 5 | 3 3 | 2 — |

  洗 洗 小脚 丫 我 们 一 起,开开心心 洗 个 澡

  1 2 | 3 5 3 2 |1 2 | 1 — | 3 5 | 6 1 6 5 | 3 3 | 2 — |

  一 起 开开心心 洗 个 澡 做 个 干干 净净 好宝 宝

  1 2 | 3 5 3 2 |1 2 | 1 —| 3 2 1 2 |1 — | 1 — ||

  做 个 干干 净净 好宝 宝 啊啊 啊啊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