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活动的教案模板

2023-08-18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模板 篇1

  本主题的目标是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气氛,加深对父母和亲人的感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在成人引导下,学习寻找、搜集资料,并学习交往、合作与分享;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节日有很多,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儿对其有深厚的兴趣及探究欲望。由于幼儿对民间节日、习俗了解较少,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时涉及到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教师可采用参观、讨论、搜集资料、展示成果、动手操作、文艺联欢等活动形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一、 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模板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小百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模板 篇3

  设计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与吉祥。中秋节有许多美妙的传说、故事、儿歌、诗词。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对中秋节的意义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不是很了解。但是,孩子们每年都有吃月饼的经历。于是,我们可以以幼儿能接触到的月饼为切入点,以“快乐”为中心点,使幼儿乐意与老师、同伴、家人一起体验节日的'快乐,所以可以设计本次主题活动“月饼真正多”。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风俗,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2.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中秋节的快乐感受。

  3.尝试用各种方法表达过中秋节时的热闹场景。

  主题墙面环境

  教师制作生动、可爱的动物坐着火车看月亮的情景,幼儿将与家人共度中秋节的照片(如共同吃月饼、共同观赏月亮等)粘贴在火车的车厢上。

  互动墙面环境

  (1)“月饼馅料多”:用图片与实物展示月饼的馅料(如水果、蛋黄、瘦肉等)。同时,开辟“你还吃过什么口味的月饼”专栏,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找一找。

  (2)以卡通月亮的绘画形式,展示月亮的变化。

  相关区域融合

  (1)图书区:制作《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图片,并装订成册。

  (2)美工区:投放制作月饼等中秋食物的材料和制作花灯的材料。

  (3)表演区:提供一些布条、纸棒,供幼儿表演舞火龙;提供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儿歌、音乐共幼儿表演朗诵。

  月饼真正多—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并且口味多样。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自带一块月饼(品种不一);教师准备苏式和广式月饼各一块,水果刀一把。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月饼的多种样式。

  难点: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师:盘子里有什么?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吃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闻起来感觉怎么样?

  2.观察苏式月饼和广式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

  (1)师:你们猜猜,这两块月饼里的馅儿一样吗?(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2)师:仔细看看月饼里面是什么样的?你们有没有吃过这些口味的月饼?说说它们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经验,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师:你还吃过什么样的月饼,向大家介绍一下。

  4.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

  引导幼儿懂得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喜爱吃的食品。

  我做的月饼喷喷香—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了月饼。

  材料准备: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小盘子;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制作月饼的视频。

  活幼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难点:掌握团圆、压扁的技能。

  活动过程

  1.创设超市的环境,引起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教师以与“娃娃”的对话引入:班内的“超市”要卖月饼了,需要小朋友帮忙制作。

  2.迁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交流和讨论。

  师:我们都见过月饼,谁来说说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观看视频,了解方法。

  先让幼儿认识材料和工具,知道使用的方法;然后,观看视频,了解制作月饼的过程。

  4.指导幼儿自由尝试制作“月饼”。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请幼儿欣赏自己做的“月饼”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要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体验成功的欢乐。

  活动延伸

  创设“月饼”展示台,将幼儿制作的“月饼”分类摆放。

中秋节活动的教案模板 篇4

  活动一:月饼真正多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知道月饼是中秋节的食品,通过观察和品尝,知道月饼有各种各样的。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3.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块月饼(自带、品种不一)。

  2.教师准备苏式和广式月饼,水果刀一把。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盘子里的月饼,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月饼的馅儿,知道月饼是有各种各样的。

  (1)猜猜月饼的馅儿,激发进一步活动的兴趣。

  (2)观察切开来的月饼,知道月饼的馅儿是各种各样的。

  3.拓展经验,介绍自己见过或吃过的月饼。

  4.品尝月饼,体验和同伴分享的快乐。(引导幼儿知道月饼是中秋节人们喜爱吃的食品。)

  活动二: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2.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2.情景表演:《爷爷和我一起过中秋》。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再次欣赏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内容。

  3.边看表演边听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感受表演中爷爷对宝宝的关爱情感。)

  4.尝试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三:做月饼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圆、压扁的方法制作“月饼”,并用辅助材料印出花纹。

  2.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油泥、泥工板、塑料娃娃各一个,小盘子六只。

  2.幼儿玩超市游戏用的货架。

  3.幼儿认识过月饼。

  [活动过程]

  1.由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制作“月饼”的兴趣。

  2.迁移已有经验,交流和讨论。

  3.观察教师制作“月饼”,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作的过程。

  (1)认识材料,知道使用的方法。

  (2)观察老师示范,了解制作的过程。

  4.自由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掌握团圆和压扁的方法,提醒幼儿压时不要过于用力,花纹要清楚。)

  5.欣赏自己做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形状好、花纹清晰的“月饼”,并请幼儿把“月饼”送到“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