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2023-08-18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鸟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课件——有关小鸟的儿歌,以及小鸟的图片!

  习惯养成训练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规范书写;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放小鸟》。

  2.板书课题:放小鸟。

  3.指名读题,齐读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过渡:读了课文,相信你们自己就能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⑴自由读。

  ⑵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⑶指名同桌读。

  ⑷“开火车”读(提示多音字“着zhe”),注意正音。

  ⑸指名领读一类字。

  过渡:读准了这些字音,我们就能读通课文了。

  3.再读课文,出示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指导,让学生练读)。

  5.解疑:谁要放小鸟?为什么要放小鸟?

  6.出示小鸟,说说其外形。

  过渡:我们书中的这只小鸟长的什么样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学习第一句。

  ⑴指名读。

  ⑵指导朗读:读出喜爱的感情。

  ⑶自由练读。

  ⑷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句

  ⑴引读。

  ⑵指名读。

  ⑶指导朗读:读出着急的语气。

  ⑷自由练读。

  ⑸指名读。

  4.自由选读喜欢的句子

  过渡:我这么担心小鸟,接下来又会怎么做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闪”、“非”、“找”、“想”。

  2.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

  3.学生描红。

  4.练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15课的字词,现在我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

  2、提出要求:(1)把词语读准确。

  (2)如果能读出词语的意思就更棒了。

  3、出示词语卡片,学生朗读。

  翅膀 羽毛绿色的羽毛黄色的嘴巴

  一闪一闪的眼睛(小朋友,你的眼睛会一闪一闪吗?)

  忽闪忽闪的眼睛

  可爱 非常可爱 十分可爱 特别可爱

  着急 焦急

  一动也不动(“一动也不动”的样子该是怎样的?谁再来读)

  谢谢你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

  1、读题过渡:这节课继续学习 ——放小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小作者放掉的这只小鸟是什么样的呢?

  2、读一读第一段,把写小鸟样子的句子用“——”画下来。

  3、指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一句话。

  4、出示第一句,你再仔细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

  5、点出“非常可爱”并读好。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随学生回答,点出下列词:

  A 绿色的 黄色的 (读好,小结:它的颜色很美,说明很可爱。)

  B 一闪一闪的 (它的机灵也让你觉得可爱。)

  6、这样的小鸟你喜欢吗?请你读得让大家都喜欢它。(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过渡:这句话先写了小鸟全身的羽毛,再写了嘴巴和眼睛。我们在说的时候,还可以这样说:

  姑妈送我一只小鸟,羽毛,嘴巴 ,还有两只

  的眼睛,非常可爱。

  8、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中的“非常可爱”还可以放到哪里?

  过渡:这么可爱的小鸟,如果你有了,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己谈谈)可是小作者为什么还把它放了呢?请你把这两段话多读几遍,然后好好想一想。

  三、学习第一段的2、3句和第二段。

  1、出示第一段的第二句到第二段两段文字。

  2、学生读一读屏幕上的两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根据交流随机学习这两段。

  (一)第一段的最后两句

  1、出示:我把它放进笼子里,……,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点出“一动也不动”,这个词告诉我们小鸟怎么了?(不吃也不喝)

  3、看到小鸟这样,小作者心里怎样?点出:着急

  4、小作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为什么会着急呢?

  (根据学生回答,点读课题。)

  5、你看到小鸟这样,着急吗?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指名读出示的两句话,齐读。)

  过渡:小作者还因为什么要放小鸟呢?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段

  1、随学生交流,随机点出:叫起来 叫唤。

  2、妈妈在窗外叫唤,你觉得她好像是在对小鸟说什么?

  (1)出示:妈妈在窗外叫唤,好像在说:“ ”

  (2)她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想想她还会怎么做?

  出示:妈妈在窗外( )叫唤,好像在说:“ ”

  3、小鸟朝着窗外叫起来,好像在说:“ ”

  出示:小鸟朝着窗外( )叫起来,好像在说:“ ”

  3、此时此刻,小鸟和妈妈相见却不能相聚,心里怎样?

  读句: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

  4、小作者听到它们这样叫唤,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随学生交流,读题。)

  5、小结并指名朗读第二段。(注意提醒想的话只能让自己知道)

  过渡:是啊,我们只有给鸟自由,让它回到妈妈身边才是真正的爱小鸟。(板书:爱)并再次读题。小鸟放走了,你替小鸟感到高兴吗?

  四、学习三四段

  齐读三四段,强调正确的读书姿势。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一只小鸟,你觉得怎样?谁来把它的样子说给大家听?你可以仿照刚才学的一段来说。(再次出示第一句)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为了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除各小组推荐的人选外,鼓励学生自荐。展示朗读的形式不限,展示的作品多篇。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六、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 “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教学反思

  作为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本课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开拓,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着眼点高。落实了新《大纲》中的有关具体要求,选取冰心作为阅读对象,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切入点巧。选取代表性的冰心作品作为阅读对象,在小学生中开展专题品读、定点品赏,以此使学生感受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使学生受到优秀诗文的熏陶感染,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事实证明,对于这种专题性阅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其感悟、理解也颇有见地。

  3、着力点实,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诵读、背诵为主要方式,重在感悟和品味,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并有所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就如学生在品读冰心作品的过程中就用了各种朗读形式来汇报。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课文《海伦 凯特》时用 “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在已阅读冰心作品的基础上再次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 的学习方法去品冰心的作品。同时我把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三方面的名段,推荐给学生阅读,由此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的作品。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一、品读活动中,把冰心所有作品交给学生去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一下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冰心作品中体现童心、母爱、大自然之爱某方面的作品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会更好。

  二、在进行问题设计时,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使学生的思路发生了偏斜。就有一个小组在表演《小橘灯》时没有抓住精彩语段去品味。所以在设计时一定要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