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1
教案目标:
1、知道天气凉了,秋天来了,树叶落下来了。
2、观察银杏树、柳树、梧桐树叶子的特点,并能把同一形状的树叶归类。
教案准备:
课前带孩子先观察的树木、图片(三棵树)、三个“小伞兵”、几片活动的树叶
活动流程:
一、直接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发现最近几天我们的天气有什么变化吗?(天气变凉爽了。)那你知道什么季节来临了?(秋天)对呀,秋天来了,你发现有的树叶怎样了?(树叶落下来了。)
师:对呀,天气变凉爽了,有几个淘气的树叶贪玩耍,离开了树叶妈妈,到外面做了。
(出示图片——三个“小伞兵”)师:我们先来认识它们。(柳树叶、梧桐叶、银杏叶)
师:它们玩得可开心了!到了回家的时间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小伞兵”的“家”在哪里吗?(树上)
师:可是这里有三棵树,它们不知道自己哪个是自己的家,怎样才能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呢?(请幼儿想办法。)
二、帮“小伞兵”找“家”。
师:让我们来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好吗?我们看看小伞兵的样子,它们长得怎样的?(请幼儿观察叶子的形状,说说像什么)
师:对呀,柳树叶细细长长的像小船,梧桐叶像我们的手掌,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哪一棵树跟它们的样子一样呢?让我们找找,把它们送到“家”里去好吗?
(出示三棵树,请幼儿送它们回家。)
三、与“小伞兵”做
师:“小伞兵”可感谢我们小朋友呢,它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也很感谢我们,特别是它的兄弟姐妹想跟我们一起做,帮它们找家,你想玩吗?(把叶子分给孩子,请幼儿把同一类的叶子贴到树上去。)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大胆想象,尝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
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和语言。
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带来的优美意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
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故事的优美意境。
大胆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有做梦的体验。
2、有绘画的基础。
二、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播放课件的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
3、油画棒,长廊画画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老师睡着了做了一个梦,梦见老师和你们这些小宝贝在一起玩游戏呢!老师可开心了。问:你们做过梦吗?你们都做过哪些梦?你们喜欢做梦吗?有许多的小动物也和小朋友们一样可喜欢做梦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都做了什么梦吧!
二、幼儿观看课件,欣赏故事
1.播放动画-小松鼠听梦部分。(小红鸟和小黄鸟做的梦)
问:小红鸟做了个什么梦?
小黄鸟做了个什么梦?
师:它们的梦可真美,小松鼠听了可羡慕了,它也好想做一个梦,它做梦了吗?我们来看一看吧。
2.播放动画-小松鼠想梦(小松鼠回家后的情景)
师:小松鼠做梦了吗?(没有)没有做梦,它的心里很难过,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拿了一分钱去买梦)它会买到梦吗?它会向谁去买梦呢?我们赶紧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3.播放小松鼠买梦动画幼儿情景表演:
问:小松鼠最先向谁买梦?红鲤鱼卖给它了吗?红鲤鱼是怎么说的?接着小松鼠又遇见了谁?(白天鹅)它是怎么说的?最后小松鼠又遇见了小白兔,它又说了什么呢?
(谁来当小松鼠,学小松鼠去买梦,幼儿角色表演。)
买到梦了吗?小松鼠买不到梦,心情会怎样?(难过)
可是小松鼠回到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想知道吗?
4.播放小松鼠做梦的情景。
问:小松鼠做梦了吗?他做了什么梦?小松鼠做梦了心情是怎样的? 小松鼠的梦是买来的吗?
师小结:原来梦是用钱买不到的,梦不是一样东西,它不能买也不能卖,它不能借也不能送,梦是靠我们睡觉的时候自己做出来的。
5.给故事取名字。
这个故事好听吗?可这个故事还没有名字呢?谁来帮这个故事取个好听的名字?
6.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进行情境熏陶,情感教育。角色表演。
问题:小松鼠以前不会做梦,为什么现在又做梦了呢?
师小结:梦和我们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和我们白天发生的事情有关,小松鼠才开始一个人,所以就没有梦,后来它看到了许多的伙伴,所以就有梦了。
三、延伸活动
1.小朋友说梦;
小朋友们有梦吗?你们都做过什么样的梦,快来和我们分享分享。
2.小朋友画梦。
我想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五彩梦,那我们都来动手把自己的梦画下来吧。
四、活动结束
幼儿趁着歌声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梦想。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安静地倾听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水果屋的组成。
3、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喜悦,体验设计水果屋的乐趣。
活动重点:
幼儿能注意倾听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
幼儿会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水果屋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PPT。
2、未涂色的各种水果图片;
3、蜡笔、胶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观看"果园",感受秋天水果丰收的景象。
1、出示P1,提问:"果园里有哪些水果?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以"这是谁的果园?(熊猫妈妈的)"引出故事。
(二)边看PPT,教师边讲述故事。
1、教师讲故事:从开头讲至"…… 怎么办呢?"
2、提问:"谁来帮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想办法"?
引导幼儿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出示水果屋图片。
引导幼儿观察"屋顶(墙上)上有什么?用什么做的门(窗)?"启发幼儿讲述。
4、教师继续讲故事,"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盖了间水果屋,还做了什么事情?"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熊妈妈和熊宝宝盖了间什么?他们是怎样盖的水果屋?"引导幼儿完整学说"用做屋顶,用做墙,用做门,用做窗,盖了一间美丽的水果屋。"
(四)幼儿分组设计水果屋并大胆讲述。
1、出示水果图片让幼儿根据水果特点涂色。(播放故事录音)
2、教师出示房子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粘贴相应的水果贴片。
附:故事《水果屋》
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熊妈妈的果园里到处都是水果,红红的苹果、碧绿的西瓜、黄黄的梨、粉色的桃子……真是好看极了,熊猫妈妈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一天,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早早的来到果园里采摘水果。它们摘了一个又一个,装了一车又一车。熊猫宝宝在前面用劲地拉,熊猫妈妈在后面使劲地推,"嘿呦嘿呦、嘿呦嘿呦",他们高兴的把一车车的水果运回了家。熊猫妈妈看到有这么多的水果,高兴得说:"今年可有水果吃了。"可是,水果好多呀,屋里塞得满满的,连院子里堆得也到处都是。
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没地方住了,只好睡在外面。天好黑好冷,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都冻得睡不着觉,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小熊猫着急地说:"妈妈,我们没地方坐、没地方站,也没地方睡觉,这可怎么办呢?"熊猫妈妈想了想,大声说:"有了,有了,我们用水果盖间屋子吧。"第二天一早,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就忙开了。
他们用红红的苹果做屋顶、用碧绿的西瓜做墙、用黄黄的梨做门、用粉红的桃子做窗……盖了一间美丽的水果屋。熊猫妈妈还把许多水果分给了邻居们,熊猫宝宝又请来了小兔子、小花狗到家里来做客,他们围着香甜的水果屋吃着水果、跳着舞,高兴极了。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做模仿动作,喜欢锻炼身体。
2.学说儿歌,用肢体动作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公鸡、小花猫、小黄狗、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今天老师特别高兴,要带小朋友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小朋友愿意吗?打开课件图片,让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地方?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锻炼身体?(身体健康。)这些人锻炼身体起的早不早?今天我们学习儿歌《起得早》。
2.播放课件:让小朋友听声音说一说是哪只动物起的早?接着出示公鸡图片,提问大公鸡起得早干什么?教师引导。附儿歌:大公鸡起的早,伸着脖子喔喔叫。
3.播放课件:让小朋友在听一听声音说一说又是哪只小动物起的早?接着出示小花猫的图片,让小朋友观察小花猫起得早在干什么?附儿歌:小花猫起的早,舔舔爪子理理毛。
4.播放课件:让小朋友再听一听声音说一说哪只小动物又起的早?接着出示小黄狗的图片,让小朋友观察小黄狗起得早干什么?附儿歌:小黄狗起的早,追着主人跑呀跑。
5.播放课件:听又是谁起床了,他们为什么起的早?看图第一个小女孩在干什么?第二个小女孩在干什么?附儿歌:小朋友起的早,伸伸臂弯弯腰,一二一二做早操。
6.说儿歌。
——教师说儿歌引起幼儿的兴趣,带领幼儿说儿歌。
——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儿歌,带领幼儿表现儿歌中动物的特点。
7.说儿歌做操。
——教师演示说儿歌做操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看图了解轮子的演变过程,感知科技的进步。
2、仔细观察图片,并分析每一阶段轮子演进的好处。
3、大胆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心中未来轮子的样子,并说出设计理由。
活动准备:
1、白纸、笔每人一份。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29、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设置疑问,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比较重的玩具箱,引发幼儿思考,如何能轻松地搬动箱子。
教师:如果让你将这个重的大箱子从教师的一遍移到另一边,用什么办法比较省力呢?
二、出示教学挂图,理解轮子的故事。
1、鼓励幼儿独立看图连接轮子的故事。
教师:图中的轮子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按照箭头的指示,仔细看图,想想后一种轮子与前一种轮子相比,想想哪一种轮子更好,为什么?
2、幼儿独立看图,教师认真观察、倾听。
3、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看图结果。
教师:请你将看到的轮子的故事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
三、教师讲述轮子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轮子演变的好处。
1、讲述轮子的故事
很久以前,人们在搬运很重物体的时候,选用滚木搬运重物。后来人们想到了从滚木上砍下一节当轮子,就不用费力搬滚木了。不久以后,人们发现有轮辐帮忙分担重力,车跑起来更轻巧。后来人们在车子上加上铁皮,目轮子就更坚固了。接着在木轮外圈包上实心轮胎,轮子有弹性,让车子坐起来很舒服。现在的钢圈轮胎能随时、快速地撤换,也越来越安全,方便。
2、教师引导又热看图,了解轮子演讲的好处。
刚才我们听了轮子的故事,知道了在很久以前并没有轮子的时候,人们是用滚木来搬运东西的,后来,从滚木上砍下一节来当轮子,科技在进步,人们越来越聪明设计出现在的钢圈轮子,钢圈的轮子可以做各种各样的车子,使用起来特别的安全、方便。
有了钢圈轮子,人们可以到世界各地区旅行,轮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四、鼓励幼儿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轮子。
1、轮子是人们动脑筋设计出来的,想想未来的轮子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轮子呢?它有怎样的好处呢?请你把它画下来。
2、让幼儿讲述自己设计的轮子。
中职学前教育幼儿故事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猫钓鱼》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情绪变化。
3.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连环画的制作活动。
活动准备:
1. 有制作连环画的经验。
2. 幼儿有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3. 《小猫钓鱼》故事磁带、录音机、相关的图片。
4. 白纸、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小猫钓鱼》的主要情节。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猫钓鱼》。
根据录音推进,教师逐渐出示《小猫钓鱼》图片,让幼儿更好掌握故事情节和角色特征。
2、 教师提问:《小猫钓鱼》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是谁呢?发生了什么事情?(根据情节先后顺序启发幼儿回答)
二、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1、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来做连环画呢?
①.画故事。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发展,你认为制作一本《小猫钓鱼》的连环画需要几幅图呢?每一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猫妈妈和猫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让别人分清它们?
②.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教师:制作一本连环画,还需要有些什么?(封面、封底、页码)你想和谁一起制作连环画?
③.装饰封面。利用故事的名字《小猫钓鱼》,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最后装订好。
三、帮助幼儿分工合作画连环画
1、教师:前次我们画《三只蝴蝶》时,花了好长时间,为了更省时间,今天我们采取分工合作的办法。
2、讨论分工独立画,小组合作装订成册
(反思:这个环节,让幼儿尝试分工合作做连环画,以幼儿为主体,在幼儿自由结合的基础上教师介入调整,以便画出完整的故事,避免内容重复单一。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分工合作比较混乱,教师及时介入才较好完成任务,下次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尝试选个能力强的孩子负责协调组织。每个孩子完成绘画时间不同,先完成的孩子我让他们画封面。)
四、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