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2023-08-14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学生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同学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学生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主体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让学生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月饼,等会分给每位同学尝一尝,吃了月饼之后要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教师分发月饼)

  教师:好了,月饼好吃吗?现在我要请同学来说一说了,你吃的月饼是什么味道的?你还喜欢吃什么味道的?(学生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知道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同学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学生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学生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学生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学生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活动准备:

  1、不同造型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

  2、有关中秋赏月的1幅图画。

  3、学生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昨天在家里有没有吃月饼呀!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昨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呀?(请几个孩子来回答)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学生欣赏中秋节的图画。

  1、教师:你们见过月亮吗?图画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同学回答)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学生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同学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同学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学生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同学仔细倾听)

  三、学生学习儿歌。

  1、教师:儿歌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请几个同学来回答,老师给学生提示及补充)

  2、儿歌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根据学生对儿歌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学生集体念一遍儿歌。

  同学们真棒!我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的小圆脸。

  四、学生画一画月亮。

  教师:请同学们在练习册上画一个你喜欢的月亮

  2、学生传书(老师继续教孩子学习传书)

  活动结束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学生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学生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5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活动难点难点:

  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

  中班第一学期学生,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学生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学生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学生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学生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的教案模板 篇6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团团圆圆过中秋》。

  二、教材分析

  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学情分析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的社会风俗知识知道的不多,知识面还比较窄,对实际生活的中秋节了解不是很多,只限于知道要吃月饼,没有感受到中秋的月圆也代表着人的团圆等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有关习俗,进一步认识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活动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难点:

  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习俗、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

  2、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方法

  讲授、回忆、谈话、讨论等

  八、课时

  1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引出中秋节

  (1)出示谜语月团圆,人团圆,

  家家户户笑开颜。

  吃月饼,看花灯,

  全家赏月聊聊天。

  让学生猜一猜。

  (2)师生谈话:秋天有哪些节日?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是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感受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快乐,体会浓浓的亲情。顺势导入本课的主题——团团圆圆过中秋,并板书课题。

  点评:本课采用了谜语导入的方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谜语,引导学生走进秋天,并从秋天众多的节日中直接引出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自己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时候,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中秋节是团圆节的话题。导课生动,过渡自然。

  (二)开开心心话中秋

  (1)关于中秋,你都知道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传说等,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提问:同学们,想知道祖国各地、各民族在怎样欢庆中秋吗?(播放视频。)

  (4)拓展: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受?你还知道哪些过中秋的习俗呢?

  点评: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上小组交流,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使其加深认识,感受人们祈盼团圆、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了解当地习俗的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欣赏祖国各地、各民族欢庆中秋的场景,使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中秋节的热闹、团圆和快乐的氛围,还愿意亲近、认同和传承我国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三)团团圆圆品中秋

  (1)古时候,漂泊在外的游子常以描写月亮的诗词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并播放古筝名曲。)

  (2)赛一赛: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歌呢?

  (3)写一写:中秋节赏月以诗会友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写两句有关月亮、中秋节的诗或者儿歌。

  (4)体会了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画意之后,我给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份礼物——一块月饼,让学生一起品尝月饼,感受幸福。

  点评:通过赛诗会和品月饼,教师创设了一个班级庆中秋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品味中秋。品味的层次也是由浅入深,最初是品味中秋节的快乐和诗情,学生在欢快的节目表演中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热闹的气氛,更领悟到了中秋节这一传统文化节日所蕴含的情感和人文情怀。其次是品味中秋节的香甜和幸福。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打开奖品,感受老师带给大家的惊喜,然后让学生尽情地品味,细细地感悟,在品味中感受月饼的香甜,以及全班一起过中秋的幸福和快乐。

  (四)敬老爱老过重阳

  (1)说一说: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从交流中引出“重阳节”。

  (2)读一读:阅读教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3)提问:重阳节这一天,我们有什么风俗习惯呢?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4)拓展:这一天,你会为家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呢?怎样表达你的敬老爱老之心呢?

  点评: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这一节日不像中秋节那样受到广泛关注。因而,老师需要在导入上花点心思,这样教学才会顺利。鉴于多数学生对重阳节不了解,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能够了解重阳节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重阳节敬老爱老的感情,并能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在平时也能尊老爱老。?

  十、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中秋节八月十五

  资源文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