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面巾纸、图画纸、包装纸、手工纸、白纸、报纸、宣纸、糖纸、锡纸、盆、水、沙土。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给花浇水,花就能开了
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1)把纸花放在土里。
(2)把纸花放在水里。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报纸、面巾纸、宣纸、糖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幼儿讨论。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试一试: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幼儿把各种材料的纸花同时放入水中并认真观察。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包装纸、手工纸、图画纸做的花开得慢。
(2)报纸、面巾纸、宣纸做的花开得快。
(3)开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纸做的,包装纸做的花开得最慢。
(4)糖纸、锡纸做的花没有开。
(5)面巾纸吸水最快,包装纸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注意事项
1、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如幼儿园的条件较好,幼儿可分组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充分玩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并得出结论,同时它还能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指导。
3、活动中最好让孩子卷好袖子,带上围裙,以免弄湿衣服。
拓展思路
1、彩色水会不会顺着小棒爬上来?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颜色水(约2厘米高即可),将卷好的纸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别放在两个烧杯的颜色水里,观察结果。
2、雨衣、雨伞、窗户、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中班科学教案: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
一、活动题目
土壤——植物生长的摇篮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五、活动过程
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七、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篇2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进展和实验的规则都不是老师来主动讲解的,而是以呈现不同的图示的形式,让幼儿自主地了解活动的步骤和具体要求,从而引导出游戏的规则。活动中教师注重运用启发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给每个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孩子的主动得以发挥,初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2、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活动难点: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活动准备
图画纸纸花每人2朵,卡纸纸花每人1朵,水果盘,盛水器、水、记录表,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材料,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纸?↓
(卡纸,硬纸,彩色纸,白纸等)
2、出示图一,解读图式。
(一张纸剪成一朵花,然后将花瓣折叠起来。)↓
3、(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4、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教师巡回指导
二、尝试第一次试验。
1、讲解操作规则(a、每人拿一朵花b、折成花苞轻轻放入水中c、放入水中后不能去碰花)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3、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4、小结:原来纸宝宝把水洗到了它的身体里,花就打开了。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图画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卡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议论纷纷)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师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
讨论:为什么图画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图画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图画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卡纸与图画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宝宝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卡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教师提出问题: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质做成的花苞,放到水里,他们的开花速度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操作实验。
活动总结
《纸花开放》是由我执教的一节中班下科学探索活动,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认识纸的吸水性,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在课前材料方面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上课前也进行了多次实验,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幼儿对材料的选择也很有方向性,在老师出示各种材料的时候,不时听到“这是我们画画的纸”,“这是我练毛笔字的纸”,“这是可以用来折纸”……对于材料的准备工作,我给孩子留了家庭作业,回到家后认真收集,爸爸妈妈们也参与了进来,
孩子们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带来和同伴一起分享,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
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富有指导性。
二是要增加探索内容,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们学习独立完成作品。个别幼儿急于寻找答案,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应该有的现象,在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使得个别组幼儿不得不停下清理水。在以后的活动中,老师还是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总起来说,我对这节活动课的效果比较满意,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上好每一堂课。争做一名优秀教师。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篇3
活动目标:
⒈乐意参与实验操作,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表述自己见解。
⒉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比较各种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⒊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⒋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若干,水、盆
⒉经验准备:充分感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活动过程:
㈠谈话导入活动
⒈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⒉师:暖和的春天来了,你知道会有哪些美丽的花儿开放呢?
㈡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⒈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花,你们看!
⒉教师出示制作好的三种纸花
⒊师:请你看看这些花和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⒋师:他是用什么做的?(纸)使用什么纸做的?你认识吗?请你来说一说(教师出示相应的纸)
⒌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㈢实验操作,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变化,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⒈引导幼儿想想,如果我们把纸花放在水中纸花会怎么样呢?
⒉交代操作要求:
①每个小朋友取你喜欢的纸花,花瓣朝上,把它轻轻的放在水中。
②仔细观察纸花会有什么变化,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⒋集体交流:
①你拿的是什么纸做的花?
②你观察到了什么?(纸花开了)
小结:原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花放在水中都会开。
思考:纸花为什么开呢?(幼儿讲述)(观察纸花变湿)
小结:纸花放进了水里纸把水宝宝吸到了她的身体里面,纸变湿了,所以纸花就开了。
③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会吸水,纸有吸水性。
㈣观察不同纸在水中的不同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⒈猜测:刚才,我们发现用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放在水里都会开放。那如果把这三种纸花同时放在水中,你会觉得谁会第一个开?谁第二?谁第三?(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⒉试验验证:
⑴提出操作要求:
①幼儿每人取一种纸花,三个人的纸花要不一样
②在老师说开始时,小朋友要同时把手中的纸花放在水中。
③仔细观察你的纸花是第几个开放的。
⑵幼儿和做实验,教师指导。
⒊集体交流,教师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和猜测的是否一样)
⒋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成的花开的最快?
小结:宣纸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㈤活动延伸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纸,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纸花开放》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纸有吸水性。
2、通过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纸有吸水性,不同纸质的吸水性不同。卫生纸>A4纸>硬卡纸(吸水性从强到弱)
难点: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即开花速度越快,吸水性越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接触使用过A4纸、硬卡纸、卫生纸
2、物质准备:三种纸质(A4纸、硬卡纸、卫生纸)的花若干、塑料盆六个,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小魔术,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个用
A4纸做的纸花,面前有一盆水,我要把纸花放到水里,小眼睛要认真看了哦,看看纸花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1、引导幼儿大胆猜想纸花放入水中会出现的变化
师:我请小朋友先猜一猜,把纸花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这个小花苞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基础部分:
师:纸花的小花瓣在水中开了,好神奇啊,好不好玩?你们想试一试吗?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分组操作、尝试两次实验
(目的:知道纸有吸水性)
操作要求:
(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每人拿一朵花
(3)轻轻放入水中
(4)放入水中后手不能去碰花第一次尝试:初步体验,观察现象。
第二次尝试:对第一次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并进行第二次实验。
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师:纸花放在水里怎么了?它怎么会开的?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纸花放到水中,水慢慢地跑进纸里面去了,就好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说明纸是有吸水性的。
(二)第二次实验:对比两种纸的吸水性(A4纸和硬卡纸)
(目的:在对比试验中验证猜测,感知不同材质纸张的吸水速度是不同的,从而吸水性不同:A4 纸>硬卡纸)
1、出示硬卡纸,猜想两种纸质的花的开花速度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纸?硬彩纸做的这朵纸花要和A4纸做的花要比赛了,它们要比一比在水中先开花,你们猜哪一朵花会先开,为什么?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两次
操作要求:(1)两个小朋友用一个盆
(2)要拿两朵花
(3)两朵花要同时放进去
(4)不要用手拿
3、集体进行实验交流、得出结论
师:A4纸做的花要比硬卡纸做的花开的要快,因为A4纸吸水比硬卡纸的吸水性好。
(二)第三次实验:
(目的:通过实验比较,发现纸花在水中的开花速度与三种纸的吸水性的关系。吸水性从强到弱:卫生纸>A4 纸>硬卡纸)1、出示卫生纸,猜测三种纸质的开花速度并进行实验
操作要求:
(1)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
(2)要拿三朵花
(3)三朵纸花同时放入水中
(4)不要用手碰
2、集体进行实验交流
师:刚才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发现什么了?卫生纸做的花放到水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 3、得出结论
师:卫生纸做的花一放到水里就下沉了,说明卫生纸吸水是最强的,
第二是A4纸,硬卡纸是最弱的。活动延伸:
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桌子上有水用哪种纸擦?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包装牛奶应该用哪种纸?
活动总结优点:
一、结合学科关键经验:
1、观察了解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变化,通过简单实验等方法发现材料之间简单、直观的相互关系。 2、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能围绕着简单的问题和探究的任务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
二、结合了幼儿最近发展区,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1、原有经验:知道卫生纸遇到水会立刻变湿。
2、年龄特点: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在生活中喜欢玩水,和水做游戏。
3、幼儿表现: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探索的愿望。
三、材料的准备上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体现了明显的难度差异。
不足:中班幼儿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表格进行记录,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实验表格。猜想—验证—结果,用符号进行实验的记录。这样幼儿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可相互分工合作,明确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实验。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也可以先是幼儿自己实验,然后两人一组实验,最后5人为一小组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