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荷花荷花几月开》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荷花的主要特征,尝试用涂色、剪、折、贴的方法制作荷花。
2、初步感知荷花的美。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幼儿作画工具。
活动过程:
一、欣赏“荷塘”——引起兴趣
1、(出示照片)夏天到了,花儿都收缩了自己的花瓣,怕被太阳晒蔫了。荷塘里却绽放了无数艳丽的花朵。瞧,摄影师把这些美景都拍下来了。你们知看这些是什么花朵吗?(荷花)
2、小结:荷花不怕太阳,越开越大,粉粉的,映衬在碧绿的荷叶上更是美丽。
二、操作演示——一朵美丽的荷花
1、教师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如何制作荷花。
用蜡笔或炫彩棒给荷花、荷叶涂上颜色。
沿着轮廓将荷花、荷叶剪下来。
按照虚线把花瓣往中间折叠,成一个闭合的荷花。
2、小结:我们只要涂涂色、剪一剪、折一折就能得到一朵漂亮的荷花。
三、幼儿操作——荷花朵朵开
1、观察幼儿涂色是否均匀。
2、提醒幼儿剪下荷花的时候沿着黑线剪,不要将图案剪坏。
3、引导幼儿观察荷花操作涂上的实线和虚线,提醒幼儿沿着实线剪下荷花图样,虚线的地方需要折叠。
4、(准备水盆)把做好的荷花放入水中,观看荷花缓缓开放的美态。
小结:美丽的荷花开放了,让我们把它们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大荷塘吧。
教学反思:
《荷花开》这个活动是在中班六月主题中开展。对孩子们来说,夏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和大自然的接触,孩子们能够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感受。幼儿通过视频片段,欣赏荷塘,了解荷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感受荷花的美,我创设了荷花池的情景,希望激发孩子对荷花的喜爱。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荷花荷花几月开》 篇2
设计意图:
《荷花荷花几月开》选自亿童教材六月主题活动“过夏天”中的一节语言课程,夏天多姿多彩,荷花盛又放于夏,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孩子们能尽情地感受着夏天的一些特别的事物。正如《指南》中的要求,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通过教师的讲述,先了解荷花的花期,而后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充分参与游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随着游戏的升级,引导幼儿了解更多植物的花期。进而发展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倾听能力。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荷花荷花几月开”的听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仔细倾听同伴的指令,及时作出反应,提高倾听能力和听说能力。
3.学会用"花儿x月开”的句式,大胆准确地说出各种花儿及开放的短句,并运用到游戏中。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对花朵盛开的样子有一定了解,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
2.材料准备:
荷花头饰、花朵图片、课件、小伞“荷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并通过语言提示,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熟悉游戏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是什么?你知道荷花是几月开的吗?
2.下面请小朋友来问,荷花姑娘会自己告诉你们的。
大家一起问:“荷花荷花几月开?”
教师回答:“一月不开二月开。”
幼儿继续问:“荷花荷花几月开?
”教师回答:“二月不开三月开。”
……直到“七月荷花全部开“时,教师撑开荷花伞,来表示荷花全部盛开。(教师回答的同时做手指游戏)
3.引导幼儿在手指游戏中学说儿歌。(互换角色)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荷花荷花几月开”的游戏。
二、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
1.传递荷花伞。
2.变成荷花池。
幼儿围坐成一圈,教师蹲在中心作为花苞。
教师:“现在我是荷花姑娘的花苞,你们一起来问问,“荷花荷花几月开?”
教师答:“一月不开二月开。”到“七月荷花全部开”时,教师由蹲变为站立,双手向上展开,做花朵盛开状。
3.教师提问,幼儿蹲下扮演小花苞,并轮流回答。
4.教师向站立的幼儿提问:“荷花荷花怎样开?”幼儿回答:“荷花荷花这样开。”并创编一个花朵盛开时的动作,其他幼儿同时模仿这名幼儿的动作,并重复“荷花荷花这样开”。
5.请个别幼儿到中间扮演花苞,继续游戏。
活动延伸:
替换花朵的名称和盛开的月份,如“迎春花儿几月开”“迎春花儿三月开”,引导幼儿根据新儿歌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本活动聚焦于幼儿感兴趣的荷花,引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共鸣,创设了与课程相适应的环境,在丰富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并巩固儿歌内容,既有师幼互动,又有幼幼互动,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有效突破重难点,完成了活动目标,但个别幼儿在游戏中对儿歌内容有遗忘,需要教师适当帮助和支持。在后期,我们应继续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使其原有经验不断提升。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荷花荷花几月开》 篇3
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儿歌的美妙意境,激发幼儿学习、朗读儿歌的兴趣。
2、能够大胆的猜测、朗读、表现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儿歌,理解动词“吹”、“落”、“游”、“打“,初步感受形容词“暖暖的”、“细细的”、“红色的“。
活动重点: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中的动词“吹”、“落”、“游”、“打”等。
活动难点:
体验和感受儿歌所传达的优美意境和情感。
活动准备:
儿歌录音(宝宝吧)、自制儿歌挂图及相关图卡。
活动过程:
一、初次欣赏录音,感知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景物。
——你听到诗歌里出现了哪些景物?还需要再听一次吗?(幼儿回答的同时,出示池塘、风、雨、鱼虾以及荷花的'图片并粘贴。)
二、运用猜空白、翻字卡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歌中的动词。
1、再次欣赏儿歌,请幼儿听听挂图上绿色卡片的地方是什么字?
2、幼儿翻看字卡并带读。
3、接龙游戏。教师念前半句,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后半句。
三、初步感受形容词,体会儿歌的优美意境。
——请你们看看红色卡片表示的是什么字?
——红色的大伞指的是什么?(点题)
四、配乐朗诵诗歌。
1、第一次朗诵:我们能不能也用美美的声音把这首诗念出来呢?那我们试试看.
2、第二次朗诵:你们觉得自己念得怎么样?还可以怎样念会更好?带着这些方法我们再试试看是不是更好听了,好吗?
3、第三次朗诵:怎么样?刚才我们都是用声音朗读,这次我们要加大难度罗,用我们的身体、动作和声音一起来表现。愿意挑战吗?有没有信心?那我们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