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1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通过一个或多个画面表现出来。
2、在描画中,能运用合理的构图、丰富的想象,把故事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重点:
故事的表现
教学难点:
构图的合理性,画面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具准备:
谚语故事vcd、故事画若干幅
学具准备:
绘画纸、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在我们的身边以及身边以外的世界里,每天都有事情发生,每天都有人把发生的故事传说,所以同学们从小就知道许许多多的故事,比如“孙悟空打闹天宫”、“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等。,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们应该听过很多吧。
同学反应(略)
老师:其实每个同学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每天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读书、游戏等,就是一个个故事。现在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熟悉的或自己喜欢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老师:这几个同学多讲得很好,但是我们只知道故事的内容而眼看不到故事里这一些生动的形象,多可惜啊,要是能知道故事的内容又能看到“孙悟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这一些生动的形象,那该多好啊。请问同学们,能不能做到这样呢?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到?
学生回答(略)
老师:对,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卡通、图片、连环画等做到这一点。这一节课我们就是要同学们把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别人的或自己的故事,用自己一双灵巧的手把它画出来,画成一个或几个画面,让其它小朋友也来分享你的动人的故事吧。
(引出课题)故事画
二、发展阶段
1、动画片段欣赏:
欣赏时提醒学生注意动画里形象的塑造、形象的特点及形象所处的环境。
2、教学示范:
老师讲一个故事并出示本故事的画面。
3、教材范例欣赏: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有单幅画、有组画,题材较多。
鼓励学生用绘画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故事画出来。
4、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小组讨论如何选材、如何表现自己的故事。
5、辅导学生作业:
学生可以选择谚语故事,也可以选择自己编故事或根据自己的经历编一幅或一组故事画。
表现方法:可先画故事的主体再添画背景,然后写上故事的内容。
6、课堂交流: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表现的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举办“故事画”展。
三、课后拓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泥塑、剪纸等立体制作方式来表现一个故事。
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2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入手,以插图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有《神笔马良》等。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欣赏插图、发表评论和自主表现的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植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欣赏故事插图这一美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在欣赏与评价中探索插图的特征,并尝试自己为故事配插图。
教学用具:
故事书、连环画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一定是听着故事、看着故事书长大的吧!你们知道哪些故事?
二、新授
1、看插图师拿出一幅插图《神笔马良》。提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画面上画了什么,你能讲一讲他的故事吗?马良用神笔在墙上画了无边无际的大海,画了几笔风,帆鼓了起来,船向海中央驶去,又加上粗粗的几笔风,大海涌起滚滚的波涛,山一样的海浪不断地向大船压去,船翻了······把你们收集的带图画的故事书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认为文字与图片哪种表现更生动,为什么?总结插图:是指附在书籍中的图画。有的用插页方式,有的插在文中,用来帮助说明内容或加强文字的感染力,也可以通过图画来了解书籍的内容。
2、欣赏《哪吒闹海》、《西游记》、《谁是百兽之王》、《外国儿童读物》
3、交流评述选一幅你喜欢的故事插图说一说。
4、讲故事,编故事你们的想象力一定很丰富,请你们自由地编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5、画一画师:要是能把你们的故事用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给大家,一定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别人的作品吧!《怪兽的故事》、《小马踢踏的故事》。
你能看懂吗?是不是很有趣!你能给自己喜欢的小故事配一幅插图吗?动手试一试吧!
三、小结:
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领着我们进入一个缤纷世界,带着我们走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卡通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大胆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人文情感目标:
通地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卡通艺术的表现魅力,并尝试用卡通画手法表现故事或某个故事情节,以此来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综合表现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1、卡通画的造型方法及特有的表现语言。
2、能根据卡通画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并尝试进行表演。
3、尝试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
第一节有趣的卡通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卡通画的特点和特有的表现语言。
教学难点:卡通画表现各种事物形态的特殊手法―――夸张。
教学准备:《米老鼠和唐老鸭》VCD、常见的卡通人物或主角图片若干、人物表情图片若干、各种特殊场面画若干(夜晚、紧张、热闹、冷清等)(以上资料以课件的形式表现)、弹弓、木棍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回答问题:你们最喜欢的卡通画、卡通片或者卡通人物是什么?
2、教师: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卡通片《米老鼠和唐老鸭》是我们很多人喜爱的卡通片,下面我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断。(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VCD)
3、学生回答问题:《米老鼠和唐老鸭》有哪些特点最吸引我们?
教师点评:
我们喜欢它是因为米老鼠和唐老鸭造型夸张、可爱、幽默,故事情节充满了智慧。
4、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卡通画的造型方法,请同学们欣赏第六页的范画。
三、新课教学
1、板书课题:有趣的卡通
2、引导学生欣赏第六页的范画(课件演示作品简介)
3、结合作品欣赏讲解卡通的主要特点:造型夸张幽默、色彩鲜艳、表现语言简洁、生动幽默。教师展示并简要点评补充范画。
①造型夸张幽默、表现语言简洁生动
②色彩鲜艳
4、课堂任务
三、课堂总结
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讲一个大树的故事,并且能够截取故事中的一个片断作为绘画的内容。
2、为主人公设计形象。
3、将这个片断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4、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故事主体形象和情节的设计与表现。
教学用具:
师——收集上些有关树木的图片、课件等。
生——收集不同种类树的图片、图画本、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工具,师生问好!
二、 引入
1、猜谜导入新课,介绍新朋友。
A、课件展示:春、夏、秋、冬树的图片
B、揭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三、 认识大树
1、各种姿态的树
(1)看一看
这些大树的生长姿态有什么不同?
A、比较松树和双叶芦荟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
B、比较枣椰与胡杨树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C、比较椰子树和枫树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2)你还知道其它种类的大树吗?
2、树的结构
(1)想一想大树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A、树枝、树叶、树寇、树根(展示图片)
四、 大树的故事
1、欣赏名家作品
设问:画中给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A、《菩提树》作者:杰西·艾伦
B、《乡情》作者:关山月
C、《落叶季节》作者:东山魁夷
D、《家乡老树》
五、爱保树教育
A、校园中的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B、人类不断地砍树木、破坏了大自然,危害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C、小朋友们要怎么做呢?
五、 师以自己的故事为例,示范绘画的步骤、方法:
1、为树主人公设计一个形象(出示图片)
设问1:这两棵树哪一棵姿态美?
2、将树主人公画在画面显著的位置(根据故事情节,画出动态)
设问:比较这两张画的构图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画面饱满、主体突出)
3、学生作品欣赏:
六、 布置作业: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的故事最有趣
七、 师巡视辅导。
八、 作业展示:师生点评
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剪纸文化,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画面)
二、故事交流
1、在你的身l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
1、(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示范。
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①随意剪出外形。
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
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课件出示)
⑧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
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
④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讨论评议
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评述作品。
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
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有关《故事配画》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 通过画彩虹,让儿童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
2、 了解彩虹的形成,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及观察生活的能力。
3、 通过对彩虹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彩虹产生联想。
课前准备
搜寻彩虹图片;翻查资料或向父母请教: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用具准备
范画、三棱镜、平面镜、水槽、喷水壶
活动内容
活动1:
还阳光以本来颜色
(3分钟)
请四个同学手持三棱镜,使阳光通过三棱镜,把阳光折射成七彩光谱,投在墙上。仔细观察七彩光谱。
指导学生实验,帮助他们调整三棱镜角度,使七彩光谱达到最佳效果。
与自然学科结合,综合探究色的产生,引出课题。
活动2:
制造彩虹
(5分钟)
让全班学生走出教室,制造彩虹:
(1)将平面镜斜插入装有水的水槽中,使平面镜和水面形成“三棱镜”折射、反射阳光,制造出新的彩虹;
(2)用喷水壶喷出水雾,制造彩虹。让学生仔细观察。
帮助学生调整角度,成功完成实验。引导他们仔细观察。
感性认识彩虹,关注自然界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感,为学生画彩虹做好铺垫。
活动3:
欣赏彩虹图片(2分钟)
交换欣赏学生搜寻带来的彩虹图片,讨论彩虹的成因。
引导学生欣赏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
理性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形成。欣赏图片,为学生的联想做好准备。
活动4:
画彩虹(5分钟)
在作业纸上按色彩排列规律画一条彩虹。
指导学生按色彩规律正确排列;指导着色。
练习。让学生掌握彩虹的色彩排列规律。
活动5:
关于彩虹的联想
(5分钟)
欣赏自己或同桌画的彩虹。讨论后,说说:你画的彩虹形状像什么?比如,像桥、滑梯……你准备在上面添加一个什么故事。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怎样组织画面。
欣赏与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活动6:
添画故事
(20分钟)
把自己想到的故事在自己的彩虹上添画出来。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练习。